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解答】“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可见,作者认为应多角度看问题,不能采取单一角度,故C正确;
AB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原因或者是主次原因,而是强调多个角度分析原因,排除;
D项错误,价值判断问题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故选:C。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不是侧重于牛耕技术的推广。
B.材料只能看出夫妻共同劳作的特点,体现不出精耕细作的技术。
C.从材料可以看出,夫妻共同劳作,而且有明显的分工,说明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已经形成。
D.材料看不出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故选:C。
3.【分析】本题从钱穆的观点切入,考查了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相关知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解答】中国文化精神,要言之,只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钱穆得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指导精神即为儒家精神的结论,是有其可靠的根据的,中国人最看重学校与教育,并将其置于政治与宗教之上。他们已不再讲君主与上帝的合一,而只讲师道与君道的合一。他们只讲一种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人生人道,这就是人道或平民道。在孔孟仁学体系的浸润下,儒家完成了政治与宗教的人道化,使宗教性与神道性的礼变成了教育性与人道性的礼。所以D 符合题意,ABC不是题目表达主旨,所以排除ABC。
故选:D。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五四运动中有学生工人,商人参与,并且传播到了100多个城市,形成了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其他选项都不能完整体现材料的特点。
故选:D。
5.【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解答】从材料可知,陪审法庭之所以能够否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以法律高于决议实现的,这说明雅典城邦的权力运行坚持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正确;
雅典公民的利益要服从于城邦的利益,A表述错误排除;
材料并没有提及民主政治由公民主导,C表述错误排除。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要说错误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解答】从材料中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以得出,马克思提供给我们的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们要运用它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故C正确。
A、B与题意相反,且说法错误,排除。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权的内容。
B.材料没有反映出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加。
C.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宪法修正案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材料不光是体现出经济职能,还有习近平的思想。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解答】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荣是企业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出现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期,这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故A正确;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材料叙述中并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充满艰辛,排除C;
材料叙述中并没有说明民族企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排除D。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上月中国提出申请,但被美国否决。由于 WTO 规则禁止成员第二次阻止争端调查,此次调查可能会推进”。
【解答】调解贸易争端是 WTO 的重要职能之一,WTO 通过一系列规范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许多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的利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好 WTO 的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故C正确;
WTO 不仅仅是为中美而存在,故不能认为调解中美争端是其基本职能,排除A;
WTO 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贸易壁垒,但本题没提到最终结果,排除B;
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故选:C。
10.【分析】本题主要考察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在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更多的关注社会问题,更多的关注图书,这是因为对现实产生了不满,希望从图书中找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故选:A。
11.【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材料内容。
【解答】据材料可知,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故B正确。
材料没体现国家干预模式,排除A。
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C。
材料没体现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
故选:B。
12.【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解答】“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救国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材料也体现不出来。
B.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
C.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是在1905年。
D.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发展近代洋务教育,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人才,促进了“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主要是基于近代中国的国情与苏联不同,说明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义理论,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
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A。
15.【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了解美苏冷战的表现以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解答】题干图中是二战后德国的地图变化,由于美苏冷战,德国最终走向分裂,故A项符合;
B项中柏林被分区占领,是冷战的表现,不是热战,故排除B;
到1949年华约还未形成,故C项排除;
德国重新合并走向统一是东欧剧变后的1990年,时间上不符。故排除D。
故选:A。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
16.【分析】
(1)本题考查清朝加强统一的措施。依据材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特点。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3)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精神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1)依据材料“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等结合所学知识举措归纳如下: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
(2)依据材料“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等结合所学知识特点归纳如下: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面对外来侵略时自觉形成);内涵不断丰富。
(3)关于时代精神:依据材料“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关于影响: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克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压力,仍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取得了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等方面巨大的成就。在李四光和“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努力下,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64 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投入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故答案为:
(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
(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面对外来侵略时自觉形成);内涵不断丰富。
(3)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依据上述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归纳如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克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压力,仍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取得了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等方面巨大的成就。在李四光和“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努力下,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64 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投入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7.【分析】(1)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分析。
(3)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本小问,依据材料三各个阶级或派别对大革命的评价分析指出即可。
【解答】(1)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可以得出17 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可以得出17 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第二小问的说明,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
(2)第一小问的看法,依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以得出法国大革命以暴力摧毁了法国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完善的影响分析。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中各个阶级或派别对大革命的评价可以看出站在不同的政治或阶级立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不同,因此原因是政治立场不同。
故答案为:
(1)观点:17 世纪前人文主义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17 世纪以后理性主义颠覆宗教信仰的倾向,关注未来。
说明: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宗教改革借助上帝和圣经的权威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启蒙思想强调理性,质疑权威,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进步观念,构建新时代的理性王国来反对旧时代。
(2)看法:法国大革命以暴力摧毁了法国社会的传统政治秩序,造成了社会动荡。
分析:一方面,法国的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但共和制和君主制反复斗争,造成法国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英国认同本国的宪政制度。英国继承和发展其宪政传统,以和平渐进的改良建立民主制度。1688 年的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32 年的议会改革,以和平方式完善了民主制度。
(3)原因:政治立场不同(政治主张不同)。
18.【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结合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趋势及抗日战争意义来解答。
(2)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需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背景、过程以及影响来解答。
【解答】(1)第一小问,从表中可知,研究领域(视角)不断扩大,由军事史扩展到经济史、社会史、生态史等。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研究的著作的越来越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中英关系的改善;史学研究的发展。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的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从农村展开,首先在安徽等地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后农村改革推广到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的问题,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故答案为:
(1)趋势:研究领域(视角)不断扩大,由军事史扩展到经济史、社会史、生态史等。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研究的著作的越来越多。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中英关系的改善;史学研究的发展。
(2)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
论证: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的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从农村展开,首先在安徽等地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后农村改革推广到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的问题,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标准等问题外,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