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
7
电场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考点
31
电容器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考点
33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变化
2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3
(2
)
库仑定律公式适用条件
:
①
真空中;
②
点电荷间.
“
点电荷
”
是一个理想模型,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被看成点电荷.
例如,设带电小球的半径为
R
,两球间的距离为
r
,当
r
R
时,带电小球可等效成电荷量都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但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两电荷的间距.
【关键点拨】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被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循库仑定律,可以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
4
考法
1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基本应用
★★
(1)
高考通常设置两个带电体相互接触,判断或计算接触前后二者间库仑力的变化,综合考查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求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对两个带电导体
相互接触
,首先正、负电荷相互中和,剩余电荷将重新在两导体间分配.在题目中,两个带电体一般是完全相同的球体,其共有电荷量在接触后将等分,由
F
=知,其作用力的变化取决于二者之积的大小.
(2)
对于库仑定律的专项考查,不外乎适用条件和计算.关注以下实例和注意点.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5
①
如图所示,两个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球中心距离为
r
,所带电荷量均为
Q
,若是同种电荷则互相排斥,电荷中心间的距离大于
r
,如图所示,则有
;若是异种电荷则相互吸引,电荷间的距离小于
r
,则有
.
②
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还是引力.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6
考法
2
与库仑力有关的受力分析与计算问题
★★★
有库仑力参与的力的分析问题,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可以分为两个角度.
1
.库仑力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综合作用问题
这类问题研究对象是一个或两个带电体,除了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受到库仑力.解决本问题的基本方法仍是力的分析方法,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再依据已知物体的平衡条件或运动特点,将所受的各个力包括库仑力进行合成或分解,列出方程或算式求解.但需要注意的是:
(1)
与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同,库仑力的大小与距离有关,距离的变化会带来力的大小变化,所以解题时需要注意物体间距离的变化.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7
(2
)
库仑力的方向在相互作用物体间连线上,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力的作用方向出现变化.由于重力是在竖直方向上的,所以要特别注意确定库仑力的方向是否水平或有特殊角.否则,可以定性分析,却难于定量计算.一个典型问题如图,用绝缘线悬挂的两个带电小球,质量分别为
m
1
、
m
2
,带电荷量分别为
q
1
、
q
2
.
这是一个库仑力与重力、拉力综合的问题.注意它们静止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不一定相同,连线不一定水平,这与两个小球重力的大小、两条悬线的长短有关.但反过来,若已知连线水平,或已知偏离竖直方向角度等,就易求质量的大小
(
但有一个总的原则,用整体法分析,不管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依据共点力平衡条件,两个小球的整体重心,一定与悬线的交点在一条竖直线上
)
.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8
2
.三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的平衡问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沿一直线依次排列三个带电小球
A
、
B
、
C
(
可视为点电荷
)
.若它们恰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三个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及电性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定性分析
:
要使每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必须使其他两个小球对它的库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中间小球
B
必须满足
F
AB
=
F
CB
,所以
Q
A
和
Q
C
为同种电荷.再以球
A
(
或球
C
)
为研究对象,
Q
B
必须与
Q
A
、
Q
C
电荷相异,且
F
CA
=
F
BA
,即
,由于
r
AC
>
r
AB
,因此可知
Q
B
<
Q
C
,同理
Q
B
<
Q
A
.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9
定量计算
:
由相互间库仑力大小相等得
,即有
,又考虑到
r
AC
=
r
AB
+
r
BC
,解得
:
此式为三球平衡时所带电荷量大小关系.
结论:
三个点电荷平衡
的规律可概括为:
三点共线
、
两同夹异
、
两大夹小
、
近小远大
.
考点
28
电荷守恒与库仑定律
返回专题首页
10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
.电场与电场强度
(1)
电场是电荷周围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
电场强度
是用来描述电场具有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方向由电场本身决定.
定义式:
E
=
F/q
,
普遍适用,其中
q
为检验电荷所带的电荷量.点电荷
Q
在真空中产生的场强
为
E
=
kQ/r
2
.
(3)
场强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场强的方向,场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
计算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的比
较
11
2.
电场线
电场线是假想线,直观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强弱及方向,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2
(1)
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如图所示为正、负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
(2)
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
(
包括相切
)
.
注意:电场线只能描述电场的方向及定性地描述电场的强弱,并不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3
(3)
掌握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①等量异种点电荷
a
.两点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中点的电场强度最小.
b
.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场强的方向相同,总与中垂线垂直,指向负电荷的一侧,中点的电场强度最大,从
O
点向外,电场强度逐渐减小.
②等量同种点电荷
(
以正电荷为例
)
a
.电场线左右对称, 连线的中点
O
的左侧电场强度方向向右,右侧电场强度方向向左,在两点电荷连线上,电场强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4
b
.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线方向从
O
点沿直线向外,在中垂线上到
O
点等距离处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从
O
点向外,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③点电荷与导体形成的电场
a
.以点电荷向平板作垂线为轴,电场线左右对称.
b
.电场线的分布情况类似于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而带电平板恰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5
考法
3
电场强度的叠加计算
★★★
空间中的电场通常会是多个场源产生的电场的叠加,电场强度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矢量计算,这是高考常考的考点.虽然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
E
=
F/q
,但公式
E
=
kQ/r
2
反映了某点场强与场源电荷及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关系,体现了电场的来源与本质,高考更易围绕此公式出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已知一些场源
(
通常会是点电荷
)
,以及若干点场强的大小或方向,求未知场源特性或者另一点的场强大小.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6
解决本问题的基本方法:
(1)
应用公式
E
=
kQ/r
2
表示各场源在已知点产生场强的大小;
(2)
依据已知点合场强的大小或方向,列关系式
(
如
E
1
+
E
2
=
E
已知
)
可以求出未知场源的场强;
(3)
进而求出未知场源特性,以及其他点场强的大小.
注意两个关键点:
(1)
要分析叠加在已知点上各个场强大小,特别是场强的方向.
例如,若已知一个点电荷受力或合场强为零,当各个分场强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不是代数计算的问题,要注意应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建立三角形关系求解.
(2
)
要注意应用对称性求解,场源是一个大平面或环形带电体时,在穿过平面的中轴线上关于平面对称的点上产生的场强会对称,注意这个隐含条件的应用.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7
2
.利用静电平衡导体中场强特性求电场强度
处于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其本质是感应电荷的电场强度与外加电场的电场强度叠加后为零,即有
E
感
+
E
外
=
0.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8
3
.应用微元法和对称性求电场强度
微元法就是将研究对象分割成若干微小的单元,或从研究对象上选取某一
“
微元
”
加以分析,从而可以应用点电荷场强公式
来计算电场强度.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19
考法
4
电场线的疏密和场强关系的考查
★★★
1
.
依据电场线图像疏密定性判断场强大小.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密,场强小的地方电场线疏.例如在图甲中
E
A
>E
B
.
2
.若只给出一条直电场线,如图乙所示,
A
、
B
两点的场强
大小无法由电场线的疏密程度来确定,对此情况可有多种推理判断:
(1)
若是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则有
E
A
>
E
B
.
(2)
若是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则有
E
A
<
E
B
.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0
(3)
若是匀强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则有
E
A
=
E
B
.
(4)
若是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上的电场线,就是两个点电荷场强的叠加,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此电场线在两个电荷之间时,场强先减小后增大,在两个电荷中点时,场强最小.
(
可以观察上页相应电场线图通过疏密程度判断,也可以通过极限法分析,当无限接近任一个电荷时,场强是巨大的,离两个电荷都较远的话,场强较小
)
在此特别注意,一条直线式的电场线不意味着场强只增大或减小.
②
此电场线若是任一个电荷外侧的电场线,则越靠近电荷场强越大.
(5)
若是两个等量同号点电荷连线上的电场线,则越靠近电荷场强越大,越远离电荷场强越小.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1
考法
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与受力分析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运动轨迹发生变化,这既能考查学生对电场性质的把握,又能考查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把握.
这个问题一般分为两类:
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
如图所示,带电粒子自
a
向
b
运动,判断粒子所处电场场强的方向.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理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即物体受到的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解法如下: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2
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
在只受电场力作用时,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的方向必定与粒子运动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
或粒子在这个
“
直线
”
电场中由静止释放
)
,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则加速,相反则减速.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3
当考虑粒子重力时,粒子做直线运动,这个电场一般是匀强电场,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粒子做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力的三角形关系,可进一步求出电场强度或质量.如图所示,带电粒子沿直线
AB
运动,则可判定粒子可能受到图示中实线
Eq
或虚线
E′q
的电场力的作用,它们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在直线
AB
上.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4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29
电场强度 电场线
25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26
①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荷电势能越少,电势降低,电场力对正电荷做负功,电荷电势能增加,电势升高;反之,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升高,电场力对负电荷做负功,电势降低.
②电势沿着电场线的方向降低,且降低最快.
(3)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U
=
Ed
,
d
为沿着场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3
.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1)
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
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
(3)
等势面越密,说明场强越大.
27
考法
6
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能关系与计算
★★★
1
.电场力做功
(1)
利用
W
=
Fx
cos
θ
计算电场力做功
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移动时,受到电场力
F
为恒力,利用
W
=
Fx
cos
θ
计算电场力做功,其中
F
=
Eq
,
x
cos
θ
=
d
,
W
=
Eqd
.
(2)
利用
W
=-Δ
E
p
或
W
=
qU
计算电场力做功
电场力做功时,电势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在已知电荷的电势能时,利用
W
=-Δ
E
p
计算电场力做的功比较方便.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28
在已知电势或电势差时,利用
W
=
qU
计算电场力做功.公式
W
=
qU
适用于一切电场,计算时式中各个量可以取绝对值,功的正负则根据电场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来判断;也可以将
q
、
U
的正负号代入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根据
W
的正负来判断功的正负.
2
.电势能的变化
(1)
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若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反之则增加.即
W
AB
=-Δ
E
p
.
(2)
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总和应保持不变.即当动能增加时,电势能减少.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29
考法
7
已知电荷或电场线分布分析电势、电场力做功等情况
★★★★
1
.掌握特殊电场的等势面
(1)
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等势面,它们是同心圆,越远离场源电荷,等势面越疏.正电荷周围越远离电荷,电势越低;负电荷周围越靠近电荷,电势越低.
(2)
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等势面:是两簇对称的曲面,如图甲所示.在二者的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降低;在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上,各点电势相等.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0
(3)
等量同种正电荷周围的等势面:是两簇对称的曲面,如图乙所示.在二者的连线上,中点电势最低;在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上,中点电势最高,由中点到无穷远处电势逐渐降低,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
2
.已知电荷或电场线分析电势高低
(1)
分析电势高低的基本原则
①根据电场线的方向,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②根据
U
AB
=
φ
A
-
φ
B
=
W
AB
/
q
,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电势降低;电场力对正电荷做负功,电势升高.
③电场力做正功,电势降低,电场力做负功,电势升高.
例如,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分析图甲和图乙中两个电荷连线上中点电势大小情况.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1
①分析图甲:设想一正电荷在图甲中心点,让电荷沿中垂线移动到无穷远,由于电场力始终与位移垂直,电场力不做功,所以在中垂线上各点电势相等,若定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那么中垂线上包括中心点的电势均为零.
②分析图乙:设想一正电荷在图乙中心点,让电荷沿中垂线移动到无穷远处,电场力与正电荷运动方向一致,始终做正功,电势不断降低,若定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可以确定中心点的电势大于零.
考法
8
已知等势面分布时,分析电场情况
★★★
高考中已知等势面或等势点的信息要求判断电场的特性,也是本节的重要考查方式.这类题除已知等势面信息外,一般还会已知场源电荷电性或电场力做功等情况,以判断电势变化的方向.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2
(1)
分析电场情况的基本原则
①电荷从等势面上一点移到另一点,无论路径如何,电场力做功为零.从一个等势面的一点到另一个等势面的任一点,电场力做功相等.
②电场线垂直于每个等势面,电场线方向沿着电势降低的方向.
③判断电势变化的依据:
a
正电荷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
负电荷读者自行分析
)
.
b
对于正电荷,电势能大处,电势高;对于负电荷,电势能大处,电势低.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3
(2)
已知等势面分析电场情况的思路
①明确等势面的形状特点,勾勒出电场线的大概方向.若已知的是若干个等势点,还须先大概描出等势面.
(
要将题中的等势面与所学的正、负电荷的等势面或者同号、异号电荷的等势面做类比
)
②依据已知的场源电荷电性或电场力做功等情况,确定电势的高低分布,从而确定电场线的方向
(
或者依据已知的电势高低,确定电场线的方向和场源的电性
)
.
考法
9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关系的应用
★★★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关系需要明确两点: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4
(1)
电势在沿电场方向降落得最快.如图甲中,同样的电势差沿
AB
方向距离比沿
AO
方向更长.
(2)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数量关系中
d
是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U
=
Ed
或
U
=
El
cos
θ
.
公式
U
=
Ed
主要有以下两类拓展应用:
①
由于公式
U
=
El
cos
θ
中
U
与
l
成比例,所以,如图甲中
.
若已知
U
AB
和
U
AC
,可通过比例关系找到
C
点,如此可画出等势面.也可通过比例关系求得
U
AC
.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5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6
考法
10
根据电场中场强、电势等物理量的函数图像分析电场对粒子的作用
★★★
电场中场强、电势、电势能密切相关,透过其中一个物理量能够捕捉到另一个物理量的信息,进而可知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情况,高考趋向于如此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有
A
、
B
两点,其坐标分别为
x
1
、
x
2
,其电势与坐标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分析电荷沿
x
轴运动的加速度变化.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电场强度
E
随坐标
x
变化的信息.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7
因为
,所以电势对位移的变化率表示场强,即曲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场强,当
Δ
x
趋近于
0
时,
就是某点的场强.
由图乙曲线斜率变化可知,随
x
的增大场强逐渐减小.于是可知电荷沿
x
轴运动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同理,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Δ
E
p
=
F
Δ
x
,即
,由此可知
E
p
-
x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
F
的大小,而
F
=
qE
,所以
,因此
E
p
-
x
图线的斜率也可分析场强的情况.总之,挖掘出场强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30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38
考点
31
电容器
39
40
1
.了解静电计.静电计是用验电器改装的器材,如图所示,金属球接平行板电容器一极板,外壳接地,用来测量电势差.
静电计本身是一个极小的电容器,依据
Q
=
UC
,
Q
比较小,测量时不影响所测的电路;
U
越大,
Q
越大,静电计内指针张开角度越大.
考点
31
电容器
考法
11
静电计测试平行板电容器的变化
★★★
静电计用在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验当中,高考借此实验拓展考查学生对平行板电容器特性的掌握.
2
.注意电路的连接,静电计需要与所测的电势差并联.一般地,金属球接电容器一个极板,外壳接地,那么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板也接地.
41
3
.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与静电计指针的变化.
当电路连接后,首先要确定的是,加在两极板间的电路是闭合还是断开,若闭合则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是不变的,静电计的指针不会变化.若断开,则两板所带的电荷量不变,随着两极板的结构改变,静电计指针变化,分析如下.
当
Q
一定时,依据
和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变大或正对面积变小,
C
变小,
U
增大,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增大.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距离变小或正对面积变大,
C
变大,
U
变小,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减小.
考点
31
电容器
42
考法
12
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场、电路及力学的应用
★★
★
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电路中,受到电路的控制;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是匀强电场,可以探究其中场强、电势以及电荷在其中的运动.所以平行板电容器这一考点一般以综合问题的形式在高考中出现.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各个突破.
1
.通过电容器的变化分析电荷量、电压、场强变化
电容器与电路连接,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使电压、场强或者电荷量发生变化.
求解这类问题时,区分两种情形,分别分析:
考点
31
电容器
43
(1)
如图所示,开关
S
闭合保持和电源连接,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恒定
(
等于电源电动势
)
,这种情况下带电荷量
Q
=
CU
∝
C
,而
,
.
具体做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①两板间电压不变时,若
d
增大,则
C
减小,则
Q
减小,电路中产生从
B
至
A
的瞬间电流.
(
若减小,读者自行分析
)
②两板间电压不变时,无论
C
怎样变化,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与两板间的距离
d
都成反比.
③闭合开关
S
,可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改变电压,从而控制平行板间电场.遇到复杂电路,注意分析电路.
考点
31
电容器
44
(2)
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后断开开关
S
,保持电容器带电荷量
Q
恒定,这种情况下
,
,则
,
.
注意:在
Q
不变的情形下,无论
d
变大还是变小,两板间匀强电场
E
不变,
E
与两板正对面积成反比.
2
.通过电容器的变化分析平衡问题
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形成了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处在电容器中可以在重力、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平衡或加速运动.
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变化.求解这类问题时,关键是判断电容器两板间场强的变化,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两板间
Q
不变时,
E
不随
d
变化,
E
与
S
成反比;两板间
U
不变时,
E
与
d
成反比,但
U
可通过电路调节,计算时,要注意各个变化因素的比例关系.
考点
31
电容器
45
3
.通过电容器的变化分析电势和电势能
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电压、场强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某点电势的变化和电荷在该点电势能的变化.
判断电容器某点电势的变化时,一般是通过该点与某一极板的电势差的变化来判断.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电场中同一点放上不同的电荷,其电势能不同.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
考点
31
电容器
46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经开关
S
保持与电源连接,
a
处固定一带电荷量很小的正点电荷,现将电容器
N
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由于电压不变,根据
得场强减小,
a
点和上极板
M
的电势差
U
Ma
=
Ed
Ma
,则
U
Ma
减小,又根据
U
Ma
=φ
M
-
φ
a
知,因
φ
M
不变,所以
φ
a
升高,正电荷的电势能也就增大.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31
电容器
47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48
49
50
考法
1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的分析
★★
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时需注意:
(1
)
不忽略重力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可能做直线运动.具体分析见考点
29
考法
5.
(2)
带电粒子在重力场与电场共同作用下的加速运动.此时可以不考虑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3)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这个时候要采用力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粒子的运动.由于电场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运动也呈现周期性.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1
①
若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释放,并且恰巧在电场一个变化周期刚刚开始时释放.那么粒子做先加速后减速的直线运动,而不会往返运动.
②若带电粒子从静止释放,是在电场变化周期中间某时刻释放.那么以电场变化的下一个时刻为界点,粒子会是做先加速后减速的直线运动.之后会反方向运动,这个反方向运动也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
通常可以通过描绘运动图像的方法,分析粒子运动情况和运动位移.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2
考法
1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
1
.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入射发生偏转时,偏转位移
,偏转角
,它们与多个物理量有关.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3
(1)
偏转电场的特性:
U
和
d
.
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偏转位移和偏转角的正切与
U
成正比、与
d
成反比,即与
E
成正比.注意,在电路电压可调节时,
U
与
d
可能同时变化,所以考虑偏转位移和偏转角的正切与电场强度
E
的关系更直接.
(2)
板的特性:板长
l
与粒子入射初速度
v
0
.
这两个条件决定了运动时间
t
=
l
/
v
0
,从而影响偏转位移和偏转角.注意:①偏转位移
y
与
v
0
的平方成反比,偏转位移
y
与板长
l
的平方成正比.
②
有时带电粒子还未偏转出电场,便打在极板上,此时水平位移不再是板长,得通过偏转位移和相关已知条件应用公式求出水平位移.
(3)
粒子自身特性:
q
、
m
和动能.可以得出,
q
/
m
即比荷相同的粒子以同样的初速度射入同一个偏转电场时,偏转情况相同.还可以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偏转位移与偏转角的正切值成正比,与带电粒子的初动能成反比.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4
2.
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入射发生偏转时的能量分析.在高考中一般涉及带电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
动能增加主要是Δ
E
k
=
qU
=
qEd
,既要考虑偏转电场特性,也要考虑电荷自身特性.还要考虑初动能、电势能.只要带电粒子发生偏转,电势能均减小.
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相关计算
本考点一般计算不是直接套用公式算偏转角和偏转位移,更常见的有:
(1)
偏转限定条件,例如偏转轨迹或偏转的位移,应用公式来求偏转电压或粒子的特性;
(2)
带电粒子可能以一个角度不垂直电场的方向进入电场.无论是什么情况,关键是: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5
①明确粒子偏转的原理:垂直电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方向找出板长与运动时间等相关物理量.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斜射入时初速度不为零
)
,这个方向上找出偏转加速度、偏转位移、偏转速度等相关量.
②
联立垂直电场方向上
,沿电场力方向上
或
v
y
=
at
,
可求解.
考法
15
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
★★★
带电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速度通常会来自于一个加速电场,因此自然会出现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的综合问题.分析如下:
如图所示为电子束加速偏转装置,电极
K
产生的热电子
(
初速度为零
)
经电场加速后,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如果两板间加一偏转电压,则电子束将偏转.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6
考法
16
示波器原理与带电粒子偏转出电场后的计算
★★★
示波器
是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原理设计的,但示波器中还需讨论粒子偏出后的运动情况,这是本考点中常见的考查问题之一.
对示波管的分析有以下两种情形: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7
(1)
偏转电极不加电压: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将沿直线运动,射到荧光屏的中心点形成一个亮斑.
(2)
仅在
XX
′(
或
YY
′)
加电压:
若所加电压稳定,则电子流被加速、偏转后射到
XX
′(
或
YY
′)
所在直线上某一点,形成一个亮斑
(
不在中心
)
,如图所示.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32
带电粒子在匀强场中的运动
58
考点
33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变化
考法
17
用功能原理解带电体的运动问题
★★★
用功和能的观点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思想,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用功和能的观点解题,也是解决问题基本原理之一,在静电场中应用功和能的观点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动能定理、功能原理
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适用于包括电场力在内的任何性质力.
59
2
.计算电场力做功
(1)
利用
W
=
qEl
计算电场力做功:
E
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l
是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或写成
W
=
qEl
cos
α,所以只能在匀强电场中使用.
(2)
利用
W
AB
=
qU
AB
计算电场力做功:利用
W
AB
=
qU
AB
计算电场力做的功时,不论电场如何分布,电场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电场力做功的大小都可以用上式计算得到.
3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不同,所对应的能量形式不同.在静电场中,我们主要判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转化为动能等机械能;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等机械能减少.
考点
33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变化
60
返回专题首页
考点
33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