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试卷(PDF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试卷.pdf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试卷(PDF版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泉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线上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评分说明和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分)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A 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提出气候正义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故 A 项不正 确。B 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限制排放只是一个具体的方面,不能涵盖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 际国内公平问题的全部,故 B 项不正确。C 项来源于原文第三段,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 不仅指对后代负有义务,也指对我们负有义务,故 C 项不正确。D 项既来源于原文第三段 的一个细节,也是对全文的概括。原文说“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 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这表明已有的科学认识影响了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 解;而全文重点谈的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可见如何认识利益分配,也影响理解。因此,D 项正确,是本题答案。 2.(3 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是对原文论证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分析。原文谈到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而时 间维度又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论述更加深入一些,故 A 项正确。B 项是对原文的立 论前提和指向性的分析。原文说“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 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可见立论前提是气候 容量有限,社会正义是被指向的问题之一。故 B 项正确。C 项是对原文论证立场的分析。 原文确有大量篇幅在阐述代际公平问题,但也只是把它作为各类公平问题的一类来讨论的, 而且更加注重的是当下我们这一代的问题,并没有立足未来,故 C 项错误,是本题答案。 D 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思路的分析。原文说非政府组织以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审视气候变 化的影响,气候正义应运而生,这交代了背景,接下来从两个维度看,这是逐层分析,最 后说“气候正义的内涵是……”,这便说明原文最终梳理出了气候正义的内涵。故 D 项正确。 3.(3 分)B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是根据原文立论的前提做出的推断。如果气候容量有限这一前提被替换为气候容 量无限,那么,相应的伦理审视、气候正义的问题就缺乏前提,故 A 项正确。B 项是根据 原文“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 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做出的推断。 落实长期目标只能跟后代利益有关,不能保证后代的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后代可能存在的 诸如奢侈排放之类的需求。故 B 项错误,是本题答案。C 项是根据原文多处细节做出的推 断,如原文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应的公平问题才 能实现,又特别强调代际公平方面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归结起来就是 C 项的表述,故 C 项正确。D 项是根据原文论述的重心和视角做出的推断,带有对原文观点 及其论证的评价性质。原文从国际、国内、代际、代内及国家、地区、个人等诸多层面展 现了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复杂性,又强调气候正义作为视角有其独特的关注核心,可见气2 候容量的公平是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值得并且需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讨论。故 D 项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3 分)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和 C 级。 A 项的相关内容来自材料一“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的 表述,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属于“脱水”的“治理”方法,不属 于“修复”的方法。因此 A 项是本题答案。B 项的“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 除锈”,与材料一中“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的内容吻合,属于“修复”的方法。 C 项的“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与材料三的“修复方案”不谋而合,也 属于“修复”的方法。D 项的“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可以从材料一“修 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 “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的表述中分 析出来,因此也属于“修复”的方法。 5.(3 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来自材料一:“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 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因此 A 项准确。B 项来自材料二的 表格内容,也是正确。C 项来自材料三。依据“去酸方案”可知“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 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这与 C 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的 表述不符,而且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属于“修复”层面,去酸属于“治理”层面,因此 C 项 不正确,是本题答案。D 项是综合整体材料得出的结论,表述准确。 6.(6 分)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 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第一个答案来自材料三:“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此答案针对 档案文件的产生时间。第二个答案针对的是档案文件的制作材料,材料三中说:“文件纸张 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这让纸张酸化严重,最终导致文 件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第三个答案针对的是档案文件保存的外部环境。此答案综合 材料二和材料三得出。分析材料二可知,当温度为 15℃时,一年平均湿度每降低 20 个百分 点,纸张寿命倍数就增加 1 倍左右。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湿度越低,纸张的寿命越 长。由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可以分析出毛里求斯的外部环境显然不太适合保存档案文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3 分)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 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D 级。 A 项,从选文前面部分看,宇航员先行者看到的是大爆炸后的地球景象,“蓝色水晶球”3 变成了“黑白相间的地球”,“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沉 郁的,所以开头部分氛围沉郁是正确的;城市图像出现后,这种氛围才为之一变:高楼林 立、喧闹的广场、“娇滴滴”的小姑娘……相对全文而言,这种氛围较为轻快,两者的强烈 对比,给读者带来了奇幻感。A 项是正确的。 B 项,先行者“一眼就看出”画面的虚拟性质,但事实上,其间是有破绽的,况且在文 本结尾处、已经明确指出,“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是真实存在的,小姑娘形象来自真实 的微纪元,与先行者的大脑信号完全无关,所以 B 项不正确,是本题答案。 C 项,先行者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依赖的是对过往地球的观察经验; 甚至连孤独的感觉,都是像被“雪崩”所埋一样,同样来自对过往地球环境的感受一一严 格来讲,被雪崩所埋的经验,先行者不见得真正经历过,但此时在已不可能有雪的地球上, 连被雪崩所埋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愿望,可见其孤独感至深。身体的、精神的感受是“诚实” 的,暗示出先行者对以前那个地球的深刻眷念。C 项是正确的。 D 项,先行者已经知道“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大灾难过后的黑白地球,按理说不会再 有人类的;但情节发展发生反转,地球上不仅有人,他们还已经准确预测了先行者的回归, 所以聚集在广场等候他,热情地称呼他“前辈”,并引导他的着陆,说明他们继承了以往的 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D 项是正确的。况且,小说中也直接言明,“人类还在,文 明还在”,可以再次部分印证。 8.(6 分)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 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 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 重新燃起了希望。 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本文内容是先行者返回地球并着陆地球的历程,主要围绕先行者的复杂心态展开描述。 尤其是着陆之前,可谓曲折纠结,表现为一系列的细节呈现。得知地球灾难已经发生,先 行者“径直飞回地球”,心情急切;要看到地球之前,闭目默祷“我的蓝色水晶球”,说明 心存一丝侥幸,睁开眼看到的却是黑白地球;进入低轨道,再次确认“文明已是过眼烟云”, 可以想见其心境的黯淡;看到城市图像,认定那是虚拟游戏画面,但仍然忍不住“玩”下 去,希望发现关于地球信息的蛛丝马迹……这些都是先行者心理的波动,面对地球灾难已 经发生这一事实,心存侥幸,同时又知道连侥幸也是不可能的,也即参考答案中的第一点。 先行者着陆后,站在黑色的地球荒原,看到视频画面中是热闹非凡的歌舞场面,而实际上 感受到全宇宙中的人类物种只有自己一个了,这种强烈的反差令先行者产生无与伦比的孤 独感,他的心理濒临崩溃。这是参考答案中的第二点。“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姑娘 的一句话点醒了先行者,使他意识到所谓虚拟画面有可能其实是真实的,他感到“浑身一 震”,再去观察透明半球,终于发现那里是真实的人类城市,心理上应该是充满震撼与希望 的。这是参考答案中的第三点。 9.(6 分)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 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 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4 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 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答对一点给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 科幻小说作为类型小说,首先就在于其“科学”与“幻想”因素的并列存在;同时, 科幻小说必须有科学的基础,尤其是所谓“硬科幻”,更是在科学性上要求甚高。但一味 坚持科学,而忽略了幻想,科幻也同样不复存在。因而,“科幻小说”最基本的题中应有 之义,就是“科学”与“幻想”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认识到类型 小说背后也会有较为深广的关怀。当然,作为开放性问题,只要能落实文本、抓住文本的 具体描述来分析、作答,是可以有更多答案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3 分)A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本题在 B、D 两项共有两处错误,分别为“不肯云”中“不肯”与“云”之间未断开、 “孙憙”不应该属下,C 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 项“不肯”是指“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 劝降李氏,李氏不肯投降,而“不肯云”则成了李氏不肯说话,这显然是错误的。D 项“闻 宛之赵氏有孤孙憙”应作一句读,表示宛地赵氏有一孤孙赵憙,据文本其时年龄未满二十, 此人“信义著名”,这样才文从字顺;倘若“孙憙”属下就会显得突兀而不自然。C 项兼有 这两处错误。只有 A 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全句意思是:更始帝即位以后,舞阴的大 姓李氏围城不退,更始帝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劝降李氏,李氏不肯投降,回复道,听说宛地 赵氏有孤孙名叫赵憙,此人信义著名,希望向他投降。 11.(3 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A 项是关于古代官员到任的说法,“下车”本指从车上走下来,后来借用为官员乘车到 职,“下车伊始”出现较晚,大约在明清间,“伊”字是助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伊始”就 是“始”;此前常用“下车之始”表示,唐初就有此类用法,如《隋书・刘行本传):“臣下 车之始,与其为约。”但现在最常用的还是“下车伊始”。C 项的“车驾”原本是指车马, 后来又特指古代帝王的车马,再后则转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这如同“陛下”本指帝王宮 殿的台阶下,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这里也是 臣子提及天子,不能直呼天子,于是“车驾”就成为对帝王的代称。D 项“京师”就是都 城,后来一度又称京都,是为了回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 都是正确的。只有 B 项说到“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明显不合常理,其实这里的“考” 即“拷”,是拷打的意思。所以,B 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是该题的正确选项。 12.(3 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综合,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 要点。能力层级为 C 级。 A 项的分析概括是赵憙为人光明磊落,他自小就有节操,为给从兄报仇,他去寻找仇5 家,但知道仇家生病后,又不想乘人之困,暂时放下复仇,放过仇家。B 项的分析概括是赵 憙除恶,得到朝廷的支持;他与邓奉互相友善,邓奉谋反他屡次进行谴责,最后得到皇上 的赞赏;他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豪猾奸人李子春,赵王为他求情,皇上也予以拒绝。D 项的分析概括是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衰荣;赵憙官拜太尉时,适逢南单于称臣,乌桓 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做出长久的规划;在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以及吊 唁。以上三项表述并无不当之处,都是正确的。C 项的分析概括是说赵憙制止祸患,推崇 义行;他在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盗贼的余党却能区别对待,只是将他 们迁往异地。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只是下文又说,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 善,这却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因为原文并没有相应的表述。C 项所述有误,是该题的正 确选项。 13.(10 分) (1)(5 分)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 有再说话。 译对大意,给 3 分;“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三处,译对一 处给 1 分;“枉”“所欲”两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2)(5 分)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译对大意,给 3 分;“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三处, 译对一处给 1 分;“辄”“有年”两处,译对一处给 1 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枉”“所欲”两处。“枉”字义为曲、弯曲,又可引申为 冤枉、冤屈,“枉”在文本中的意思则是“违背、违犯”,如《论语・微子》:“枉道而事 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这一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常有使用,如成语“徇私枉法”。另一 关键词语“所欲”, “所+动”型的所字结构,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在文本中可以译为 “要求(的事)”。 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辄”“岁屡有年”两处。“辄”的含义是立即、就。“岁 屡有年”,总体译为“连年丰收”,“有年”的意思是丰年、年成好,“岁”指年景,“岁 屡有年”的字面意思就是年景屡屡丰收。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 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 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 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帝即位以后,舞阴的大姓李氏围城 不退,更始帝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劝降李氏,李氏不肯投降,回复道,听说宛地赵氏有孤孙 名叫赵憙,此人信义著名,希望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 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光武打败 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 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 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 的人。”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 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 他两个孙子自杀了。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 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 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6 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 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 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 部搬迁到颍川、陈留。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 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 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谥号正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整首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 才志不得施展的强烈愤激之感,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黑色粗麻布衣服,迎 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 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 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 便宛然如立眼前。接下来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施 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 公平的安排。第五句中的“穷”字应该是与“达”相对的困窘之意,特指不得志,而非指 物质生活匮乏的贫穷,所以选项 B 是错误的。 15.(6 分)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 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答对一点给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诗人面对世道的不公,并不只是一味地悲怨与感愤,抒怀之时既有感叹不遇、不甘沉 沦的内心表白,也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与叙事之中通过形象描写、声 响渲染已见出的豪放、酒脱之态相对应,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尤为溢出自信、 憧憬之情。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 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诗人自勉之时愈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 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6 分)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7 本题分别出自《论语·为政》、韩愈《师说》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其中韩愈 《师说》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 篇目;《孔子语录》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3 分)C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第①空白处要辨析“另眼相待”和“刮目相看”两个成语。“另眼相待”亦作“另眼相 看”“另眼看待”,指的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刮 目相看”亦作“刮目相待”,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①处所在句子主要是说中国在民用造船领域和在军舰制造方面同样让世界惊叹,是眼光的 新旧变化,是纵向的时间比较而非横向的类别差异,所以“刮目相看”用在这里更恰当。 第②空白处要辨析“力不从心”和“力不胜任”两个成语。“力不从心”亦作“力不从 愿”,意思是“内心想做但力量不够”;而“力不胜任”指的是“力量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②处所在句子主要是说船艏借助坚固的船头以及锋利的冰刀能把冰搅碎、压碎,但遇到厚 厚的冰脊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带有想破冰而不能的无可奈何,所以“力不从心”用在这里 更恰当。 第③空白处要辨析“稳如泰山”和“坚如磐石”两个成语。“稳如泰山”亦作“稳若泰 山”“安如泰山”,表示“稳固得就像泰山一样不能移动,比喻极稳固”;而“坚如磐石”是 说“坚定得像磐石一样,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③处所在句子主要是说“雪龙 2 号” 运行动力定位系统时,船头能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稳固,不会因海风和水流而随意移动, 重点在于船体稳固而非坚固,所以“稳如泰山”用在这里更恰当。 第④空白处要辨析“无所不包”和“一应俱全”两个成语。“无所不包”意思是“没有 不被包括的,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丰富,应有尽有”;而“一应俱全”是指“一切都有;应 该有的都齐备了”。④处所在句子主要是说“雪龙 2 号”的生活休闲体育场所以及设施都具 备,要表达的是东西的齐备而非丰富,所以“一应俱全”用在这里更恰当。 18.(3 分)A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题目要求考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转述,考查的是对给定的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和 进行准确得体表达的能力。变换转述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谓“科学转述”,就 是要求转述的语言要能体现准确、严密、平实、客观的科学性。A、C 两项中“双向破冰能 力”的表述与下文“‘雪龙 2 号’这一破冰技术”“倒着破冰”“昂首前行”的叙述相呼应, 较之“破冰本事”的表述更为准确严密,由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原地 360 度自由转动” 中“360 度”的数字表述较之“一个圆圈”“转圈”的表述更为科学具体,准确严谨,由此 可以排除 B、C 两项。“灵活性”是指具有灵活的能力,敏捷而不呆板,“灵敏度”是指变化 反应的程度,从选文的内容可知强调的是“雪龙 2 号”的灵活敏捷,所以“灵活性”的表 述更为客观准确,由此可以排除 C、D 两项。综上所述,A 项的科学转述最恰当,是本题答 案。 19.(3 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在厚达 1.5 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和“在遇到特8 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是“‘雪龙 2 号’双向破冰技术”作用的具体表现,应放在前面。 “确保船舶在 10 米~15 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是果,“破冰技术使‘雪龙 2 号’昂首前 行、倒着破冰”是因,正常情况下应先因后果。而“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是对“‘雪 龙 2 号’双向破冰技术”作用的综合概述,应放在最后。 20.(6 分) 示例: 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査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说药物可以帮人防病治病,但若使用不当也会损害健康。把握所给 材料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先看空缺①,①的前面一句话说药品可以帮助人们防病治病,接着是一个转折句“但若使 用不当”,可知,后面要进一步说的应该是和“防病治病”语义上相反的内容,据此可以 补写出“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再看空缺②,②前面先说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被吸收进 入血液,然后是“随着时间推移”,显然要补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只根据前面的内容不容易判断需要补写什么,我们还需要往后面看。②后面出现了“当 药物浓度高于……”,“药物浓度高于”出现在“当”的后面,显然不应该是第一次出现, 由此可以判断②要补写的内容和“药物浓度”“高”有关。综合前后两方面的内容,就可 以补写出“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最后看空缺③,③前面有个关键词“然而”, 可知,句子是和上文构成转折关系的,再结合后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 身体健康”,可以知道,需要补写的是“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答对一处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要求,酌情给分。 21.(5 分) 示例: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合乎逻辑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本题所给的文段是一个推断性文字材料,主要以城市更名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 内容。该表述中存在三处逻辑方面的问题。第一处问题是云南与四川两县市更名后知名度 提高、经济发展较快并不能得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的结论,也就是说这个 结论不是必然的,由“可见”推出类似于因果条件的推断,用片面的观点推断整体性问题, 属于以偏概全。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结论的条件没有充分挖掘。而且,就推断结论 本身而言,“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用“必然”来强调二者的必然性联系也很武断, 事实上,城市更名有可能提高该城市知名度,知名度的提高有可能带动经济,但也可能无 法带动经济。该处如果说成“更名可能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可以的。第二处问题是“我 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第一处片面观点的继续,虽然没有 使用关联词,但不难看出这也是因果推断:城市更名经济就会好,我们经济不好的主要原 因是城市名字不响亮。事实是,如果光有个好名字而没有好政策措施,没有好的执行力, 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句空话,所以,此处推断有混淆充分和必要条件的问题。此处如果说成9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可能也是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可以的。第三处问 题,“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仍然是第一处片面观点的继续,此处推断 也有混淆充分和必要条件的问题。与上面不同的是,此处直接使用表示充分条件关系的“如 果……就……”,再加上“一定”,强调了该充分条件的必要性。其条件关系的基础是:城 市更名经济就必然会好,我市若更名,我市的经济就必然会好。整个文字表述中,由于前 面的错误结论成为后面推断的前提,导致后面的推断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了整个表达缺 乏逻辑,表意不准确。 答对一处给 3 分,答对两处给 5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要求,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和 F 级。 本题是依据高考“立德树人”要求,精心设计的一道具有鲜明价值观导向的材料作文 题。作文材料来源于主流报纸的相关新闻,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与删减,以便学生的思 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立意高远而又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直观地反映了时代主题,传 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念。 材料一,某高校宿管阿姨徐根娣,立足普通而平凡的岗位,真心关爱学生,不到一个 月就能记住所有新生的姓名、专业、班级、籍贯等信息,这是需要用心才能做到的。宿管 阿姨的工作岗位,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和专业门槛,似乎也不能体现出世俗所谓的“人生 价值”,称不上所谓的“成功人生”。但能做到像徐根娣这样深受 800 多名学生爱戴和尊重, 并集体“请愿”极力挽留的,亦可称得上人生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从徐阿姨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敬业、奉献精神,她的爱心、责任、担当与付出; 普通而平凡的岗位,照样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材料二,取材于大国重器蛟龙号幕后英雄之一的事迹。蛟龙号是目前全球下潜深度最 大的载人潜水器,为我国深海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这巨大的科研成就固然与众多的科研工 作者的爱国情怀、敬业奉献、科研创新等密切相关,但也与像蛟龙号母船轮机长刘军这些 立足各自岗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密切相关。刘军作为母船轮机长,主要负责为蛟龙号 提供动力方面的保障,以确保每次下潜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而要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 要精湛的操作技术,更要有爱国情怀与敬业奉献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可以说,蛟龙号举 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像刘军这样的心怀强国之梦、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众多幕后工作 者的辛勤付出。其实,像蛟龙号、中国天眼等被称作是“大国神器”的我国众多重大科技 成就的背后,无不凝聚着许许多多幕后英雄爱国奉献、敬业坚守的心血,他们自觉将个人 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小我”的担当与奉献汇聚成 “大我”辉煌的坚固基石,推动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理解,刘军的身上 体现了“小我之大”的人生意义,他的人生价值也因自觉把“小我”纳入到“大我”而得 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 两则材料都与工作岗位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关,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认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预留了较为自由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究空间,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考生可以思考:如何认 识工作岗位的意义,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认识不同工作岗位与人生价值实10 现的内在联系,“小我”与“大我”之间有何联系等。 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在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谈自己的 思考与看法。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两则材料的共性,深入思考,进行理性的判断、 分析和阐述。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需先选好写作角度,避免流于空泛,不能孤立地谈对 某则材料的理解,而应整体思考,在写作时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避免陷入 面面俱到、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比如可以结合我国当下时代背景,探讨个人如何在本职 岗位上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强国梦、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可以从“工匠精神” 敬业、专注、职责、担当的内涵角度,审视不同工作岗位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可能及 途径;比如可以联系当下某些比较浮躁功利的工作态度,进行理性深入的探讨等。 所谓“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是说,考生作文内容必须体现两则材料所提供的思考 点,不可以戴帽穿鞋,偷换话题,悬空谈论等。但同时也应注意合理、适当的延展,不宜 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简单议论,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 分析,增强思辨,不能仅是自圆其说,还要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有针对性, 有读者意识。 文体方面,考生应注意所选文体的文体特点,力求做到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感 情真挚,体现出写作者的理性认识,能给人以可信性,或引发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能 给人感染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