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阳光启学公司· 010-82744298 82743005
2H2O(l)Δ犎=-955.0kJ/mol,
(2)①2NO(g 幑幐) N2O2(g)(快) 狏1正 =犽1正 ·犮2(NO),狏1逆 =犽1逆 ·犮(N2O2)
②N2O2(g)+O2(g 幑幐) 2NO2(g)(慢) 狏2正 =犽2正 ·犮(N2O2)·犮(O2),狏2逆 =犽2逆
·犮2(NO2)
平衡状态下正逆反应速率相同,犽1正 ·犮2(NO)=犽1逆 ·犮(N2O2),犽2正 ·犮(N2O2)·
犮(O2)=犽2逆 ·犮2(NO2)
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 幑幐) 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平衡常
数的表达式 K= 犮2(NO2)
犮2(NO)犮(O2)=犽1正 ·犽2正
犽1逆 ·犽2逆
,反应②的反应速率慢,说明反应的活
化能大,则 犈1<犈2,
(3)①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s)+2NO(g 幑幐) N2(g)+CO2(g),各物质的平衡浓
度为:犮(CO2)=犮(N2)=0.03mol/L;犮(NO)=0.04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犓
=犮(CO2)犮(N2)
犮2(NO) =0.03×0.03
0.042 =0.56,②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
平衡时犮(N2)=0.034mol/L;犮(CO2)=0.017mol/L;犮(NO)=0.032mol/L;则
平衡常数 K=犮(CO2)犮(N2)
犮2(NO) =0.034×0.017
0.0322 =0.56,平衡常数不变说明改变的条
件一定不是温度;依据数据分析,氮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浓度减小,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减小二氧化碳浓度,平衡正向进行的结果,③在51
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 NO 和 N2,使二者的浓度均增加至原来
的两倍,犙c=犮(CO2)犮(N2)
犮2(NO) =0.068×0.017
0.0642 =0.28<犓=0.56,化学平衡正向移
动,
(4)当达到化学平 衡 时 满 足狏正 =狏逆 ,即 消 耗 速 率 2狏(N2O4)=狏(NO2),M 点狏
(NO2)是 N 点狏(N2O4)的2倍,根据化学方程式 N2O4(g 幑幐) 2NO2(g)可以判断
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在 犜 ℃时,图中 M、N 点能表示该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 N2O4 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逆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 NO2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
点分别为:BF。
11.【答案】(1)↑↓
2s
↑ ↑ ↑
2p
(2 分) 由 高 能 量 状 态 跃 迁 到 低 能 量 状 态 (2
分) N>O>S>K(1分) O(1分) (2)①sp2(1分) 直线形(1分) ②草酸
分子之间形成更多的氢键(2分) ③21(1分)
(3)12(2分) 4×71
犖A ×(d×10-10)3(2分)
【解析】(1)基态 N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结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价电子
排布图为↑↓
2s
↑ ↑ ↑
2p
;烟花燃放过程中,钾元素中的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
迁到低能量状态,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金属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非金属元素的,N
原子元素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N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 O 元素的,同主
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第一电离能:N>O>S>K;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
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 O 的电负性最大,
(2)①C2O3 中碳原子没有孤对电子、形成3个σ键,杂化轨道数目为3,C 原子采
取sp2 杂化;CO2 分子中碳原子没有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其立体构型为
直线形,②草酸分子含有2个“O-H”键,正丁酸分子含有1个“O-H”键,草酸
分子之间形成更多的氢键,故草酸的沸点故正丁酸高的多,③CO 分子与 N2 互为
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故 CO 的结构式为 C≡O,三键含有1个 σ键、2个 π键,故
CO 分子中π键与σ键个数比为21,
(3)以顶点 K+ 研究,与之等距离且最近的 K+ 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
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与 K+ 等距离且最近的 K+ 个数为3×8
2 =12。
晶胞中 K+ 离子数目=8× 1
8 +6× 1
2 =4、O-
2 离子数目=12× 1
4 +1=4,晶胞质
量=4× 71
犖A
g,晶 体 密 度 =4× 71
犖A
g÷(d×10-10cm)3 = 4×71
犖A ×(d×10-10)3 g·
cm-3。
12.【答案】(1)甲苯(1分) 醚键、酯基(2分) (2)Cl2、光照(2分)
化学变化,二者反应 条 件 不 同,不 是 可 逆 反 应,A 错 误;“水 声 冰 下 咽,沙 路 雪 中
平”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未涉及化学变化,B正确;霾尘中有气溶胶,气溶胶属
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的是
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的功效,D 正确。
2.D 【解析】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图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未在支管口处,A
错误;苯不能隔绝气体与水,不能防止倒吸,故 B 错误;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
化合生成氯化铵,图中装置不能制备氨气,C错误;长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
密度大的气体,短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则装置④既可收集
CO2 也可收集 H2,D 正确。
3.B 【解析】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取决于丁基,丁基有4种,则 C4H9C1的同分
异构体数目为4,A 错误;乙醇易溶于水,乙酸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
体,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鉴别,故 B 正确;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C 错
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
4.C 【解析】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核外电
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X 含有2个电子层,电子总数为8,为 O 元素;Z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 Z为 S元素;W 的原子序数大于 S,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
W 为 Cl元素;Y 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产生蓝色沉淀,Y 的原子序数大于 O,
则 Y 为 Na元素,据此解答。根据分析可知:X 为 O,Y 为 Na,Z为 S,W 为 Cl元
素。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
小,则离子半径 Z>W>X>Y,A 错误;氧气与 S单质反应生成的 SO2,不会直接
生成 SO3,B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S<Cl,则
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Z> W,C 正 确;O、Na、Cl形 成 的 化 合 物 有 次 氯 酸 钠、氯 酸
钠、高氯酸钠等,其中氯酸钠、高氯酸钠溶液呈中性,D 错误。
5.A 【解析】4℃时,5.4mL 水含有原子个数为: 5.4g
18g/mol×3×犖A =0.9犖A ,A
正确;常温下,0.1mol环氧乙烷( )共有0.7犖A 个共价键,B错误;标准状况
下,2.24LNO 与 1.12LO2 混 合 后 的 气 体 分 子 数 小 于 0.1犖A ,C 错 误;含 有 0.
2犖A 个阴离子的 Na2O2 物质的量为 0.2mol,与 CO2 完全反应,转移 0.2犖A 电
子,D 错误。
6.C 【解析】由工作原理图可知,左边吸附层 M 为负极,右边吸附层 N 为正极,
则电子流向为从吸附层 M 通过导线到吸附层 N,A 正确;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
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电解质溶液中 Na+ 向右边移动,B正确;由工作原理图
可知,左边溶液为碱性,右边溶液为酸性,所以离子交换膜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
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发生中和,C错误;左边吸附层 M 为负极极,发生了氧化反
应,电极反应是 H2-2e- +2OH - 2H2O,D 正确。
7.D 【解析】已知 犓b=犮(NH+
4 )犮(OH- )
犮(NH3·H2O),温度一定时,犓b 为常数,不随浓度的
变化而变化,随着 CO2 的通入,犮(NH+
4 )逐渐增大,则 犮(OH- )
犮(NH3·H2O)不断减小,A
错误;已知常温下,0.1mol·L-1的 NH4HCO3 溶液 pH=7.8,溶液显碱性,碳酸
氢根离 子 水 解 程 度 大 于 铵 根 离 子 水 解 程 度,则 常 温 下 犓b (NH3 ·H2O)>犓a1
(H2CO3),B错误;NH4HCO3 溶液 中 存 在 物 料 守 恒,狀(N)=狀(C),犮(NH+
4 )+
犮(NH3·H2O)=犮(HCO-
3 )+犮(CO2-
3 )+犮(H2CO3),C 错误;溶液中存在电荷守
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由图象可知开始没有 NH2COO- ,
后来也不存在 NH2COO- ,所以 NH2COO- 为中间产物,即在溶液 pH 不断降低
的过程中,有含 NH2COO- 的中间产物生成,则pH=9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
系为:犮(NH+
4 )+犮(H+ )=犮(HCO-
3 )+2犮(CO2-
3 )+犮(NH2COO- ),D 正确。
8.【答案】(1)冷却 ClNO(1分) (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NO 被氧化(2分)
出现红褐色液体(1分) (3)防止空气中水进入装置(2分) NO 与碱石灰不
反应(2分) (4)2ClNO+H2 O 2HCl+NO↑+NO2↑(2分) (5)加入最后
一滴标准液产生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2分) (6)90%(2分)
【解析】(1)装置 A中-10℃冰盐水的作用是冷却 ClNO,与气体分离,
(2)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 Cl2,让三颈瓶中充满黄绿色,再将 NO 缓缓通入。先通
Cl2 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NO 被氧化;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在 A 中
反应的现象为出现红褐色液体,
(3)装置 B除了进行尾气处理外,另一个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进入装置,实验过
程中发现即使碱石灰过量尾气也不能被完全吸收,其原因是 NO 与碱石灰不反
应,
(4)亚硝酰氯(ClNO)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
种呈红棕色,为二氧化氮,氢化物为氯化氢,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另一种氮的氧化
物为一 氧 化 氮,亚 硝 酰 氯 与 水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ClNO+H2 O 2HCl+
NO↑+NO2↑,
(5)滴定时发生氯 化 氢 与 硝 酸 银 生 成 氯 化 银 白 色 沉 淀 的 反 应,当 出 现 砖 红 色 固
体,且半分钟没有明显变化,表示达到了滴定终点,
(6)狀(Cl- )=狀(Ag+ )=0.0225L×0.8 mol·L-1 =0.018 mol,则 亚 硝 酰 氯
(ClNO)的质量 分 数 为
0.018mol×65.5g/mol×250
25
13.10g ×100% =90%,故 答 案 为:
1.A 【解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 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
玉树州高三联考
化学答案
化学290%。
9.【答案】(1)2LiCoO2+5H2C2O 4 2LiHC2O4+2CoC2O4+4H2O+2CO2↑(2
分) 生成 Co(HC2O4)2 而溶解(2分) (2)CoC2O4+CO2- 3 CoCO3+C2O2-
4
K=1.67×104,反应正向进行的趋势很大(3分) (3)2H2O-4e - O2 ↑
+4H+ (2分) 酸溶(2分) (4)98狀
59犿狑×100%(3分)
【解析】(1)“浸 出”中 生 成 CoC2O4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LiCoO2 +5H2C2O 4
2LiHC2O4+2CoC2O4+4H2O+2CO2 ↑,若 H2C2O4 用 量 过 大,CoC2O4 的 产 率
反而会降低,原因是生成 Co(HC2O4)2 而溶解,
(2)“转化”中加入 Na2CO3 溶液发生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CoC2O4 +CO2- 3
CoCO3+C2O2-
4 ,该 反 应 进 行 的 程 度 较 大,用 平 衡 常 数 犓 解 释 原 因 为 犓 =
2.5×10-9
1.5×10-13 =1.67×104,反应正向进行的趋势很大,
(3)由“电解”装置图可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O2 ↑+4H+ ,氢离
子移向a室,阴极区氯离子移向a室,电解后a室中的电解液可返回酸溶工序继
续使用,
(4)某废旧锂电池粉末中 LiCoO2 的质量分数 为 狑,将 犿 kg该 废 料 进 行 回 收 利
用,电解得到钴狀kg,钴的回收率为 狀kg
犿kg×狑×59
98
×100%= 98狀
59犿狑×100%。
10.【答案】(1)增大(2分) 增大(2分) 犈a1 >犈a2 (1 分) (2)i(2 分) 3.3×
103Pa(2分) (3)①CrO3(2分) ②CO2(g)+C3H8(g ) C3H6(g)+CO(g)+
H2O(l)Δ犎=+121.5KJ/mol(2分) ③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脱离催化剂(2分)
【解析】(1)①丙烷脱氢制丙烯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 (g ) C3H6 (g)+H2
(g),Δ犎1 =+124.3KJ/mol,恒压时向原料气中掺入水蒸气,体积增大,压强减
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犓(主反应)增大,丙烷转化率 α(C3H8)增大,②副反
应活化能小,温度升高,副反应更容易发生,所以副反应更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犈a1>犈a2,
(2)①C3H8(g ) C3H6(g)+H2(g),Δ犎1 =+124.3KJ/mol,压强越大平衡逆
向进行,丙烯体积分数越小,丙烯是生成物,分压过程中体积分数增大,判断图中
表示丙烯的曲线是i,②104Pa、500℃时,丙烷和丙烯的平衡体积分数为33%,设
丙烷起始量为1,变化量狓
主反应为:C3H8(g ) C3H6(g)+H2(g),
起始量 1 0 0
变化量 狓 狓 狓
平衡量 1-狓 狓 狓
狓
1+狓=33%= 1
3
狓=0.5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犓p=
0.5
1.5×104 Pa×0.5
1.5×104 Pa
0.5
1.5×104 Pa
=3.3×103 Pa,
(3)①利用 CO2 的弱氧化性,开发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新工艺。该工艺可采
用铬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分压机理图可知催化剂为 CrO3,②CO 和 H2 的燃烧热
(Δ犎)分别为-283.0kJ·mol-1、-285.8kJ·mol-1。
Ⅰ.CO(g)+ 1
2O2(g ) CO2(g)Δ犎=-283.0kJ·mol-1
Ⅱ.H2(g)+ 1
2O2(g ) H2O(l)Δ犎=-285.8kJ·mol-1,
Ⅲ.C3H8(g ) C3H6(g)+H2(g),Δ犎1=+124.3kJ/mol,
盖斯定律计算Ⅱ+Ⅲ-Ⅰ得到该工艺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C3H8(g )
C3H6(g)+CO(g)+H2O(l)Δ犎=+121.5kJ/mol,
③该工艺可以有效消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炭,维持催化剂活性,碳和二氧化碳分压
生成一氧化碳气体,脱离催化剂。
11.【答案】(1)1s22s22p63s2(1分) 12(1分) (2)TiN>CaO>KCl(1分) KCl、
CaO、TiN 均为离子晶体,形成它们的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
熔点越高(2分) (3)①SiH4(1分) 在第IVA 族-VIIA 中的简单氢化物中,只
有第IVA 族元素所有氢化物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沸
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且a为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故a为 SiH4(2分)
②sp3(1 分) PO3-
4 、SO2-
4 、ClO-
4 等 (1 分) ③ABC(2 分) (4)B(1 分)
槡3 3犕
32狉3犖A
g/cm3(2分)
【解析】(1)M 是短周期金属元素,其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较大,说明该
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则 M 为 Mg元
素,其 原 子 核 外 有 12 个 电 子,根 据 构 造 原 理 书 写 其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2;该晶体中 Mg原子配位数是12,
(2)NaCl、KCl中阴阳离子都带一个单位电荷,CaO 中阴阳离子都带两个单位电
荷,且离子半径:K+ >Na+ ,根据表中数据知,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其晶格能越大,晶格能越大其熔沸点越高,KCl、CaO、TiN 均为离子晶体,形成它
们的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3)①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没有氢键的同一主族的氢化物中,其熔沸
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含有a点的曲线上熔沸点依次增大,说明这一
主族的氢化物都没有氢键,其熔沸点依次增大是因为这几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
质量依次增大,为第IVA 族元素;在第IVA 族-VIIA 中的简单氢化物中,只有
第IVA 族元素所有氢化物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
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且a为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故a为 SiH4;
②该化合物中 A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
对互斥理论判断 As原子轨道杂化方式为sp3;与 AsO3-
4 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中
原子个数是4、价电子数是32,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有 PO3-
4 、SO2-
4 、ClO-
4 等。
③该配合物中 D 和 O 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C-H 和 C-O 原子之间存在极性
键、C-C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
(4)甲中 Fe位于顶点和体心,乙由8个甲组成,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形成的纵截面
边长不相等,每个小晶胞中的体心含有1个 Fe原子,则应为 B;甲中对角线上的
3个 Fe原子紧密相连,晶 胞 体 对 角 线 长 度 =4狉cm,棱 长 = (4r)2
槡3 cm= 槡4 3
3 狉
cm,晶胞体积= 槡4 3
3 狉( )cm
3
,该晶胞中 Fe原子个数=1+8× 1
8 =2,晶胞密度=
犕
犖A
×2
犞 =
犕
犖A
×2
槡4 3狉( )3
3g/cm3= 槡3 3犕
32狉3犖A
g/cm3。
12.【答案】(1)氯苯(2分) (2)取代反应(2分) (3)羟基(2分)
(4)
(2分)
(5)BrCH2CH2OH(2分) (6
師師
師
師
師
師
)
Cl
C
O
師師
師
師
師
師
H
Cl
C
O
H (2分)
(7)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帨帨
師師
師
師
:
CH
3
KMnO4 溶液/H
→ 帨帨
師師
師
師
+
COOH
SOCl
→
師師
師
師
師
師
2
C
O
帨帨
師師
師
師
Cl
CH
3
AlCl→
3
CH
師師
師
師
師
師
3
師師
師師
帩帩
C
O
Zn/NaOH
→
溶液
H3 師師
師師
帩帩
帨帨
師師
師
師
師
師
師師 帪帪
C CHOH
COOH
浓硫酸,→△
H3 師師
師師
帩帩
帨帨
師師
師
師
C CH O C
師師
師師
帩帩
O
。(3分)
【解析】(1)A
師師
師
師
師
師
師
師
为 Cl ,氯原子为取代基,苯为母体,名称为:氯苯;
(2)由 A 生成 B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C为 師師
師師
帩帩
Cl CH
師師
師師
帩帩
OH
,其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4)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试剂 M 的结构简式可以为:BrCH2CH2OH;
(6) 師師
師
師
師
師
两种与
C
O
Cl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醛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
峰,峰 面 积 比 为 11111,可 能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師師
師師
帩帩
:
Cl
C
O
H
師師
師師
帩帩
Cl
C
O
H ,
(7) 師師
師師
帩帩
由 COOH 与 H3 師師師師師師
帩帩
帨帨
師師
師
師
C CHOH 转化反应得到目标物。甲苯用
酸性 高 锰 酸 钾 溶 液 氧 化 生 成 苯 甲 酸。 由 路 线 中 B → C 的 转 化,
CH
師師
師
師
師
師
3
師師
師師
帩帩
C
O
转化得到 H3 師師
師師
帩帩
帨帨
師師
師
師
C CHOH 。结合路线中 A→B转化
使苯环通过羰基连接 師師
師
師
師
師
,
C
O
Cl 与甲苯反应得到 CH
師師
師
師
師
師
3
師師
師師
帩帩
C
O
。
由信息②苯甲酸与 SOCl2
師師
師
師
師
師
作用得到
C
O
Cl 。
化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