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 1 页,总 7 页
2020 年高一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
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
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善于积累经验 C.全仗辛苦劳作 D.提倡精耕细作
2.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 11 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3.如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
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
4.下表为部分先秦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出
人物 主张
孔子 将粮食看成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 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墨子 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商鞅 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试卷第 2 页,总 7 页
5.东汉时期,田庄形式生产盛行,田庄里不但有农、林、牧、渔各业,还有手工业,甚
至从事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这种现象说明
A.田庄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B.田庄经济具有封闭性
C.东汉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D.中央政府统治力量薄弱
6.据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载:“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
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
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 20 余板那么利嬴,得 8、9 板那么缩。”材料蕴含
的历史信息有
①生产规模大 ②生产分工明确 ③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
④采纳雇工经营 ⑤采纳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
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下列对中国手工业发展历史的阐述,正确的是
A.在 16 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供民间消费
C.清朝开始,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明朝时根据欧洲商人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瓷器
8.明代中叶江南士大夫家族“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薔好殖,已故富庶”,贵为内阁首辅
的徐阶亦“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贸”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D.庄园经济发展迅速
9.《盐铁论复古篇》认为,盐铁官营:“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
绝并兼之路也。”该观点强调的是汉代的盐铁官营
A.以增强国家赋税收入为目标 B.旨在推行抑商政策
C.目的是维持社会势力的平衡 D.意在防止土地兼并
10.它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是一种既
“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一群体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唐朝 C.宋代 D.明清
11.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为获得更稳定收益,你会倾向于考虑
把这钱用来试卷第 3 页,总 7 页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继续经商
12.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A.A B.B C.C D.D
13.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
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断引用这首诗,明人顾庆元撰写
的《夷白齐诗话》将其收录其中。这句诗反映出
A.农村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B.均田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C.农产品的商品化日趋提高 D.地权的转移频繁和私有化加强
14.18 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从市场交换出
发,论证了“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确立起了以“自利”为中心的现代道德观。这一思
想运动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
C.构建起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D.开启了西方国家的全球扩张
15.“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
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
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16.始于 15 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 1833 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
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试卷第 4 页,总 7 页
C.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17.1560 至 1580 年间,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产量平均每年是 30000 匹,但在 1590 至 1600
年间却下降到 13000 匹,而到 1650 年只有 6000 匹。同样,威尼斯的毛织品产量大约在 1600
年时是 20000—30000 匹,但到 1700 年却下降到 2000 匹。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上述现象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1494 年法国的入侵 B.欧洲航路中心的转移
C.海外殖民地的缺乏 D.英国毛纺织业的竞争
18.16 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
航线。1567 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
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此材料反映出
A.澳门成为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 B.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
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西欧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19.在 17~18 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
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C.荷法战争、英荷战争 D.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20.1850 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 3000 多公里增加到 16000 公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
代,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 99 年,并对 40 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
融合,合并为 6 家大的铁路公司。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 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2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
累”的有
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 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 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1871 年 4 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
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 年-1882 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
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
C.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竞事业 D.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试卷第 5 页,总 7 页
23.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收益与经营管理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风险中
解放出来。这促使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敢于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殖民的事业中去。东印度
公司这种管理模式
A.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B.成为后世垄断组织的最早起源
C.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D.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主导力量
24.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
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 B.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
C.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 D.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
25.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其中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率下降
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政策引导 B.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C.蒸汽机的改良 D.自然环境问题的恶化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
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
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
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
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
——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等
材料二 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攻
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试卷第 6 页,总 7 页
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
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
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
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
本”的原因,并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大生态环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
产生的积极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 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
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 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 100 周年,1876 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
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 ,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
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
电。
材料四: 1851 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
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876 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
这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
花器、景泰器等。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
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
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
⑴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试卷第 7 页,总 7 页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与材料一的史实有什么关联?
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
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 2 风俗载,南直隶
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 2 载,太原“工商务实勤
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 25 风俗序
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
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
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 16 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
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
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 世纪消费竞争的
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
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
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 16-18 世纪欧洲消费变化
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1 页,总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