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专题限时集训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Word版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七) (时间:45 分钟) (对应学生用书第 167 页) 一、选择题 1.(2019·惠州三模)1953 年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 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 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此言论(  ) 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B.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发展 C.贯彻落实宪法精神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A [根据材料“1953 年毛泽东……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此言论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故选 A 项。] 2.(2019·遂宁一模)右图为创作于 1953 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 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B [根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 集余粮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1953 年农民售余 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未涉及农村市场,排除 A 项;土地改革完成于 1952 年, 1953 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 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排除 D 项。] 3.(2019·武汉一模)1952 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中,工矿产品占 18%,到 1957 年 已经上升到 28%。这部分工矿产品包括棉布、针织品、自行车、缝纫机、暖水壶、啤酒、其他各种名酒、罐头、纸烟、金笔、纸张、钢材、玻璃、水泥等。这表明 了当时我国(  ) A.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B.满足国内工业化发展需要 C.根本扭转了经济发展困难 D.掌握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 年,我国推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重工业,材料中出口产品“棉布、针织品、自行车……”都是轻工业产品,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是为工业发展筹措资金,故选 B 项;根据材料“我国出口贸易额” 可知涉及出口产品,不是国家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所涉及的工矿产品主要是轻 工业产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困难,排除 C 项;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掌握 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排除 D 项。] 4.(2019·开封一模)1956 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 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阐述了“在重工业和轻工 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 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等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 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苗头 C.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 A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正确分析,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故选 A 项;《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能体现经 济建设中出现“左”倾苗头,排除 B 项;“一五”计划制定于 1953 年,而且以发 展重工业为主,材料体现的是农、轻、重及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均衡发展,排除 C 项;苏联的建设经验是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题意不符,排除 D 项。] 5.(2019·福州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 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 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  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A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推行计划经济的目的是为 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筹措资金,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故选 A 项。] 6.“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 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 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 化道路,故选 B 项;A 项是属于“一五”计划的特点;C 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D 项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 意。] 7.(2019·乐山一模)下图是我国 1952-2002 年国民收入变化图。其中,国民 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国民收入(元)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B [根据材料 1982 年后国民收入迅速增长,可知主要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故选 B 项;1956 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与材料 1982 年起迅速增长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95 年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与材料 1982 年起迅速增长时间不符,排除 C 项;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材料中 1982 年的时间节点不符,排除 D 项。] 8.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B.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D [表格数据反映了 1982 年到 1988 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 选 D 项。] 9.1991 年 3-4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 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 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D [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 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 是主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选 D 项。] 10.(2019·南充一模)2014 年农业农村部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 点基础上,又选择山东、安徽、四川三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工作。这表明(  ) A.国家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B.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C.农民此后可自由买卖土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成A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农村的经营方式和 分配方式,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 A 项;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坚 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农村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排除 B、C 两项;确权 登记颁证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步骤,不能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完 成,排除 D 项。] 11.(2019·无锡一模)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 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 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 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 包经营权,但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不得买卖土地,故 B 项错误;允许农 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被取代,故 C 项错误;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举 措,不是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故 D 项错误。] 12.(2019·兰州一模)“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 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 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  ) 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 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C [由材料“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 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可知“民工潮”为中 国制度创新提供了持续推动力,故选 C 项;材料强调“民工潮”对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影响而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 A 项;“制度变革”范围广泛,包 含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等,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 治体制改革,排除 D 项。]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 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 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 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 1933 年,富农首当 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 成了拥有最大规模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 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 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 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 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 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 1957 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 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 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 济有决定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 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 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 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可得出其主要特点有: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 全面将农民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第(2)问第一小 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农业平衡发展的角度论述阐释;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归纳即可,注意语言的组织。 [答案] (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 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 (2)启示:工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 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 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 14.(2019·临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 1984 年。1984 年的特殊气 质,在元旦刚过不久就散发了出来。1 月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 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也正是这一年,中共十二届 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 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 的联想、李东生的 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 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就把 1984 年叫作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 材料二 “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 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 卖多少,到哪里卖,以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么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 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是让中国人和 外国人能更加自由地进出国界,做投资,做贸易。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 伸,拓宽自由的地理边界。 ——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 年”称为“伟大年份”的理由, 并分析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 年份是 1984 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 得出: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开放沿海 14 个城市;一 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第二小问,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要论述的两个点:改革和开放,并结合材料一“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 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证明……人们就把 1984 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等信息,再结合第(1)问第一 小问的答案,得出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 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件。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 “‘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 择权”“‘开放’实质上也是扩大自由……让个人经济自由权跨越国界延伸,拓宽 自由的地理边界”等,得出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 择的权利。第二小问,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人民公社化运动、 计划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从正反两个 方面来证明观点。 [答案] (1)理由: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功;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开放沿 海 14 个城市;一些大企业和著名企业家登上历史舞台。关系:开放深圳等经济特 区证明,开放能够催化原有体制或推动改革,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 件。 (2)观点:无论改革还是开放,实质都是给生产经营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说 明: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及主体性作用发挥;通过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由;通过政企分开等措施来扩大企业自主权; 对外开放政策则让中外都获得投资、贸易、技术等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又发挥了政府的指导作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