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 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西周把政治上的封建关系和家族的血统关系合而为一,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此政治结构
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5.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
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 B.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
C.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 D.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
26.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
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
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7.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
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
两幅绘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A.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农业技术领先世界 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28.1844 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
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这反映出清政府( )
A.对外奉行投降政策 B.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C.有效抵抗外来侵略 D.竭力维护天朝体面
29.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 160 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
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
新政(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3 0.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
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
时( )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31.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
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表明当时( )A.美国放弃遏制共产主义 B.美国与苏联 的关系恶化
C.中美之间分歧基本化解 D.中美双方都有合作需要
32.雅典最高司法机构是公民陪审法庭。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
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
断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审判官营私舞弊
B.维护雅典 法律的稳定
C.保守公民的个人隐私
D.防止城邦权力的集中
33.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34.1861 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 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这反映出( )
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内阁权势的扩张
35.1998—200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0.9%、10.8%。2008—201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 1.0%和 3.2%。这表
明 2008 年以来经济全球化( )
A.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抵制 B.获益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
C.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D.促进了各国新经济的崛起
[来源:Z|xx|k.Com]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从 15 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 年亨利七世推
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 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 年通过“羊毛法案”禁
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 年,英国首相沃
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 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 年至 1830 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
虽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 1815 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
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 1846 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 后,英国才通过取
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
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
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 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
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
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 GATT 和 WTO 的谈判,同时又不
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 年经里根总统签署,
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
由贸易政策的原因。(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11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经过 60 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到 70 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 60 年代的纤维、石化、钢铁等
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机床、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彩色电视机、
汽车、机床为代表的加工组装业。以电视机为例:1966 年,日本电视机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其中,
黑白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由 1965 年的 10%增加到 1970 年的 28%,彩色电视机由 1965 年的 1%増加到
1970 年的 16%,由此引发日美彩色电视机摩擦。1968 年 3 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
11 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
委员会调查,1971 年 3 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 年 4 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
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 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
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赵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特点》
材料提供了一个日 美贸易摩擦的案例,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
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
目计分。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1936 年 7 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营利所得起征点为 2000 元,报酬
所得起征点为月入 30 元。条例颁布后,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1937 年 1 月,上海律师公会成立所
得税暂行条例研究委员会,一面提出修改意见求减免,一面表示,“本公会拥护良税,素不后人”。1937
年 1 月 1 日,营利事业及存款利息所得税全面开征。1943 年 1 月,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
税法》,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1943 年 2 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
强化了罚则。根据财政部统计,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 1937 年占比 4.15%上升到 1940 年占比
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中 华民国工商税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作用。(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7 年 1 月 27 日,美国“阿波罗 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失败,3 位宇航员丧生;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首
次成功载人登月;1971 年 6 月 29 日,苏联“联盟号”飞船返回时密封舱漏气,3 名宇航员遇难。
——摘编自卢顺《人类航空历史上的灾难》
材料二 1970 年 4 月 13 日,美国“阿波罗 13 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
登月失败。……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设计出返航方案。在
“阿波罗 13 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
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同时派遣船只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共有 12 个国家提供了救援
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地。最终,“阿波罗 13 号”成功返回地球,此次
航天事故也被称为是一次“成功的失败”。
——【美】 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阿波罗 13 号”登月行动是一次“成功的失败”。(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严复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
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口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慧之强,三日德性义仁之
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
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
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
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
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
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摘编自冯保善《严复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严复“教育救国论”形成的社会条件。(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教育救国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