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二中 2020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4.史学的重要作用,在汉唐间的数百年中,逐渐被统治者,尤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开皇十三年(593 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
物者,皆令禁绝。”这表明
A.私修史书真实性受到质疑 B.私修史书不符合统治的需要
C.官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 D.官修史书解释历史更客观
25.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
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26.中国古代文化科技灿烂辉煌,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27.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
的思想,新的价值导向——经世致用。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D.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改造社会的主张
28.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
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
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29.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
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 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
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 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
30.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陈独秀在②创办了《青年杂志》
C.共产党在③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国共两党在④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31.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 年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
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上述法律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2.分权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混合政体学说。柏拉图认为:混合政
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下列著作或文件
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论法的精神》②《人权宣言》③《1787 年宪法》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利用表格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的国家领导人与
其相关活动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总的背景 帝王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甘地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③
①
光绪皇帝
②
20 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
章
④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摆脱民族危机,向近代社会迈进③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4.下图为 1961 年 9 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美、亚洲、非洲国家为
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 B.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C.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35.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 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建立了大
量商业公司,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荷兰已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的中
心
B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了《全
国工业复兴法》和《社会保障法》
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彻底放弃了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1953 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
所占比重已达 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至
8.3%
赫鲁晓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
效显著
D
20 世纪 70 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动摇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分)
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
诸多方面千差 万别, 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
向模式。材料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
守时等习惯 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
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
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
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
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
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
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
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 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
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
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7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西方在 16-18 世纪几乎平行进入了商业经济发展阶段,但 17 世纪英国随着工商
业发展的需求,银行、货币兑换市场、贴现所和股票交易所、经纪业以及保险业均得到了较
大程度的发展,英国发生了金融革命。中国虽然在 19 世纪初期也开始实现了重大金融创新
——山西票号的创立与发展,但中国债务市场的不完善以及随后建立的新式金融机构,并没
有带来私人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的自由发展受阻。以票号和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中西方早
期金融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马建华《政府监管、产权界定与路径依赖》
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
逻辑清晰)
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陈振龙(1573-1619 年),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福
建长乐人,年轻时就跟随家乡商人到吕宋(今菲律宾)谋生。他在旅居吕宋期间,发现一种
耐旱、高产、易种、香甜等特点的农作物,这种作物就是从美洲引进到吕宋的甘薯。陈振龙
想到家乡人民每日男耕女织,辛苦劳作,却仍不能果腹,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甘薯引种
到祖国。他冒险把甘薯种藤带回福建后,先在一块空地上试种,获得小面积高产。继而,陈振龙根据福建山地特点,改进甘薯种植技术,取得在贫瘠山地种植甘薯成功的经验。1594
年,福建等地旱情十分严重。巡抚官员金学曾出面支持陈振龙大力推广甘著的种植,八闽大
地迅速掀起甘薯种植热潮,这有利于黎民百姓比较顺利渡过灾荒之年。金学曾在总结陈振龙
父子种植甘薯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关甘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从此,甘薯
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摘编自刘青泉《侨胞陈振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振龙引进甘薯的背景和在福建种植成功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金学曾的个人品格。(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