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六)
(时间:45 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 165 页)
一、选择题
1.(2019·惠州二模)有研究表明,中国在 1842 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
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
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
村的局面。1842 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
A [根据材料“1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
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
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 A 项正确。]
2.(2019·长沙一模)
1840-1894 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
1840 年 1860 年 1894 年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 77 60 471.0 58 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据上表可推断( )
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C [“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这些本身便是商品,不存在推动农产品商
品化的问题,故 A 项错误;“1840-1894 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没
有涉及小农经济的变化,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 1840-1894 年间,用洋纱的产量飞速上升,可见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故 C 项正确;材
料中洋纱的销量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土纱依然占绝对优势,故 D 项错误。]
3.(2019·烟台二模)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
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
去岁(1889 年)仅 6 700 余担,今岁多至 69 700 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
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D [“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可以得出传统的
经济结构已经被破坏了,故 D 项正确。]
4.(2019·邢台三模)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官督商办方式之后,上海道台叶廷
眷在给李鸿章的信件中建议,由官方出资 200 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
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 20 万两,股东股息 7 万两;两
江总督刘坤一也曾建议,将官方借款转为官股。这可用来说明轮船招商局( )
A.加重了政府负担 B.获得利益比较丰厚
C.已脱离清廷控制 D.经营资金严重短缺
B [由材料“由官方出资 200 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
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 20 万两,股东股息 7 万两”可知清政府的
官员主张废除官督商办,将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或转为官股,说明轮船招商局可
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益,故 B 项正确。]
5.(2019·宿州二模)厘金制度是 19 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
全国。厘金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 [根据材料可知,厘金是针对华商额外征收的税赋,其推行会削弱民族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弱势的窘迫境地,便利了洋
货倾销,故 B 项正确。]6.(2019·蚌埠二模)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
1873 年唐廷枢任总会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
并声称:“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
B.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
C.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
D.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
D [根据材料“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唐廷枢的改
革清除了官府因素,完全融入市场,迎合时代需求,故选 D 项。]
7.(2019·大连三模)
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 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1897 年 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 年
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
程》等
1904 年
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
务暂行章程》等
1906 年
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
程》等
以上措施( )
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B.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C [根据材料,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开始逐步构建起有
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故选 C 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
在近代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得知,民族工业“短暂
春天”出现在 1914 年至 1918 年的一战期间,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清政
府构建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排除 D 项。]
8.(2019·德阳二模)1932 年,宋棐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
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棐卿
( )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C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产品的质量,材料强调的是实业救国的精神,
故 A 项错误;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是在甲午战后,故 B 项错误;“以
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表明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故 C 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重视企业精神,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故 D 项错误。]
9.(2019·惠州一模)下图为 1912-1932 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
数据统计表(单位:10 万两)据此可知当时( )
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
A [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到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棉纱生产,故 A 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出自然经济问题,故 B 项错误;图
表中只是对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不能就此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
优势明显,故 C 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 D 项错误。]
10.(2019·昆明一模)1946 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
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
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可知国民政府是为获得美国
的支持,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故 B 项错误;结
合 1946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
的在于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故 C 项正确;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之
一,故 D 项错误。]
11.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
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
嫌”,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C [从材料中人们出行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等
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对人们观念的冲击,故 C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B、D
两项材料中未能体现。]
12.(2019·张家口二模)1921 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
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
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
A.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
D.近代化的道路阻力重重
D [根据材料“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
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可知近代化的进程困难重重,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南充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
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
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
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
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
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
——摘编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 1912 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
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
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
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
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的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
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
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
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
[解析] 第(1)问,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第
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到 1912 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
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得出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根据材料二“一
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
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
戴金丝边眼镜”得出服饰多元化、自由化;根据材料二“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
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
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得
出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根据材料二“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得出涉及社会各阶层。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社会经济、社会风气及
思想观念等角度回答。第(3)问,可以从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
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等角度回答。
[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实行文人治国、重文
轻武的国策;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
(2)特点: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
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阶层。影响: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冲击了等级秩序,改变了旧的社会习俗,促使人们思想观念
的变化;有利于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3)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
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
时代的创新。
14.(2019·洛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
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
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
染坊做了一名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
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氏共
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
拿出积压的布匹,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
大华染厂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
到青岛逃难,陈寿亭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
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
合作,大华染厂进一步发展。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
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
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首先提取
一个情节,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
行概述和评价。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从创办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这一
情节出发,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然
后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实业救国思
潮、一战等方面说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析 20 世纪中国民族工业获得
发展的影响即可。
[答案] 示例
情节:陈寿亭与卢氏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
历史现象: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概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代企业的热情。
再加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一战的影响,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
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评价:20 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增强了其革命性,促使其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力量
发展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
了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