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 【答案】C【解析】 根据材料“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地理条件优越,孕育了伟大的文明,故C项正确。
2.【答案】B【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两个判定标准,而这两个标准恰恰说明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早期文明的产生,但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排除。
3.【答案】A【解析】尼罗河流域出现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故A项正确;B项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故B项错误;C项是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故C项错误;D项是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之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A项正确。
5.【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排除。
6.【答案】D【解析】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不属于制度范畴。
7.【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以看出,波斯国家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故选A项。
8.【答案】A【解析】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9.【答案】A【解析】 本题表面上考查孔雀帝国佛教的广泛传播,实际是考查佛教的基本教义,主张“众生平等”。
10.【答案】B【解析】9世纪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B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并结合所学,在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封臣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封邑,从而中止其封臣身份,故而领主不能专断地强加于封臣某种义务。领主与封臣的特定权限只能基于效忠与服从的契约关系,这种义务是由一种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荣誉法典所规定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在“绝对的专制性”,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12.【答案】B【解析】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所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答案为B项。
1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封建教会,D项正确。
14.【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故选C项。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可知,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有效地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对比分析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公民权利,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奴隶在罗马没有人身自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D项“削弱了”说法错误。
1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穆斯林世界”“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可知,信仰伊斯兰教的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故A项正确。
17.【答案】C【解析】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故选择C项。
18.【答案】D【解析】中世纪后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它横跨亚、欧、非三洲,把东西方交往要道牢牢地控制住;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故D项正确。
19.【答案】C【解析】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0.【答案】B【解析】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D项错误。
21.【答案】D【解析】材料的逻辑关系:绍纳人进入津巴布韦高原——采取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供应更多劳动力建筑石构建筑,而“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材料信息内部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故D项正确;A、C两项仅为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A、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而不是国家的建立过程,故B项错误。
22.【答案】B【解析】①是加纳帝国;②是桑海帝国;③是大津巴布韦;④是阿克苏姆王国;去麦加朝圣出发点可能是桑海帝国;故答案选B。
23.【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原产作物有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玛雅人是最早种植玉米的民族。因此选A。
24.【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
25.【答案】D【解析】由印加帝国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目的,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极权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并未体现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故B、C两项错误。
26.【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不一样,而且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研究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故B项正确。
27.【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一直向东走能够找到印度,说明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故C项正确。
2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与材料“1498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现(亚洲)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相符,故B项正确。
29.【答案】D【解析】1522 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故选D项。
30.【答案】B【解析】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故B项正确。
3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全球化的开始”是指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地的孤立、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走向一个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加强,故C项正确。
3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把新大陆的玉米、花生等运回旧大陆,把旧大陆的种子等运往新大陆,可以看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B项正确。
33.【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34.【答案】B【解析】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3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中欧洲向非洲输出廉价工业品,从美洲掠取金银、原材料等,故B项错误;“三角贸易”给欧洲带来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对非洲、美洲来说,带来的却是灾难,故C项正确;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奴,主要是将之卖到了美洲作为种植园劳动力,故D项错误。
36.【答案】A【解析】由于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才促使文艺复兴运动发生,进而促进艺术繁荣发展,故选A项。
37.【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天主教会“因行称义”的思想,强调教权至上。针对此行为,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宣传通过自身信仰即可得救,不用通过教会,强调的是人的作用,故C正确。
38.【答案】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因此“新的思维方式”是指理性主义,故C项正确。
39.【答案】B【解析】彻底摧毁宗教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不符,故C项错误;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40.【答案】B【解析】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中“他的理论可以正确解释潮汐成因、发现海王星等”相符,故B项正确。
【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郑和下西洋的交往,“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祭品”的含义等方面概括。第(2)问应紧扣“平民政体”作答,并试举两例。
【答案】(1)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8分)
(2)“平民政体”(民主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12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才会出现明令限制人们的服饰。第(2)问应结合材料中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1)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是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10分)
(2)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森严;基督教成为西欧的精神支柱。(10分)
43.【解析】解答第(1)问时应注意时间限制,“公元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第(2)问,实际上是要回答植物的传播、交流和新航路开辟的关系。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中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嗜好作物”“衣被原料”等归纳。
【答案】(1)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4分)
(2)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4分)
(3)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8分)
4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相似之处”要围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作答,第二小问“关系”需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应从宣扬理性主义方面分析。第(3)问,应注意归纳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答案】(1)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2)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3)起源(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成熟(明确)阶段:构建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