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
详解
练习
拓展
第
二
十九
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
1140
-
1207
)
享年
67
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
《
辛稼轩词序
》
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词的起源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
的
形
式
特
点
字词乐园
①西江月
:
词牌名
.
②
黄沙
:
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面。
③别枝惊鸽: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
: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
:
同“现”。
预习
检查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文分析
精读课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精读课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
“忽现”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结构梳理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分为上下两阙。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
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主题概括
明月渐渐升起,像是渐渐离开自己曾经悬挂的枝
头,这小小的动作惊起了树上的鹊儿,半夜清风习
习,仍可听得到蝉儿的鸣叫。夏夜的稻田里,听到
无数青蛙的叫声,它们仿佛在议论着,今年又是一
个丰收年。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
光,骤雨初来,雨滴已经洒向山前。过了小溪上的
石桥,再转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突然出现
在眼前,这叫人多么高兴啊!
写法点拨
〓●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拓展提升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心灵感悟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随堂练习
诵读诗词,默写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