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步六孤
勿忸于
贺兰
拔拔
丘穆陵
尉迟
汉姓
元
刘
陆
于
贺
长孙
穆
尉
A.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
2.某中学的学生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
①张骞通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4.“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清康熙帝剪除“罗刹”入侵后与之签订的边界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5.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顺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A B C D
6.“《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1915年,一本杂志(后改名)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这本杂志的创办标志着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改名后的杂志名称是( )
A.《生活》 B.《东方杂志》 C.《新青年》 D.《申报》
9.连环画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如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10.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法西斯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社会发展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土地改革
消灭了私有制
B
第一届全国人大
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五”计划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甘肃兰州在这一格局中属于(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发区 D.内地
13.
如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14.20年来,澳门社会各方面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深刻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政治协商制度的前瞻性 D.改革开放的带动性
15.在伊朗的苏撒古城旧址,考古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柱,文字内容被确认为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这一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罗马
16.明确规定“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的法律文件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法国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1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18.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 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本原因
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C.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C.巴尔扎克的《神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D.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交响乐的发展和创新
20.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在本质上新在哪里( )
A.领导人新 B.领导阶级新
C.手段新 D.目的新
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经济大危机 B.希特勒上台
C.“二战”全面爆发 D.冷战开始
22.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苏联模式的弊端
23.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如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瓦解
24.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领导人会晤在南非举行。从国际格局的角度来看,金砖国家的行动已成为推动什么的主要力量( )
A.黄金价格上涨 B.世界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亚太经合组织发展
25.二战后,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①网络安全 ②种族歧视 ③温室效应 ④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9分,28题19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推出了英国、法国、美国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0世纪的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材料二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欧美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具体指什么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何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2分)觉悟了的少数人是怎样学习西洋的?(2分)
(3)材料三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而掀起的运动是什么?(2分)
27.(19分)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3分)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2)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2分)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2分)
(3)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2分)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2分)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 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 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 000斤
(4)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2分)
(5)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2分)
28.(19分)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斐迪南(右)和他的妻子 图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1)图一人物在1914年为了征服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军事演习,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图二事件的爆发标志着什么?(2分)
材料二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摘自2017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3)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在二战中产生的国际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3分)
材料五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2017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下册
(5)依据材料指出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什么?(2分)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1.D 2.A 3.C 4.A 5.C 6.C 7.D 8.C 9.B 10.D
11.B 12.D 13.A 14.B 15.A 16.D 17.B 18.A
19.C 20.C 21.A 22.D 23.C 24.B 25.B
26.(1)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2)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没有接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进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
(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7.(1)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新生政权。
(3)出发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4)变化: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该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8.(1)萨拉热窝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没有(不能也可);理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美国的霸权主义相违背。
(5)共商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