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3月线上月考试题(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月考 历史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 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 对立的阴阳。这些主张 A.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B.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 C.体现了强烈的迷信色彩 D.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 2. 《论语》颜回第十二记载: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 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据此可知 A.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同 B.孔子主张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 C.齐景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D.孔子的主张得到齐景公的赞同 3.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 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4.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 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 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5. 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 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 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6. 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 首推《大学》,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 A.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 B.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 C.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 D.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7.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 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 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8.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 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9.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 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 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10.朱熹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 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材料体现了 A.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B.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 C.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 D.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 11.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12.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 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 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 13.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 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14.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 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15.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 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 A.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 B.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 C.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 D.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 16.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 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盛 D.西方思想的影响 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 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8.王夫之说:“王道本乎人情。人情者,君子与小人同有之情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该论述 A.蕴含君臣平等的思想 B.认为追求私欲合乎天理 C.为统治者思想专制服务 D.摆脱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1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 器。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教思想的圈子。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 A.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思想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 C.促进了反清复明运动的发展 D.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20.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 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C.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2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 能”的是 A.造纸术与火药 B.指南针与印刷术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 22.从 9 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23.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讲:“在我们学戏以前,青衣、花旦两工,界限是划分得相当严格的。”青衣必须 是“抱着肚子唱”,“直到前清末年,才起了变化。首先突破这一藩篱的是王瑶卿先生,他注意到表 情与动作,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这反映了京剧艺术 A.重视表演的规范性 B.虚拟性动作被取消 C.融合多种艺术手段 D.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24.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 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 的是 A. B. C. D. 25.中国诗歌源头处的《诗经》和《楚辞》,分别以质朴无华的中和之美和铺排华美的感伤情调奠定了中 国诗歌风格的两种最基本范式,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唐代魏征也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材料中这种分析 A.折射了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 B.未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C.表明地域环境决定文学风格 D.否定了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26.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 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27.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 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 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28.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 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29.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 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 严肃。这种解读 A.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3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 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从“师技”向“师道”的转变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3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 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D.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趋向理性 32.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 “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A.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 33.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 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34.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 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35.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 1913 次,而“民主”仅 305 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B.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36.“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 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37.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 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 400 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 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38.1918 年 7 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 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 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C.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3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 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40.毛泽东自己说:“《毛泽东选集》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 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A.《毛泽东选集》不是毛泽东一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4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 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 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A.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42.1956 年以后,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诗的主题也 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揭示,对一些社会人 生问题给予积极的思考。这段描述说明 A.国家经济建设进入高潮 B.新旧创作理念存在冲突 C.社会上出现“左”倾思潮 D.当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 43.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程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44.“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 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 2 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45.当自然常常被古老的民族看作是混沌、神秘、变化无常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人却将之视为一 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表明古希腊哲学 A.蕴含着理性思维 B.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C.否定了上帝权威 D.转向自然科学研究 46.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使它在城邦落脚生根,进入家家户户,迫使它审 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苏格拉底的思想 A.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B.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C.为城邦民主制提供了基础 D.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47.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 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人是万物的尺度 48.苏格拉底在民主的雅典度过了一生,在战争中为雅典而战,至死服从雅典法律……他坚持认为,民主 的目的不是引导非哲学家尽可能行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由此可见,苏格拉 底以死捍卫的是 A.自由 B.民主 C.法治 D.平等 49.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使 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 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土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 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 A.对自然的研究转到对人的研究 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C.感性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 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 50.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 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A.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 B.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 C.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 D.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 51.(11 分)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本国本民族与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典籍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 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 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 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 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 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的典籍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8 分) (2)从材料二“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3 分)5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认为中国技不如人,主张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 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强调“科 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 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 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 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 19 世纪中期有何显著变化, 并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4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