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Word版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Word版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乡市 2020 届新高三调研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 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 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依 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而依据《南词叙录》,南戏早在宋 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这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 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南 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 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 上,还是在曲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 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 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 的飞跃。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 400 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 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不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 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的高度。 南戏是在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 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因此其文化价值是 立体的,可挖掘性很强。 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而 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且具有 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 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等。 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 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 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 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 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 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戏在温 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 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七种, 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 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摘编自张立秀《南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但是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 戏,因为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是北曲的支流。 B. 根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 北曲杂剧,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 C. 因为南戏与北曲的艺术风格多有不同: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 北曲多以弦乐配合。所以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 D. 早期南戏因为在剧本文学和曲体上的局限性,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他们否认南戏在我 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最 后归结论点。 B. 文章在论证南戏的历史地位时,将南戏与北曲进行对比,阐述南戏与北曲的差异,突出南 戏的历史地位。 C. 文章第三段总述南戏的文化价值,后文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对南戏的文化 价值进行阐述。 D.文章阐述剧本《赵贞女》《王魁》的思想内容,以及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等,为南戏的社 会历史价值提供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戏讲述的长篇故事综合了宋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众多的艺术形 式,因此,南戏的文化价值是多方面的。 B. 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观众群多为市民阶层,因此,南戏的语言很 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有口语化的特点。 C. 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宋室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南戏形成与发展。 D. 南戏可以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 牌。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 项,“这就明确了南戏高于北曲的历史地位”错误,第二段说的是“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 行的两大戏曲系统”,是二者“并行”,并非“南戏高于北曲”; C 项,“南戏与北曲没有关系”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 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可见, 文中是认为南戏与北曲相互交流影响,并非“没有关系”; D 项,“他们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错误,不是文 人学士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而是作者认为文人 学士们鄙视南戏,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 位。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 项,“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提出南戏的话题,但没有提出中心 论点;“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错误,文章不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的,文章 第一段是引出“南戏”这一话题,第二段分析南戏的历史地位,第三段总述文化价值,第四 段、五段、六段从语言学价值、音乐价值等多个角度来阐述“文化价值”,由此看来,文本并 非总分总的结构,第三段与四、五、六段构成总分结构。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 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 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这些因素使南戏在东南沿海各地广泛传播”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南戏可以随时换韵, 多采用五声音阶;具有多种声腔、多种角色;有独创的演唱形式和曲牌”是南戏的音乐价值, 不是广泛传播的因素。 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全国吸毒人员年龄段百分比 [注]2017 年,全国查获 35 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 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 29.3%。 (摘编自《2017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二: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 34 种,国内已累计发现 230 余种, 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饮”“彩虹烟”“咖 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 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弱地区 转移,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同时,全国已有 29 个省份出现制毒活动,地下 制毒产业链依然存在,制毒窝点逐步转向偏远、便于藏匿、易于逃离的省市县交界地带,有 的制毒分子甚至潜入深山林区、海上或者在改装的流动货车上制造毒品,隐蔽性、流动性明 显增强,发现难度更大。 受制毒原料需求旺盛的影响,国内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活动 依然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为制毒活动提供化学品和设备的职业犯罪团伙。同时,制毒 物品更新替代加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来越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学品非法生 产制毒物品,尤其是进口非列管化学品流入中国制毒渠道增多。 受缅北、西非、南美等地国际贩毒集团雇佣,一些外籍人员充当运毒工具,携带毒品走 私入境,全年共抓获外籍贩毒嫌疑人 1470 名。港台籍毒枭和华裔不法分子充当毒品犯罪幕后 组织者、资金提供者,通过网上招募雇佣、指挥操纵内地不法分子走私贩毒。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招募“马仔”运 毒,“入伙”需要熟人介绍,通信联络使用隐语、暗语,交易采用微信、支付宝、Q 币、比特 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更加隐蔽。 贩毒分子利用寄递物流渠道,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走私贩运毒品,全年破获寄 递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 149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789 名,缴获毒品 12.1 吨,同比上升 1.8 倍,其中物流渠道缴毒 10 吨,同比上升近 5 倍。 (摘编自《2017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三: 很多青少年由于交友不慎或判断能力不足,会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抱 着试试看的好奇心沾上毒品,认为“别人会上瘾,但自己不会”“戒毒很容易”。但实际上, 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的不法分子常常以“合 法兴奋剂”为幌子欺骗青少年,但长期吸食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吸食大麻根本不能激发灵感,相反还可能抑制创造力。多项研究证明,吸食大麻具有毒 害神经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吸食大麻会改变感官知觉,降低短期记忆力、注意力和运动 技能。吸食大麻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大。数据显示,在 18~24 岁的成人当中,抽大麻对认知 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消费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而且很多吸毒者沾染毒品后反而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 肥”的作用。与此同时,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 行为。 (摘编自孝金波、王晨羽《国际禁毒日:警惕有关“毒品”的五大误区》)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 年,全国吸毒人员超过 250 万人,其中 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超过五成,但同比下 降接近两成,说明青少年禁毒工作取得了成效。 B. 2017 年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 34 种,国内已累计发现 230 余种,虽然尚未形成滥用 规模,但说明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值得警惕。 C. 一些不法分子常以时尚性为幌子欺骗青少年,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 树枝”等新型毒品,这类毒品主要在娱乐场所滥用。 D. 制毒物品非法生产、买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旧活跃,出现了职业犯罪团伙,同时,一些不 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加快更新替代制毒物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整治,国内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所以制 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 B. 很多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自己吸毒不会上瘾,戒毒很容易,实际上, 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C. 吸食大麻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吸食 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D. 很多人吸毒后会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 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6. 毒品贩运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的6. ①跨国跨境贩毒增多;②互联网成为贩毒人员勾连交易的平台;③寄递物流贩运毒品愈加 突出。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以时尚性为幌子” 错。结合“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的不法分子常 常以‘合法兴奋剂’为幌子欺骗青少年”分析可知,原文为“常常以“合法兴奋剂’为幌 子”,应是极具伪装性、迷惑性。故选 C。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 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 项,“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 取难度加大,所以制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错误。结合“在强力打压下,制毒 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弱地区转移,合成毒品和制毒物 品的获取难度加大。同时,全国已有 29 个省份出现制毒活动,地下制毒产业链依然存在,制 毒窝点逐步转向偏远、便于藏匿、易于逃离的省市县交界地带,有的制毒分子甚至潜入深山 林区、海上或者在改装的流动货车上制造毒品,隐蔽性、流动性明显增强,发现难度更大” 分析可知,“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所以制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 转移”因果关系颠倒。故选 A。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 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 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受制毒原料需 求旺盛的影响,国内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活动依然活跃,一些地 方出现了专门为制毒活动提供化学品和设备的职业犯罪团伙。同时,制毒物品更新替代加快,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来越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学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尤其是 进口非列管化学品流入中国制毒渠道增多”“港台籍毒枭和华裔不法分子充当毒品犯罪幕后组织者、资金提供者,通过网上招募雇佣、指挥操纵内地不法分子走私贩毒”等分析,跨国、 跨境贩毒增多;结合“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 招募……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更加隐蔽”分析,互联网成为贩毒人员勾连 交易的平台;结合“贩毒分子利用寄递物流渠道,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走私贩运毒 品……其中物流渠道缴毒 10 吨,同比上升近 5 倍”分析可知,寄递物流贩运毒品愈加突出。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 10 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 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 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 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 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 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 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 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 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 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 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 在一纸一句里。 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 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 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 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 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 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 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 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 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 7 条,除了交代丧 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 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 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 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 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 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 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 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 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 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B.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 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C. 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则主张宽容 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一 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8. 请简要说说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 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 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答出三点即可) 9. 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 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 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 构严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 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 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 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C 项,“这是为了表现鲁 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 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 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 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文主要谈 论鲁迅的温柔。首先,他对妻子是温柔的。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他是她永远的小 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 牌精神食粮。其次,他对待生活是温柔的。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再次,他有着孩子般顽劣的天性。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 人家。最后,他的温柔不是无原则的。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 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 自成方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 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在 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这样安排,一方面,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 应,文章第一段最后“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 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另一方面,在 内容上,“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春光正好,春天在画里。这正好与文章主题“鲁迅先 生的温柔”相一致。鲁迅先生给人的一贯印象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 一个极严肃的形象,通过回忆,对先生的温柔的描写,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 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 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望之,东海兰陵人也。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 军霍光秉政。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主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 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 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 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 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闻之, 的使侍中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望之即视事。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遂公主 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注]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公主敦煌郡。 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公主。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 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 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天子从其议,征少主还。汉遂不复与结婚。 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本以师傅见尊重, 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 中金敝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翁归靡:乌孙国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 已事之验也/ B. 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 已事之验也 C. 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 已事之验也/ D. 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 已事之验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B. 左迁,指贬官,降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序言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 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 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望之喜爱读书,获得赏识。他祖上世代务农,但他喜欢读书,受到人们的称赞;宣帝了 解到他明晓经学,有才干,想考察他,任命他做了左冯翊。 B. 萧望之敢于进谏,被人记恨。霍光执掌朝政,因曾有人要谋害自己而加强防备,萧望之对 霍光的一些做法看不顺眼,向霍光进言劝谏,被霍光记恨。 C. 萧望之反对联姻,获得采纳。汉朝公主去乌孙成亲,到了乌孙国后,乌孙国内发生内乱,皇帝召大臣商议联姻一事,萧望之反对联姻,皇帝听从了他 意见。 D. 萧望之尽心为国,获得信任。他与另外三人同心协力、精心谋划,用古代的制度劝勉和引 导元帝,在许多方面都想有所纠正,元帝对他们非常信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2)望之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所以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起脚跟,争着要亲身效力,来辅佐高明的您。(2) 萧望之因为是元帝的老师受到尊重,元帝继位后,多次在闲暇时召见,讨论治乱之道,陈说 做帝王的事情。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 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首先找到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如“乌孙”“前少主”“边境”,这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 宾语,然后再根据句意,“持两端”指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所以后面跟“亡坚约”,意思是 “不能信守盟约”,“其效可见”意思是“这样的后果已经看见”,“其”代指前面的“亡坚 约”,所以这几句应该断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排除 AB。“四十余年” 是承接“在乌孙”这个地点说的,之间不应停顿太长,所以断句为“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 年”。故选 D。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C 项,“实际是官员受到 权臣诋毁”分析错误。“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 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故选 C。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 的 【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 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到了乌孙国后”错,根据 文意,应是公主还没有出塞。故选 C。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是以:因此;延:伸长;企踵:踮起脚跟;效:效力。以: 目的连词,来;高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人。第二句得分点:以:因为;见:表被动, 翻译为“被”;即位:开始做帝王或诸侯;数:多次;宴见:在皇帝公余时被召见,有别于朝 见;陈:陈说。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 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 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萧望之,东海郡兰陵县人。世代以种田为业,到了萧望之,喜欢读书,京师长安的许多 读书人都称赞他。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在这以前,左将军上官桀和盖邑公主企图谋 害霍光,霍光就诛杀了上官桀等人,之后出出进进自己加强防备。必须接见的官吏百姓,都 要脱衣服搜除兵器,然后由两个侍从官吏挟持进见。萧望之不愿听从摆布,侍从官吏气势汹 汹地扭住他。霍光听说后,命侍从官吏放开他。萧望之来到霍光面前,规劝他说:“将军凭 借功德辅佐年幼的皇帝,将要使朝廷的太平教化传布四方,所以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 起脚跟,争着要亲身效力,来辅佐高明的您。现在要拜见您的士人都要先脱衣搜身受到挟持, 这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时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来招引寒士的礼节吧。”当时霍光唯独 不任用萧望之。到御史大夫魏相任用萧望之为属官,经考核任命为大行治礼丞。宣帝了解到 萧望辶通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才干能胜任宰相,就打算伃细考察他处理政事的能力,又任命他为左冯翊。萧望之由少府调出是降职,害怕是得罪了皇帝,就上书称 病请假。皇帝听到这件事后,派侍中向他说明皇上的用意:“之所以这样用你,是为了让你 经历一下治理民众的事务,并考察你的功绩。”萧望之这才去上任。神爵二年,宣帝派长罗 侯常惠护送汉朝公主去乌孙和元贵靡结婚。还没有岀边境,翁归靡死了,他的侄儿狂王违背 约定自立为王。常惠从边塞上书,希望皇上同意先把公主暂时留在敦煌郡。常惠到乌孙,指 责他们的违约,接着拥立元贵靡,回来迎接公主去乌孙。宣帝让公卿大臣讨论,萧望之认为: “不可以。乌孙首鼠两端,不能信守盟约,这样的后果已经看见。以前那位公主在乌孙四十 多年,夫妻感情不深,边境也没有因此平安,这已经是被事实验证了的。现在公主因为元贵 靡不被拥立而返回汉朝,从信誉上讲确实没有辜负边境各族,这是汉朝的大好事呀。”宣帝 采纳了他的建议,召回了公主。汉朝从此不再与他们通婚。(萧望之)做太子太傅,给皇太子 讲授《论语》。宣帝去世以后,皇太子继位,这就是孝元帝。萧望之因为是元帝的老师受到尊 重,元帝继位后,多次在闲暇时召见,讨论治乱之道,陈说做帝王的事情。萧望之推荐皇族 中明晓经术、学问通达的散骑谏大夫刘更生担任给事中,与侍中金敞一起在皇上身边任拾遗 之职。四人同心协力、精心谋划,用古代的制度劝勉和引导元帝,在许多方面都想有所纠正, 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并采纳他们的意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再寄 晁采①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②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③定不如。 [注]①晁采,唐代宗大历时女诗人。②浪:没有拘束,不受限制。③肠断寒猿,典出自《世 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 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 B. 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C. “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人难眠的情态。D. “肠断寒猿”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还表现了人心情的变化。 15. 诗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秋夜天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 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 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 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的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思。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 由凉到寒”的分析是错误的。结合注释内容“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 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分析可知, 肠断寒猿,是形容极度悲伤的。故选 D。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 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 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 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语言表述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 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结合“此时最是思君处”“魂离不得空成病”等分 析,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夜色已深,窗外江中那边传来的铜钟声已 渐渐消失。绵绵的秋雨不使人夜不能眠,只听见秋雨敲着梧桐的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相思之 情又爬上心头,愈来愈烈,令人心肠欲断。诗人从环境气氛渲染绵绵不断的思夫之情。运用 典故“肠断寒猿”,表达相思之苦。 【点睛】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 塑造了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 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 意所起到的作用。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 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写花开月圆的美好日子已经结束,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 【答案】 (1). 此虽免乎行 (2). 犹有所待者也 (3). 但见悲鸟号古木 (4). 雄 飞雌从绕林间 (5). 春花秋月何时了 (6). 往事知多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 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 形 , 而 字 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待”“但”“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辉煌历史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已 凝练为中国精神__________的一部分。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叫作《千里江山图》 的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令世人__________。这一巨作是如何穿越近千年的历史,近乎完 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从材料物性的角度分析,一是载体的质量上乘,二是颜料及绘画手 段的独特性。( ),大众则会惊叹,中国古代绘画的色彩如此鲜艳美丽、绚烂多彩, 和脑海里出现 的水墨山水、梅兰竹菊等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人的色彩观深受老子与庄子的影响。他们认为,__________令人眼花缭乱,苍茫的 天空并非其本来色彩,而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 念归为“黑”与“白”,将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我们如果不能从技 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领略双林寺__________的彩塑,难以理解《游春图》和《千 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或缺 叹为观止 五光十色 精彩绝伦 B. 举足轻重 叹为观止 万紫千红 精彩绝伦C. 不可或缺 拍手称快 万紫千红 出神入化 D. 举足轻重 拍手称快 五光十色 出神入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专业人士看到这幅画,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 B. 对于这幅画,色彩 渲染、技法的揣摩被专业人士看重 C. 看到这幅画,专业人士着眼于色彩的渲染、技法的揣摩 D. 专业人士着眼于这幅画的技法揣摩、色彩渲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终极一切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 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B.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使中国人过早地导致忽略 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C.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把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了 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D.这两种哲学思想和色彩观,一切终极概念归为“黑”与“白”,会引导中国人过早地忽略研 究复杂的自然表象。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不可或缺:不可缺少,引申为非常重要。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 轻重,一般指人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此处指“中国精神”,故选用“不 可或缺”更合适。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好的事 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此处是对绘画作品的赞美,应用“叹为观止”。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根据后面的“眼花缭乱”判断此处应该主要是说颜 的色的丰富多彩及变化,故“五光十色”更恰当。 精彩绝伦;精致巧妙,无与伦比。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出神入化”的 对象应当是人,故选“精彩绝伦”恰当。 故选 A。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从括号后面的分号可知,所填内容和下文构成并列关系,而从内容看,二者都是在描述看到 这幅画时的反应,故可首先排除掉 A 项、D 项; 再比较剩余两项,B 项句式与下文不协调,故排除。 故选 C。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 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 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度不大。 A 项,语序不当,应是“一切终极概念”。 B 项,“使中国人过早地导致忽略了研究复杂的自然表象”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删掉“导 致”。 D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在“一切”前加上“把”或“将”。 故选 C。 20.下面是一封投稿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读我的来信,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平时酷爱写作。 近日看到杂志社发布的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费神评阅。 希望我的稿件能得到您们的垂青。无论入选与否,还望看一看。本人不胜感激!再次感谢!【答案】①“位”改为“名”;②“费神”改为“着力”;③“垂青”改为“重视”或“喜 爱”;④"看一看”改为“审阅”;⑤“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 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 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 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一位”,是对人的敬称,语 气比较敬重。“一名”,指称职业性人物,感情较为平淡。把“位”改为“名”。“费神”,指 费心,劳神。修饰“批阅”,可以改为“着力”。“您”用于复数时不加词尾“们”,两个人称 “您俩”或“您二位”,三个人称“您仨”或“您三位”,三个人以上称“您诸位”。把“您们 “改为“你们”。“垂青”,表示尊重爱悦。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结合“我的稿 件”分析,改为“重视”或“喜爱”。“看一看”,口语化,改为“审阅”。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 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 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 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 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 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 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 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面是起床闹钟遥控器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答案】按下“开始”键,遥控器开始工作,设置闹钟铃响时间;闹钟响后,如推迟起床, 则按下“延迟提醒”键,5 分钟后再次提醒。如按时起床,则按下“结束”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 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 据题干可知是“起床闹钟遥控器的工作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 于流程图图文转换解题时:(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 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 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需要注意“设置闹钟铃响时间”后,时间到 了,“闹钟响”后的是否“起床”,结合箭头走向,如果“是”,则“按下结束”;如果“否”, 需要按下“延迟提醒”,注意“5 分钟后再次提醒”。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支载着“时光宝盒”的车队从中国青年报社出发,开启了“新青年、耀青春”五四百 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活动期间,只要进入“时光宝盒”,观众就能在 1 号车厢“时光列 车”里,坐看车窗外闪过的百年光影,穿越到 1919 年的“五四现场”。邻近的 2 号车厢里还 有 12 部老式电话机,参观者们能接听来自“鲁迅”“李大钊”“邓中夏”“罗家伦”等五四 先驱的电话,听“他们”谈自己的时代与人生选择。在“时光宝盒”前,青年学子可深情歌 唱着对祖国的热爱;可向五四先驱给出自己激情的回答。 如果你进入了“时光宝盒”,会向五四先驱提出什么问题?你会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或者你想告诉五四先驱什么? 请把与五四先驱隔空对话的情景或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鲁迅,我想对你说 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面对敌人,你以文字为刃,以白纸为柄,铸造成一把剑,刺入 敌人胸膛——“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溅似的以所有 温热直接杀戮者。”白纸黑字,掷地有声。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用文字,创造出了远比武斗影响深远的力量。我曾认为,这世上 的文字,缠绵流转,总比刚强硬猛略胜。是你,是你的文字,一种在两个极端之间游走自如 的文字,披着不软不硬的外壳,却划出了一道又一道惊破天地的闪电,划亮了那个沉厚凶猛 的时代,划亮了一个现代少年的心。文字之所以能传于世,是因为其价值足以供一个又一个 十年百年消耗。方正的打印体,你的文字,品出了力透纸背的味道。 你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想象中如铁般坚硬的你,原来也有温润的一面,不知道萧红先 生包饺子,做菜合以及做荷叶饼水平如何,是自谦还是事实已无可考究。但是,当你举着筷 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时,我可以想得到萧先生的欢喜与惊讶。出自刻意为之还 是无心插柳?我更愿相信是后者。那个“好久不见”的你,绝对会将关怀化作如丝的春雨, 默默的,低调的,不作声的,浸入人的心里,泛起丝丝甘甜。我知道你对萧先生有知遇之恩, 或许,妙笔生花的你,也有着一双慧眼,不然,怎么能穿破乌云,又怎么能带领他人呢?“一 个乡下的安静老人”,那个给你理发的理发师,竟也被你的外表所迷惑。你与乡下老人的区别, 也许就在于一支笔,一颗心和一张嘴了。不然呢?所有的世俗智慧,你都有。 你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有时候甚至会恨,恨你心中的责任太重,恨你心中“无数的 人与无数的远方”太多,恨你“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恨你想“死了 是不要紧的”。中国文学史上多少年出一个鲁迅?谁也说不清。可就是一个这样的你,才配上 了鲁迅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只象征着你一个人吗?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否认,却又没人说出 背后究竟还有什么。直至今日,你仍然是文化偶像上当之无愧的魁首。在我大声诵读《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奶奶依旧记得大致内容;那个狂人的日记,使星星火光到片刻燎原; 那个被砍了头的阿 Q,精准的用生命证明了现在以及将来……有人骂你,不假;有人瞧不上你, 是真。我们应感谢上苍,感谢你,顶住千斤压力,呐喊,声今犹在。 一个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的呼吸停止时,第二次是他的遗体不复存在时,第三 次是他被人遗忘时。很高兴。您昨日未死,今日未死,明日未死。 你永远不会消亡。 一星点孤灯,七窍生悲愤。年年执笔书血泪,笔笔定乾坤; 两目识白丁,双耳听众生。惟愿天下皆太平,不悔亦黄昏。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 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 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五四先驱”并思考青年 人对国家的责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 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一支载着“时光宝盒”的车队从中国青年报社出发,开启了“新青年、 耀青春”五四百年青年文化万里巡展活动。任务为“如果你进入了‘时光宝盒’,会向五四先 驱提出什么问题?你会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或者你想告诉五四先驱什么”等,向五 四先驱提出的问题,可以是“百年后的青年怎样忠诚报国”“怎样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 责”“怎样筑牢精神之魂,坚定自己的信仰”等。怎样回答他们对你提出的问题,应先设想 他们会向今天的青年提出什么问题,如今天的青年还有五四青年的那种爱国热情、斗争激情 吗?还有那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还有那种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 人民,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的伟大志向等。可告诉五四先驱 100 年后的当代中国站起来、 富起来、强起来了;100 年后的当代青年中心怀家国、情系社会者大有人在;先辈的遗志由我 们继承,祖国的未来由我们开创…… 参考立意:传承“五四”精神,承担青春使命;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之歌;做一个 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做一个进取的人;责任与担当等。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最常见好用的拟题 技巧是巧用四字、六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简洁入题,开篇点题,“有一个坚定的 信念涌上心头,那就是——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五四” 运动,明确传承“五四”精神是青年学生的使命。可具体地设想鲁迅会问:“我们那个时代 有些人睡着却是醒着的,有的人醒着却是睡着的,你今天丧失了信仰没有?感染了暮气没 有?”接着从“乐于奉献”“勤奋学习”“不畏困难”“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几个方面 阐述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结尾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点燃未来,用行动弘扬五四精神吧。 【素材】历史让我们纪念那场革命,铭记我们青年人的使命。还记的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 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 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无需做一些 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将我们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地做好,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 形式。爱国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当我们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反思自己,明白自己 所肩负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不吝惜自己的泪水与汗水,在祖国需要我 们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时的中国已摇摇欲坠,如果没有青年的那一腔 热情,真不敢设想现在的中国会变得怎样。他们要求民主、希望进步、发展科学,具有强烈 的爱国精神。光阴流逝,时代变迁,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 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 青春,就是永恒。我们,高举“五四”旗帜,追溯“五四”精神,现在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 体现在学习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 21 世纪,知识才是最后的本钱,要爱国要为祖国的建立出 一份力,就离不开寒窗苦读。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永远是五四运动不变的口号与灵魂。她不仅是当时学生们 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不变的情怀,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 命中易逝的一段。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无限的激情!我坚信: 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我们,就是夜空下流 星中那最闪亮的一颗!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 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 “做人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做好自己,回报 社会,弘扬五四精神!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 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