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 第 1 页 (共 18 页)
2 月 23 日 9︰00——11︰30
铜仁一中高三年级防疫期间“停课不停学”网上第二次周考
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28 S-32 Na-23 Al-27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鉴定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剂种类相同,但一些试剂的浓度不同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鉴定脂肪必须使用显微镜
D.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
2.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
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
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3.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
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
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概率为
A.1/16 B.1/8 C.1/32 D.1/64
秘密★启用前理科综合 第 2 页 (共 18 页)
4.在某一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 个个体,测得某种性状的基因型为 DD、Dd、dd 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10%、
85%、5%,但是由于某种环境的变化,基因型为 dd 的个体被逐渐淘汰。在这个种群中,D、d 的基因
频率分别是
A.55.3%,44.7% B.52.5%,47.5% C.47.5%,52.5% D.55%,45%
5.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相关表
述,合理的是
A.钠离子通道打开会使细胞内的 Na+外流
B.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6.下表是长江口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和食物比例。根据表格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共有 5 条食物链 B.小黄鱼和矛尾虾虎鱼只有捕食关系
C.虾和蟹最多可获得浮游植物同化量的 20% D.小黄鱼得到了矛尾虾虎鱼能量的 25%
7.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 :“绿钒(FeSO4•7H2O)五斤,硝五斤,将矾炒
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 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生成 FeSO4•4H2O
C.“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人 NaCl 溶液后氧化性增强
D.“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
8.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0.4NA
B.标准状况下,1L 乙醇完全燃烧产生 CO2 分子的数目为 AN
11.2
C.由 2H 和 18O 所组成的水 11 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 4NA
D.25℃时,1LpH=13 的 Ba(OH)2 溶液中,OH-的数目为 0.1 NA
捕食者
食物比例
小黄鱼 矛尾虾虎鱼 虾 蟹 浮游植物
小黄鱼 0 0 0 0 0
矛尾虾虎鱼 25% 0 0 0 0
虾 8% 44% 0 0 0
蟹 67% 56% 0 0 0
浮游植物 0 0 100% 100% 0理科综合 第 3 页 (共 18 页)
9.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环己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苯,能增加苯及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 ②两步反应都属于加成反应
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超过 10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易溶于水和乙醇
D.环己烷、环己烯、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下列操作、现象或叙述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1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 Y 与 Z 同主族。X 与 Y、Z 与 W 均可形成
如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且 Z 与 W 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 Z > Y > X
B.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Y > Z > W
C.元素 Z 和 W 均存在两种以上的含氧酸
D.元素 Z 和 W 在自然界中均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叙述 评价及离子方程式
A
将 1mol Cl2 通入到含 1L
1mol•L﹣1 FeI2 溶液中
溶液颜色由浅
绿变为黄色
正确;Cl2 过量,将 Fe2+、I﹣均氧化
2Fe2++2I﹣+2Cl2 =2Fe3++4Cl﹣+I2
B
向 1L 1mol•L﹣1 的 NaAlO2
溶液中逐滴加入 1L 2.5
mol•L﹣1 的盐酸溶液
先产生白色絮
状沉淀,后部
分溶解
正确;产生氢氧化铝沉淀
2AlO2
﹣+5H+=Al3++Al(OH)3↓+H2O
C
将少量 SO2 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再滴加石蕊溶液
溶液的酸性增
强,溶液变红
正确;H2SO3 酸性强于 HClO,
SO2+H2O+ClO﹣=HClO+HSO3
—
D
向 Ca(HCO3)2 溶液加入
足量的 NaOH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
Ca2++HCO3
﹣+OH﹣═CaCO3↓+H2O理科综合 第 4 页 (共 18 页)
12.近日,科学家发表了高温二氧化碳电解发展报告,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将 CO2 和 H2O 转化为合成
气并联产高纯度 O2。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极为电源正极
B.当有 2 mol 电子由 a 极流出时,产生 0.5 molO2
C.b 极 CO2 的反应式:CO2+2H++2e-=CO+H2O
D.电解质中阴离子由 b 向 a 移动
13.常温下,在 20mL0.lmol/L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40mL0.l mol/L 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元素各种微粒(CO2
因逸出未画出)的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 pH 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 a 表示 H2CO3 的变化曲线
B.H2CO3、HCO3-、CO32-可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C.pH=11 时,c(HCO3-)>c(Cl-)
D.碳酸钠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为 1.0×10-11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
选错的得 0 分)
14.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第 10s 末,质点的速度最大
B.在 20s 内,质点的位移为 9m
C.第 3s 末和第 12s 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0-10s 内和 10-20s 内,质点速度方向相反
15.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 m、可看成质点的光滑小球在不
可伸长的轻绳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已知轻绳与斜面间的夹角也为θ,重力加速度为 g,则水平面
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A.1
2mg B. 3
6 mg
C.3
4mg D. 3
3 mg理科综合 第 5 页 (共 18 页)
16.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
变轨前相比
A.轨道半径变小 B.向心加速度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角速度变小
17..如图所示,AB 为半径 R=0.50 m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 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 h=0.8 m。一质量 m
=1.0 kg 的小滑块从圆弧道 A 端由静止释放,到达轨道 B 端的速度 v=3.0 m/s。忽略空气的阻力。取
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滑块在圆弧轨道 B 端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FN=20 N
B.小滑块由 A 端到 B 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2 J
C.小滑块的落地点与 B 点的水平距离 x=0.6 m
D.小滑块的落地点与 B 点的水平距离 x=1.2 m
18.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 m 的带电小球,以初速度 v 从 M 点竖直向上运动,通
过 N 点时,速度大小为 2v,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则小球从 M 运动到 N 的过程
A.动能增加 1
2mv2 B.机械能增加 2mv2
C.重力势能增加 3
2mv2 D.电势能增加 2mv2
19.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 v
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
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1
2mv2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1
2mv2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1
2mv2 D. 系统产生的内能为 1
2mv2
20.如图所示,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 A、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其质量分别为 2.0 kg、0.9 kg,它
们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质量为 0.10 kg 的铅块 C(大小可以忽略)以 10m/s 的速度恰好水平
地滑到 A 的上表面,由于摩擦,铅块 C 最后停在木块 B 上,此时 B、C 的共同速度 v=0.5 m/s。求木
块 A 的最终速度 vA 和铅块 C 刚滑到 B 上时的速度 vC。
A.vA=0.25 m/s B.vA=0.35m/s
C.vC =2.75 m/s D.vC=2.25 m/s理科综合 第 6 页 (共 18 页)
21.如图所示,两宽度均为 a 的水平匀强磁场区域相距为 4a,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从磁场上方
距离为 a 处自由下落,进入上方和下方的匀强磁场时都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下落过程中线框平面
始终在竖直平面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在穿过上、下两个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电能之比为 1∶1
B.线框在上、下两个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之比为 1∶4
C.线框在穿过上、下两个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电流之比为 1∶ 2
D.上、下两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之比为 1∶ 2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2.(7 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1 分)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B.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C.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
(2)(4 分,每空 2 分)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
个连续打出的点 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 O 的距离分别为 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 T.设重物的质量为 m。从打 O 点到打 B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
量ΔEp= ,动能变化量ΔEk= 。
(3)(2 分)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
A.利用公式 v=gt 计算重物速度 B.利用公式 v= 2gh计算重物速度
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D.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理科综合 第 7 页 (共 18 页)
23.(8 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 2.5 v 的电压表 v 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
器材有:电阻箱 R(最大阻值 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50 Ω),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5 kΩ),
直流电源 E(电动势 3 v),开关 1 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 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甲
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 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2 分)实验中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
(2)(2 分,错一处扣 0.5 分)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
(3)(2 分)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 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
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2 分)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
正确答案标号).
A.100 μA B.250 μA C.500 μA D.1 mA
24.(12 分)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半径 OC 与 OB 成 60°角,
质子甲以速率 v 从 A 点沿直径 AB 方向射入磁场,从 C 点射出.质子乙以速率v
3
从 B 点沿 BA 方向射入
磁场,从 D 点(未画出)射出磁场,不计质子重力,求 C、D 两点间的距离。理科综合 第 8 页 (共 18 页)
25.(20 分)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赛车从起点 A
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 L 后,由 B 点进入半径为 R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并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
点 C,才算完成比赛。B 是半圆轨道的最低点,水平直线轨道和半圆轨道相切于 B 点。已知赛车质量
m=0.5 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 P=2 W 工作,进入竖直半圆轨道前受到的阻力恒为 Ff=0.4 N,随后在
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L=10.0 m,R=0.32 m,g 取 10 m/s2。
(1)要使赛车完成比赛,赛车在半圆轨道的 B 点对轨道的压力至少为多大?
(2)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
(3)若电动机工作时间为 t0=5 s,当半圆轨道半径为多少时赛车既能完成比赛且飞出的水平距离又最大?
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
26.(14 分)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Fe(s)+CO2(g) FeO(s)+CO(g) ΔH1 平衡常数为 K1
反应Ⅱ:Fe(s)+H2O(g) FeO(s)+H2(g) ΔH2 平衡常数为 K2
不同温度下,K1、K2 的值如下表:
T/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现有反应Ⅲ:H2(g)+CO2(g) CO(g)+H2O(g),结合上表数据,反应Ⅲ是 (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为提高 CO2 的转化率可采用措施有 (写出任意两条)。
(2)已知 CO2 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 C2H5OH(g)+3H2O(g)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