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调研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普天之一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分封制下,诸侯们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和卿士,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周天子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是扩大周王朝领土的主要手段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维持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2.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丁资产多寡缴纳户税,按田亩多少缴纳地税,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国家财政收人明显增加。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新法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 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大商人必须纳税抑制了土地兼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3.宋明理学将所有的格物……所有对事事物物的理解体会,都只是为了达到对那个伦理本体的大彻大悟。伦理本体通过“理”包笼了一切……取消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要求、努力和意向。这反映了理学 A.注重对宇宙本源的研究B.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C.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特征D.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思想 ‎4.元代行省“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朝廷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该制度 A.体现了地方制度建设的社会价值B.垂直管理上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 C.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D.行政效率上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 ‎5.在出.土的明清瓷器的图案中,常见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卧冰求鲤、一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儒家传统思想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 ‎6. 19世纪70年代初,正当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营运时,政府首先采取官利制度,明确规定: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都要保证官府投资能及时获得高额回报。这一制度 A.便于洋务军事工业筹集大量资金B.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C.受传统商业理念与近代化的影响D.积极抵制欧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7.近代以来,面对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运动中。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8. 2021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 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提出了由土地革命转向国民革命方针 D.决定立即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 ‎9. 1949年初,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他风趣地将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10.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材料表明当时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B.经济发展新模式在逐步探索 C.城市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 ‎12.古代雅典,公共决策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全民参与机制让贵族与平民、富人与穷人直接面对,缺乏一种斡旋机制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冲突,导致不是富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就是穷人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统治。材料表明了古雅典民主制度 A.代表所有公民的意愿B.追求民主形式的平等 C.加剧公民阶层的分化D.否定公民决策的差异 ‎13. 1688-1832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后,为了获取议会中更多席位,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不断要求议会改革。但在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国王仍拥有最高行政权B.每个公民都有广泛的普选权 C.君主专制有了新的士壤D.民主政治进程曲折尚需完善 ‎1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范围经济扩张的扩大,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马克思关于“世界市 场”的论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领域,广义的 世界市场是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狭义的世界市场已经存在 B.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广义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C.狭义的世界市场是商品、资本等交换关系的总和 D.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前提,前者是后者发展的结果 ‎15.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并非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福音,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据统计,2008-2019年,美国开始逆流而动,对其他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达600多项。据此可知 A.贸易保护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逆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C.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存在 D.“一超多强”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16.马克思曾对某美术流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 们的名字、战斗的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祟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该美术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17.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郑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为美国纷造了一个崭新一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 对于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来源问题,宪法采用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启用“人民”这个现实而一又抽象的政治群体作为联郑政府的权力基础。用人民作为联部的权力基砂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 ‎——据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硫漏及弥补》‎ 材料 二清王朝沿袭历代,以六部’‘经理庶政”处理国家之事。清代承袭明制,六部之 上设有内阁。清初以来,设立一世袭的议政一王大臣,披时因有议政处,是以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实权机构,凡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之召,承旨遵办,所有议政空街,著不必兼充。‎ ‎—摘自于王思治《从清初的吏治看封建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或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一、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8分)‎ ‎18.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人”,’‘民胞物与,泛爱万一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有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实行和平外交的范例。‎ 材料二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句,……‎ 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普、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4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 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 项原则之中。‎ 材料三 “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当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迅速在全球蔓延时一,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九大报一告中再次强调的重大理念,既来自“天下一家”的中华文化传统,也彰显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世界胸怀。习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 通之处,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4分)‎ ‎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距今约六七百年。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一系列大事,包括农奴制解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商业精神的扩展、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等。所有这一系列大事导致的一个共同指向,就是不断瓦解农业文明,因此在历史的分界线上,欧洲已潜在地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 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现代化的第一步首先在政治领域迈出,对西欧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克服专制王权。从英国清教革命开始,继之以大量的政治革命、解放战争,所有这些无非是要争取一种合适的政治制度,为现代化构筑政治与社会空间。政治条件的成熟又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动的。同时,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足输出商品,殖民扩张会把越来越多的非欧洲地区卷入。因此历史的主流被调整到新一的方向上来,一个“‘现代”世界出现了。‎ 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燎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等等,汇聚成全面的社会转型。当然,所有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冲突和整合中完成的,所以西欧会有工人运动,会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整体而言,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 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有史以来,中国之不竞,未有甚于宋之时一者也。宋之不竟,始焉起一于黄袍加身而上位的大祖之猜忌也。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一下,大一量养兵。荆会立志改变“弋百年之积,帷存空萍”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遂其力从事生产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制置三司条例司,公所创立之财政 ‎ 机关也。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此本意也。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曰社会主义。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祸,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一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音,良以此也。‎ 一一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北宋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fi分)‎ ‎21.【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杜立特轰炸东京后,在军队官僚体系的不断促使下,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不得已决定在缺少“瑞鹤”“翔鹤”两艘作战航母与大量舰载机的情况下强行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国海军情报局在盟国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成功破解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并且因此得以完全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1942年5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召回了在太平洋所有可用的航空母舰以及正在珍珠港进行大修的“约克城”号,准备以三艘航空一母舰为主力,伏击前往中途岛的月本舰队。美军确定简洁有力的战术规划让中途岛与各舰队指挥官有着充足的指挥权与自主权,航母和作战飞机的行踪都让日军很难抓住规律。日本人本来为侦察美军舰队制定了多项计划,但却全都成了摆设,最终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为了躲避美机轰炸而不得不反复规避,队形混乱,导致三艘航母最终躲闪不及,先后中弹。“飞龙”号随后的反击虽然让美军“约克城”号重创,然而自身也被美机击沉。中途岛一战日军损失四艘大型航母一,日本帝国海军疯狂的扩张势头被终结,向世人证明了日军已经后继乏力。此战之后,美军掌握了太乎洋战争的战场主动权。‎ ‎——摘编自《决战中途岛》‎ ‎(I)根据材料,简述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6分)‎ C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一识,说明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重大意义。(6分)‎ ‎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敏院士作为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一生胸怀赤子之心。1960年12月,中夹作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原子弹,同 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从此,于敏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 路,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家人甚至都不知道一他在做什么工作,直到二十多年后知晓,“没想到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工作中,他克服了生活条件恶劣、研究资料短缺等困难,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从事氢弹研究。在氢弹研制中,他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发挥了理论研究设计开拓者、领军人的关键作用。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在1966年12月28 日,我国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敏院士能够成功研制氢弹的原因。(fi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于敏院士的重大贡献。(6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