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30 分)
1、习主席提倡建设美丽中国,垃圾分类。下列垃圾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碎玻璃
B.宠物粪便
C.残枝落叶
D.废旧电池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碎玻璃、宠物粪便、残枝落叶属于可回收垃圾,ABC错误;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D正确。
故选:D。
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本题考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理解。
2、 丙二醇有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 ③无味 ④易燃 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丙二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丙二醇的可燃性、无腐蚀性、可以用作催熟剂等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化学性质。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⑤⑥。
故选:B。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 12 -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 杜成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
C.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D.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Ca2+中的“2”表示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C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因此中的“2”表示CaO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不同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4、 重铬酸根离子Cr2O72-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6
C.+7
D.-2
【 答 案 】
B
【 解析 】
- 12 -
解:重铬酸根离子(Cr2O7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由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重铬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7=-2,则x=+6价。
故选:B。
重铬酸根离子(Cr2O7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由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重铬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结合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如图是水和NaOH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由此分析此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A.溶液中Na+数目大于OH-数目
B.溶液中H2O数目大于OH-数目
C.溶液中H2O数目大于H+数目
D.溶液中OH-数目大于H+数目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通过分析题中的微观图示,水中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水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所以此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大于氢离子的数目,
故选:D。
根据此溶液中OH-数目大于H+数目进行分析解答。
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6、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 12 -
A.
B.
C.
D.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在实验室中,常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态的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A.该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B.该装置中的小试管里加注稀盐酸将漏斗下端浸没起来,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C.该装置则,长颈漏斗伸入锥形瓶过短,导气管伸入过长,这样会造成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而收集不到;
D.该装置的烧瓶内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注射器内加入稀盐酸,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故选:C。
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药品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7、 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
B.氢气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氢气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 答 案 】
A
【 解析 】
- 12 -
解: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生成的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使无水CuSO4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气体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蒸气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或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氢气具有还原性、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
B.生活化学
①制取O2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②配制溶液需经过计算、称量、溶解(或稀释)等
①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②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C.解释说明
D.化学鉴别
①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②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其具有还原性
①用酚酞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②带火星的小木条鉴别O2和CO2
A.A
B.B
C.C
D.D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制取O2停止加热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错误;
B.聚氯乙烯受热会释放出有毒的氯化氢气体,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故错误;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 12 -
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与氢氧化钠都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无法用酚酞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掌握知识一定要全面,要系统,充分理解常见的概念。
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A正确
B.B正确
C.C正确
D.D正确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例如氢氧化钾溶液也能是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酸碱盐的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
D、空气中含有氧气,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12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B、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a点到b点,pH逐渐增大,酸性逐渐减弱,至b点时溶液显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D、由a点到b点,pH逐渐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12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11、 福州三坊七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1)白墙青瓦,明朗素雅。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体现出三坊七巷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①马头墙又叫封火墙,在邻家发生火灾时,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②马头墙的墙面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粉刷,可使墙面坚硬洁白,该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三坊七巷内有不少茶馆和豆浆店供人休憩。
①豆浆属于______(填“悬浊液”、“乳浊液”或者“溶液”)。
②豆浆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写2种)
③茶馆泡茶用的水都是软水。硬水、软水可用______进行检验。
(3)林则徐是三坊七巷中涌现出的名人之一。在虎门销烟中,他运用“海水浸化法”销毁鸦片:将鸦片浸入海水中,再投入生石灰,使海水沸腾,鸦片溶解。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答 案 】
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Ca(OH)2+CO2═CaCO3↓+H2O 悬浊液 蛋白质 水 肥皂水 CaO+H2O=Ca(OH)2
【 解析 】
解:(1)①封火墙不能燃烧,在邻家发生火灾时,封火墙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故填: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②氢氧化钙可以和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物,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2)①豆浆属于悬浊液;故填:悬浊液;
②豆浆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水、无机盐等;故填:蛋白质;水;
③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方法是: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3)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1)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生产、生活和化学相结合的题目,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2、 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 12 -
①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原子核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的电子层数
②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③A、B、C、D表示4种物质,如图是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物质
B
C
D
微观
示意图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一定质量的A和4.8g 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2.7gD,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
④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答 案 】
B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C2H6O
【 解析 】
解:①由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核内质子数,可以看出原子核、原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发生变化;原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故填:B;
②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故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 12 -
③一定质量的A和48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C和27g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的质量为:44g+27g-48g=23g,据图可知,C为二氧化碳,D为水,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
27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100%=3g,
故A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2g-3g=8g,
A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g12:3g1:8g16=2:6:1,故A的化学式为:C2H6O;
故填:C2H6O;
④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甲烷在单中心铁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①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来分析;
②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来分析;
③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物质的质量来分析;
④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全面,难度不是太大,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NaCl、KNO3、NH4Cl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
②40℃时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③图中A、B点的坐标为A(10,21),B(40,64)。若将100g40℃时的硝酸钾饱和水溶液降温到10℃,析出KNO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 答 案 】
氯化钠 KNO3>NH4Cl>NaCl 26.2
- 12 -
【 解析 】
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氯化钠;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氯化铵的溶解度次之,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NO3>NH4Cl>NaCl( KNO3、NH4Cl、NaCl );
③图中A、B点的坐标为:A(10,21)、B(40,64),
设40℃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100:x=(100g+64g):64g
x=39g
所以溶剂质量为:100g-39g=61g,
设61g水在10℃时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y
100:21=61:y
y=12.81g
所以析出KNO3固体的质量为:39g-12.8g=26.2g。
故答案为:①NaCl(或氯化钠);
②KNO3>NH4Cl>NaCl( KNO3、NH4Cl、NaCl );
③26.2。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4、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黑色粉末,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______,E______。
- 12 -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 答 案 】
HCl Fe 氧化物 复分解反应
【 解析 】
解:(1)根据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钾;根据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根据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盐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E是黑色粉末,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F是氢气,E会与盐酸反应,所以E是铁,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G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HCl,E是Fe;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HCl,Fe;
(2)氧化物;复分解反应。
根据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钾;根据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根据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盐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E是黑色粉末,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F是氢气,E会与盐酸反应,所以E是铁,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G是金属氧化物,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