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化学三月冲刺全国I卷全真模拟试题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中国的国家宝藏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宋·王希盂《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 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 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铜绿、丝、青铜和瓷的化学成分,难度不大,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故A正确;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正确;
C.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故C正确;
D.瓷器由粘土烧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是二氧化硅,故 D错误。
故选D。
第17页,共17页
8.化合物a、b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a的消去产物中最多有15个碳原子共面
C. a、b均能发生还原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D. b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mol H2
【答案】B
【解析】解:A.b含有羟基,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故A错误;
B.a的消去产物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和羰基,具有平面形结构特点,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则15个碳原子都可共面,故B正确;
C.b羟基邻位不含H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b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只有苯环,则b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3molH2,故D错误。
故选:B。
A.b含有羟基,可被氧化;
B.a的消去产物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和羰基,具有平面形结构特点;
C.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b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只有苯环。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9.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浴加热的优点为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B. 将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混合时,应向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待冷却后,将所得的混合物加入苯中
C. 实验过程中发现仪器b中未加入碎瓷片,可冷却后补加
D. 反应完全后,可用仪器a、b蒸馏得到产品
【答案】D
第17页,共17页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但温度只能加热到100℃,故A正确;
B、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硝酸,所以将浓硫酸、浓硝酸和苯混合时,应向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待冷却后,将所得的混合物加入苯中,故B正确;
C、实验进行的途中若发现未加入碎瓷片,不能再进行继续实验,也不能立即加入碎瓷片,需冷却后补加,故C正确;
D、蒸馏操作时,要用蒸馏烧瓶和直形冷凝管,故D错误。
故选D。
10.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是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m的自述是“诞生在闪电的弧光中,强大的能量造就了我”。n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X与Y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为气体
B. X、Z、W三种元素不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C. 原子半径:XH,故C错误;
D.图示转化关系中涉及的反应为:N2+O2=2NO,3H2+N22NH3,6NO+4NH3=5N2+6H2O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第17页,共17页
11.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 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3.2时沉淀完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240 mL 1 mol/L的CuSO4溶液,需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62.5 g
B. 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为Fe3+,实验操作可用足量的O3代替H2O2
C. 步骤③用CuCO3、Cu(OH)2代替CuO 也可调节溶液的pH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D. 步骤⑤的操作为:向漏斗中加入少量冷的蒸馏水,至浸没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液体流尽后,重复三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硫酸铜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本题注意把握制备流程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侧重流程分析及除杂反应、溶液配制等知识点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配制240mL 1mol/L的CuSO4溶液,需选250mL容量瓶,则需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0.25L×1mol/L×250g/mol=62.5g,故A正确;
B. 步骤②目的是将溶液Ⅰ中的Fe2+充分转化成Fe3+,通入足量的臭氧也会将Fe2+氧化成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 CuCO3、Cu(OH)2 和CuO都与溶液中H+反应,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并不引入新的杂质, 故C正确;
D.固体具有吸附性,过滤时表面有可溶性物质,可向滤出晶体的漏斗中加少量水浸没晶体,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重复2−3次,可洗涤晶体,故D错误。
故选D。
12.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2和H2O合成CH4。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铜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
C. 电池内部H+
第17页,共17页
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D. 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盐酸
【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根据电子流向知,Cu是正极,正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甲烷,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故B正确;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装置中的H+由左向右移动,故C正确;
D.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的酸作电解质,由于盐酸易挥发,生成的甲烷中会混有HCl气体,应加入硫酸,故D错误;
故选D.
该装置中,根据电子流向知,GaN是负极、Cu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正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电池原理为解答根据,注意正确判断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离子流向,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3.已知298K时,某碱M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1.0×10−5;电离度。在20.00mL0.1000mol/LMOH溶液中滴加0.10mol/L盐酸,测得溶液的pH、温度与所加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c(OH−)=c(M+)+c(H+)
B. b点对应的V0=20.00mL
C. 298K时,0.1000mol/LMOH溶液中,MOH的电离度a=1%
D. 298K时,将0.1molMOH和0.1moMCl溶于水配制成1L混合溶液,溶液的pH>9
第17页,共17页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后,所得电解质溶液pH及其计算。
【解答】
A.a点为0.1000mol/LMOH溶液,存在电荷守恒,c(OH−)=c(M+)+c(H+),故A正确;
B.b点溶液显酸性,若V0=20.00mL,则恰好完全生成MCl,水解显酸性,与图像吻合,故B正确;
C.298K时,M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1.0×10−5,0.1000mol/LMOH溶液中,Kb=1.0×10−5=c(M+)·c(OH−)c(MOH)≈c(M+)2c(MOH)≈c(M+)20.1,则c(M+)=1.0×10−3,因此MOH的电离度,故C正确;
D.将0.1molMOH和0.1moMCl溶于水配制成1L混合溶液,假设电离的MOH的物质的量为x,溶液中溶质为MOH和MCl,则Kb=1.0×10−5=c(M+)·c(OH−)c(MOH)≈,因此c(OH−)1.0×10−9mol/L,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