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试题(山东枣庄市八中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试题(山东枣庄市八中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注意事项: 高二语文线上测试卷 2020.3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填写或涂写方式,请按照学校使用的考试平台所需具体要求作答。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写在非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纸质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提交答题卡 。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 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 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 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 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 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 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 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 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 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 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 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 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 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 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 SARS 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 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 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 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 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 年 07 期,杨蕴萍《由 SARS 认识应激与应激反 应》 )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 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 游旭群教授。2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 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 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 都属于 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 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 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 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 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 二是情绪 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 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 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 ,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 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 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 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 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 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6 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 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 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 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 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 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 国家卫健委就在 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 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 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 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 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 ,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 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 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3 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 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11 日) 1. 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 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B.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 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C. 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 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 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 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 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 理支持的一项是(3 分) A. 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 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 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 表达自己的爱。 C.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 普,学习应对方法。 D. 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 App 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 心理健康知识。 3.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 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 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D.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 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 材料二和材料三虽然都选自《光明日报》,并且都围绕“心理防‘疫’”来谈,但 是在行文思路和表述重点上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 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7 题。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4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 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石霤(liù): 滴下的水。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 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 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 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C.“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 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 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 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 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 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 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 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5 D 诗歌的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是首 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 7 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4 分) (三)现代散文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9 题。(14 分)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 “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 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 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 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 的键板,由 do 忽然移到 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 do 忽然跳到 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 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 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 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 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 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 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 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 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 ,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 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 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 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 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 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 ,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①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 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 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 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 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 有的见众人 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②,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 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 明达之人。6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 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 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 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 刹那便是永劫③。”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注】①留连:留恋不舍。②轧:拥挤。③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 尽之时。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 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B.“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在岁月的冲刷下,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 样渐渐失去了棱角。 C.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 又无法挽留。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 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9.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请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8 小题,2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7 题 A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 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 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 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 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非有 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 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 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 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 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 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 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7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实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 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 “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的道理。 C.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 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D.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 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B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20 分)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 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 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 臣下吏 ,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 ,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 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 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 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 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 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 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 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 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 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泰列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8 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 /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 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 /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B.从子,即父之兄弟之子。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 从子。 C.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掌握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 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代承袭苏秦旧业,巧获燕王信任。苏代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 就像苏秦那样的功业,最后通过为燕王献策,取得燕王信任。 B.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但是 他们君臣都贪图眼前利益,只要能收买齐王亲信,就能灭掉齐国。 C.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燕昭王召回苏代,苏代尽力策划攻打齐 国,完成了燕国的夙愿。苏代在燕王的支持下联络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名声显扬。 D.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 子之夺取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4 分) (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4 分) 17.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8~19 题 谴疟鬼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屑屑:不安;谢谢:辞别;靦(min):面红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9 A. 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间,被百姓咒骂。 B. 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 C.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 D. 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 心。 19.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 (2)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 ,故能就其深;王者 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3)谨庠序之教, , 。(《齐桓晋文之事》) (4)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11 分)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 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 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 夕阳 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 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 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 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 户户送寒衣, 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 ),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 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 沟之隔,便有 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 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 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 无端的音 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 风沙草棵中。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浮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幻 汇入 B.升起 望尘莫及 变幻 飘进 C.浮起 望尘莫及 变换 飘进 D.升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换 汇入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 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 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10 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当下,随着电视文艺发展迅猛,使作品的数量和种类得到了极大丰富 。 ②然而,部分电视节目围绕“商业至上”“娱乐至死”为目的,③拿欲望 当希望、以低俗为通俗,使艺术表达游离于生活逻辑之外。④然而,面对 这些问题,很多电视文艺批评者,或对电视文艺脱离生活的现状视而不见, ⑤或迎合电视文艺中的某些怪象、乱象,⑥使得电视文艺批评难以 扣准时代现实、审视时代脉搏,⑦从而达到高屋建瓴地揭示电视文艺要旨 。 四、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 二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枣庄八中 2020 年普通高中高二年级 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 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 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 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 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 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