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成长历程
模 块 二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
,
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二十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栏
目
导
航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
时间
: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
2
.
原因
(1)
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
________
,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
受民族危机刺激,
“
设厂自救
”
、
“
______________
”
兴起。
(3)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资本
实业救国
3
.
表现
:张謇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保兴面粉厂,
__________
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等。
4
.
意义
(1)
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2)
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周学熙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
原因: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为
______________
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2)
表现:
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发展最快的工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
民族工业
(3)
特征:
①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
______________
。
②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
结果:一战后,
________________
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
易错提醒
]
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等于所有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时期,美国和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加紧对华侵略,日本还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工业体系
帝国主义列强
2
.
国民党统治前期
(1)
原因:
①国民政府开展
“
____________________
”
,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②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③
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
“
___________
”
。
(2)
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
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币制改革
3
.
国民党统治后期
(1)
原因: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
________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
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美国
[
轻巧识记
]
民族资本主义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
.
在夹缝中求生存
(1)
受
_________________
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
(2)
国民政府和
____________
吞噬民族企业。
2
.
在斗争中求发展: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势力的盘剥、官僚资本的压迫。
3
.
特点
(1)
革命性: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
妥协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
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
__________
,斗争具有妥协性。
外国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
技术力量薄弱
依赖关系
[
比较辨析
]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思维拓展
]
民族资本主义
“
先天不足
”
与
“
后天畸形
”
1
.
“
先天不足
”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
.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3
.
1927—1936
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4
.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5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
答题术语
]
1913
年张謇说:
“
……
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
……“
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
”
。材料反映出
(
)
A
.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C
.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1914
年,故
A
项错误;
“
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
……
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发展实业,故
B
项正确;
“
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
”
,可知抵抗日本侵略仅是发展实业的一个目的,不是材料的全面体现,故
C
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故
D
项错误。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深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其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逐渐萎缩和陷入绝境,每一阶段都与当时的国内外因素息息相关,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复习备考时,应结合特定的历史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
“
新政
”
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
“
实业救国
”
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民国时期工业分布图
主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史料二
100
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
美
)
伊佩霞
《
剑桥插图中国史
》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提示:
①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
②原因:较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来技术、设备;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较好。
(2)
根据史料二说明
1948
-
1949
年中国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境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提示:
境地:处于绝境。
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签订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便于美国的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1)
阅读史料一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域信息,即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另一个是图示右边的备注信息,即产业结构问题。
(2)
史料二体现了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法币政策的实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1
.
特点
(1)
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
(
资本、技术、人才
)
,后天畸形。
(2)
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
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
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
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
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2
.
地位和作用
(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
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
从处境上看,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016
·
全国甲卷
·
30)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
。这反映了此时期
(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D
解析:
题干材料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
,成立
“
国有的中纺公司
”
,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
,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
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
D
项正确。
1
.
(2017
·
江苏卷
·
11)
据统计,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
.
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
.
10
亿美元,占总量
44
.
10%
,英国
11
.
15
亿美元,占总量
34
.
88%
,其他国家
6
.
72
亿美元,占总量
21
.
02%
。由此可见
(
)
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D
解析:
D
对:根据材料信息
“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
.
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
.
10
亿美元,占总量
44
.
10%
”
可知,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高于英国和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
A
错:依据材料无法判断英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
B
错: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C
错:材料反映的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总额情况,没有涉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问题。
2
.
(2015
·
江苏卷
·
8)
下表展示了
1914
—
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
(
万罗
)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
(
万元
)
1914
2 383
.
58
10
4
.
92
1915
2 097
.
34
9
3
.
30
1916
2 062
.
07
4
1
.
42
1917
1 559
.
43
8
5
.
47
1918
1 334
.
08
3
0
.
66
1920
848
.
43
23
9
.
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
—
1915
年工业发展
B
.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
.反对
“
二十一条
”
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
C
解析: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
“
直接导致
”
1914
—
1915
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
A
项错误;表中
1917
年、
1920
年的数据反映了
“
递减影响着
……
的递增
”
,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
“
递增
”
,故
B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
C
项正确;
1915
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
“
二十一条
”
,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
“
1920
年
”
,故
D
项错误。
3
.
(2015
·
浙江卷
·
20)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
东
(
三
)
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
……
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
……
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
‘
国难自救会
’
之组织
”
,相约
“
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C
解析: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
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
‘
国难自救会
’
之组织
”“
共抗争之
”
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
C
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
D
项错误。
4
.
(2015
·
四川卷
·
7)
1935
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
《
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
,明确了
“
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
”
的政策。该政策
(
)
①
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
“
1935
年通过
《
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
”
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①正确;
1935
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②错误;
1935
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③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④错误,选择
A
项。
考点强化练
(
二十
)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