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青铜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粮食酿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烧制瓷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冶炼青铜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
B.
过滤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 答 案 】
B
【 解析 】
- 20 -
解:A、氧气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没满,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错误;
B、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过滤器中滤纸紧贴漏斗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一定要稍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往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盛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导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轻轻斜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接受滤液的烧杯内壁。故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验满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过滤的正确的方法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3、 2013年10月16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能做可燃物;故A不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防腐剂等;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就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但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范围。故D不正确;
故选:B。
- 20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防腐剂;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本题考查了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及空气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后果,使我们懂得如何做才能减少污染.
4、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属于纯净物
B.纯碱属于碱
C.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
D.干冰属于冰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盐与碱、混合物、氧化物等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答 案 】
A
【 解析 】
- 20 -
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A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分析;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所以正确。
B、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煮沸时,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别能变成不溶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从而沉降下来,所以正确。
D、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杂质,所以错误。
故选:D。
A、根据水的用途判断.
B、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见方法判断.
C、根据碳酸氢盐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判断.
D、根据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判断.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 20 -
7、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数和原子个数相等,将方程式配平为:,所以n=2,选项错误。
B、置换反应的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对比可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个数不变,所有原子的总数当然也不能变,选项错误。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将方程式配平即可;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
本题主要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相关知识.
8、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
故选:C。
- 20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9、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中和反应
B.A是有机物,B、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化学方程式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该反应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不正确;
B、物质A为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虽然物质C二氧化碳为含C化合物,但因结构、组成、性质都与无机物相似,故列为无机物;D物质水不含C元素属于无机物;而物质B为氧气,是无机物;故B正确;
C、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前要检验其纯度;故C正确;
D、根据微观图判断反应为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简称,而无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20 -
10、 “让我市菜子油飘香全国”菜子油中所含柠檬醛(化学式为C10H16O)能抑制黄曲霉菌的活性,对冠脉,心血管病有较好疗效。下列关于柠檬醛叙述正确的是( )
A.柠檬醛是由10个碳原子、16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柠檬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但它不属于氧化物
C.柠檬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6:1
D.柠檬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柠檬醛是由柠檬醛分子构成的,1个柠檬醛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6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柠檬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柠檬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6):(16×1)≠10:16: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柠檬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10+1×16+16×100%<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柠檬醛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柠檬醛化学式的含义、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20 -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煤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喷出的溶液会损坏图书、档案,不适合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扑灭图书馆、档案室、贵重设备等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李明同学到医院检查身体后,医生建议他多吃水果和蔬菜,请你判断,医生的建议主要让他补充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油脂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水果和蔬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所以医生建议他多吃水果和蔬菜,是让他主要补充维生素。
故选:C。
根据人体内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回答.
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
- 20 -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由于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性质是最稳定的,即金属活动性是最弱的;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丙不能和丁盐溶液反应,但乙能够和丁盐溶液反应,即丁的活动性比丙强,但比乙弱,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丁>丙>甲,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再就是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和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反应的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4、 .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CO2(CO)
点燃
空气
B.NaOH(Na2CO3)
沉淀、过滤
加适量的石灰乳[Ca(OH)2]
C.FeCl2(CuCl2)
置换、过滤
加过量的铁粉
D.KNO3溶液(Ba(NO3)2溶液)
沉淀、过滤
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
A.A
B.B
C.C
D.D
【 答 案 】
A
【 解析 】
- 20 -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的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Ba(NO3)2溶液能与适量的K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说法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D.参加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X质量增加了15克,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Z质量减少了10克,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W和Z等于生成的X质量,所以推断Y质量应该不变,做催化剂,反应物是W和Z,生成物是X,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10:5=2:1。
故选:B。
- 20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X质量增加了15克,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Z质量减少了10克,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W和Z等于生成的X质量,所以推断:
Y质量应该不变,做催化剂,反应物是W和Z,生成物是X,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10:5=2:1;
而元素种类无法确定.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2 分)
16、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
(2)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金刚石______。
【 答 案 】
2H 3OH- C
【 解析 】
解:(1)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H;
(2)3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OH-;
(3)金刚石是碳组成的,其化学式为C,故填: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 现有H、O、N、C、K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
(1)一种复合肥______;
- 20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3)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
【 答 案 】
KNO3 H2O H2CO3
【 解析 】
解:(1)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3)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
(1)KNO3;
(2)H2O;
(3)H2CO3。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8、 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_B(填“>”“=”或“<”)。
【 答 案 】
A 25 降低温度(或增加A、蒸发溶剂) 减少 <
【 解析 】
- 20 -
解:(1)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5g;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加入A、蒸发溶剂的方法;
(3)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将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将减小;
(4)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溶解50g水需要100g水,而B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溶解50gB的质量大于200g,所以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B较多,即溶解度小的需要水的质量多;
故答案为:(1)A;25;(2)降低温度(或增加A、蒸发溶剂);(3)减少;(4)<。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的变化情况,及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结合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解答;
(3)据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升温对溶质的质量的影响;
(4)据t2℃时A、B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的概念,及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知识,较好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答 案 】
水蒸汽 氧气
【 解析 】
解:(1)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水蒸汽 氧气 (2)
- 20 -
(1)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本题考查了与铁有关的知识,明确铁的生锈及防锈,以及高炉炼铁的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是解答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20、 (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②9号元素与12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③11号元素至18号元素同属第三周期,从核外电子排布来看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如果增加,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是减少的则该物质是氧化剂。请判断反应:2Na+Cl2═2NaCl中,还原剂是______。
【 答 案 】
28.09 MgF2 核外都是三个电子层,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Na
【 解析 】
解:(1)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不写。因此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9号元素是氟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常为-1价,12号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常为+2价,两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根据题意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如果增加,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是减少的则该物质是氧化剂,在给出的反应中,反应前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反应后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是-1价,因此还原剂为钠;
故答案为:(1)28.09; MgF2; 核外都是三个电子层,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Na;
- 20 -
(1)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方程式分析;
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书写其特点及每一小格的含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21、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在提取Mg的过程中,
(1)试剂A最好选用______(从我国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______.
【 答 案 】
氢氧化钙 Mg(OH)2 海水中的MgCl2浓度低,并且含有多种杂质
【 解析 】
解:(1)试剂A最好选用氢氧化钙,这是因为氢氧化钙价格较低,并且制取氢氧化钙的原料丰富;
沉淀B是氢氧化镁,试剂C是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H)2.
故填:氢氧化钙;Mg(OH)2.
(2)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相比,海水中的MgCl2浓度低,并且含有多种杂质.
故填:海水中的MgCl2浓度低,并且含有多种杂质.
- 20 -
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
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相比,海水中的MgCl2浓度低,并且含有多种杂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
22、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 答 案 】
长颈漏斗 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B、C或D C
【 解析 】
解:(1)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该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它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排水法说明它能溶于水。
- 20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的装置,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故选择B、C或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除去CO2中HCl和水蒸气,要先用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后用浓硫酸除水,气体进入洗气瓶时要长管进,短管出,故选C。
答案:(1)长颈漏斗,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B、C或D
(3)C
(1)根据图形写出仪器的名称,根据收集方法推出物质的密度和溶解性。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
(3)根据实验目的和气体的性质以及洗气的方法来选择顺序。
一般是根据气体的性质推断收集方法,此题是根据收集方法推测物质的性质,比较新颖,同时,考查了除多种气体杂质的方法,这是同学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知识点。
23、 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7
5
5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50
75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4
4
4
完成下列计算:
(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第三次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答 案 】
解:根据给出的三组数据可知,只有第2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4g y
106x=1004g=117y
x=4.24g
y=4.68g
- 20 -
第三次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g−4.24g+4.68g5g+75g−4g×100%≈7.16%
答:
(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4.24g;
(2)第三次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16%。
【 解析 】
根据给出的三组数据可知,只有第2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结合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第三次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
24、 牙膏是一种日用必需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一品牌牙膏中所含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牙膏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摩擦剂,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可发生如下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溶于水)
[提出问题]该品牌牙膏的酸碱性如何?其中含有什么摩擦剂?
[实验与猜想]
(1)取少量牙膏膏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
(2)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物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得到澄清溶液A,则该品牌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______。
(4)进行猜想:摩擦剂成分可能是a。只含碳酸钙 b.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原因是1. ______ ,2. ______
- 20 -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______
摩擦剂中还含有 ______
[实验结论]该品牌牙膏所含摩擦剂的成分猜想b正确。
【 答 案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二氧化硅 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HCl+NaOH=NaCl+H2O AlCl3+3NaOH=Al(OH)3↓+3NaCl 沉淀溶解 氢氧化铝
【 解析 】
解:[实验与猜想]
(2)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故填: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3)该品牌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硅,这是因为二氧化硅不能和盐酸反应,如果含有二氧化硅,则会出现部分固体不溶解。
故填:二氧化硅。
(4)进行猜想:摩擦剂成分可能是a。只含碳酸钙 b.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故填: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设计实验]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后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沉淀溶解,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AlCl3+3NaOH=Al(OH)3↓+3NaCl
沉淀溶解
摩擦剂中还含有氢氧化铝
- 20 -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