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议论文阅读
(2016·
广安
)
儒雅之风
王景瑞
①
《法言
·
君子》中说:
“
通天地之人曰儒。
”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
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
“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的周公瑾;今有
“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
的陈毅元帅,
“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
的朱总司令。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
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
“
儒伶
”
,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
③
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
“
衣冠上国
”“
礼仪之邦
”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樱花节期间,两青年想用照片留下樱花纷飞的美景。于是一青年用力摇动樱花树,樱花纷纷飘落,两人搔首弄姿,甚是惬意,其他游客驻足围观,却无一人提出异议。
④
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
2004
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
“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
⑤
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5
年第
6
期,有改动
)
把握中心论点
考情搜索:
2016
年遂宁、南充、广安、达州;
2015
年达州、眉山;
2014
年南充
1
.
(
真题
T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考生归纳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中心论点,主要关注三个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此外,还应注意论点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表明作者的立场。据此来看,文章的标题
“
儒雅之风
”
这不是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不可以作为论点。接着我们看首段,首段引用《法言
·
君子》中的话引出了
“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
,这句话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句,可以作为论点,但我们还要诵读全文,理清作者论证思路来证实题目是否是论点。通读全文,可发现整篇文章都在围绕
“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
来论述。因此此句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常见问法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题技巧
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
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
“
我认为
”“
我们要
”“
我们应该
”“
可见
”“
由此可见
”
等词句,结尾有
“
总之
”“
综上所述
”
等词句。
(3)
看形式,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4)
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
(
段
)
、结尾等地方。
①
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
②
研究开头。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
A.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
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C.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D.
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③
研究过渡句
(
段
)
。过渡句
(
段
)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
④
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5)
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点题的句子,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
(1)
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句子。
(2)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本身也可以是论据。
(3)
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抓住文中论据用来证明的问题,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论点。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考情搜索:
2016
年遂宁、广安、达州;
2015
年达州、宜宾、乐山;
2014
年南充
2
.
(
真题
T22)
文中第
④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关键是要把论证方法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第一步,分析题干,锁定阅读选段,这里根据题干要求锁定阅读范围为
第
④
段。第二步,根据选段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第
④
段举了温总理的例子,可确定论证方法为举例论证。第三步,结合选文内容和举例论证的作用来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举例论证,文章通过列举温总理的典型事例,有力的证明了具有儒雅风度的公仆还不太多,进一步指出养成儒雅之气必须多读书的观点。
常见问法
1
.选文第
……
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文中第
……
段划线句除了运用
……
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
3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
.第
……
段划线句子例举了
……
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第
……
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放送
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解题技巧
(1)
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收先要了解常见的
4
中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词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
①
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
“
如
”“
比如
”
等语言标志。
②
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公共所承认的道理,用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
“
某某曾说
”
等。
③
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的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
“
反之
”“
但是
”
等;二是运用反义词。
④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用此种方法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的句子语言特点是通常运用比喻的修辞,包含本体和喻体。
(2)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答案中所有的分析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展开。
论据
考情搜索:
2016
年广安;
2015
年凉山、绵阳;
2014
年成都
3
.
(
真题
T23)
请为文章第
③
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补写论据。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题目所要求的补写论据的要求。题干要求列举
“
为文章第
③
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
,可见要求补写的是事实论据。第二步。所写的论据要能很好的证明
“
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
得愈加稀缺
”
这一分论点。第四步,作答时可结合第
③
段所举的例子来补充论据,可围绕
“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
等现象去补写。第三步,作答时,注意论据要典型,具有代表性。
【参考答案】 示例一:小伙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
不要挤,讲一点社会公德。
”
他嬉皮笑脸的回答:
“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
示例二:最近某市儿童乐园举行了盛大的开放活动。活动期间,游人如织。但游人离去之后,园内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刚刚种好的植被被游人随意践踏,一些颇具特色的瓷娃娃被游人偷偷拔去。
常见问法
1
.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2
.第
…
段说
“……”
,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
3
.在第
……
段中的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知识放送
(1)
事实论据: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2)
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
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此时,这个论据同时又具有了论点的作用。
②
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题型一、理解、概括论据
解题技巧
(1)
把握论据特点。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定完整准确。
(2)
概括准确严密。
①
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
②
注意概括的方法。事实论据要概括出
“
何人、何事、结果
”
,道理论据要概括出
“
怎样论证、论证了什么道理
”
;
③
用语简洁,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字数限定等。
一般答题格式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题型二、论据的作用
一般答题格式
(1)
事实论据作用的答题公式:用
“
何人何事
”
真实有力地证明了
……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道理论据作用的答题公式:深刻有力地论证了
……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型三、论据的补写
解题技巧
(1)
看清楚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题干要求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
有说服力,能充分证明论点;
(3)
有代表性,力求人所共知;
(4)
简洁流畅,勿超过规定字数;
(5)
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所选事例和观点要统一;补写道理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谚语等,并且引用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杜撰。
拓展延伸
考情搜索:
2016
年广安、达州;
2015
年眉山、乐山;
2014
年南充、雅安
4
.
(
真题
T24)“
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
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推行全民阅读,盛行儒雅之风,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题干,从题干中
“
请你为推行全民阅读,盛行儒雅之风,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
为我们作答提供了方向,题干要求
“
几条
”
说明要至少两条以上的建议。其次联系实际和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文列举了很多多多读书对推行儒雅之风的好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怎样推行多读书的建议即可。
【参考答案】
①
设置流动图书角;
②
开办
24
小时书店;
③
举办大型读书活动;
④
建立社区阅览室、图书馆;
⑤
成立志愿者团队。
常见问法
1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
“……”
。
2
.文章论述的事理引入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文章给予你最深的启示。
知识放送
题型一:结合文本谈看法、评价。
题型二:联系个人阅读或生活经验谈感受。
题型三:结合文本内容的劝告、辩论等。
题型四: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五:根据示例写句子。
解题技巧
(1)
整体感知,把握观点。反复揣摩文章观点
——
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时还要弄清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2)
围绕论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解答的时候必须紧扣文章论点,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
(3)
联系生活,有感而发。链接生活,找到个人生活与文章的对接点。把自己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内容准确、全面。
(4)
表述有序,语言通顺。开放题型最忌讳信手涂鸦,草草了事,这样会造成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语言啰嗦等弊病。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既要有理、有据,还要有序,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个人看法。
(2016·
南充
)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
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
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
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
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
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
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
“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
”
。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
“
把酒话桑麻
”
。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
“
谈笑无还期
”
。
⑥
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
“
星期五
”
来作伴。
⑦
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
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把握论证思路
考情搜索:
2016
年遂宁、南充、达州;
2015
年凉山、绵阳;
2014
年成都
5
.
(
真题
T20)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思路。首先文章
①②
段讲述故事引出论点
“
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
,然后
④⑤
段举了中外文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接着
⑦⑧
段从正反
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最后第
⑨
段提出希望。据此概括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 首先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并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最后提出希望。
(
意近即可
)
知识放送
(1)
基本结构
引论
——
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
——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
——
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
论证结构
并列式
——
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
——
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
——
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题型一:给文章划分层次。
解题技巧
(1)
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
(2)
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3)
抓语言标志。如有
“
还有
”“
另外
”
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
“
不但
”“
而且
”“
首先
”“
其次
”
等词语为层进式。
题型二: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解题技巧
(1)
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
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
使用诸如
“
首先
”“
然后
”“
接着
”
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一般答题格式
作者为了证明
……
观点,首先使用了
……
论据,然后对
……
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
(
论证方法
)
,从而证明了
……
观点。
题型三: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
(1)
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关系。
(2)
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
一般答题格式
①
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
×
段的
××
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②
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议论文的语言
考情搜索:
2016
年遂宁、南充;
2015
年达州、内江、宜宾;
2014
年南充
6
.
(
真题
T21)
傅雷曾说:
“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
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赏析中对语句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傅雷所说的
“
赤子
”
可以指文章中第
④
段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结合第
④
段
“
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
”
来概括整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里他们虽然寂寞的面对世人,但是他们通过创作来宣泄、表达、交流、沟通情感,这个世界里他们坚信一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喊,这些虔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
意近即可
)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赏析。首先明确词语的本义。
“
星期五
”
的本义是指鲁滨逊在荒岛上与他作伴的一个野人。其次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分析词语。联系第
⑥
段上下文内容,明确
“
星期五
”
实际指承担沟通交流作用的伙伴。用
“
星期五
”
这个具有代表作用的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是每个人的愿望。
【参考答案】
“
星期五
”
原意指在荒岛上陪伴鲁滨逊的一个野人,在这里指在生活中承担沟通交流作用的伙伴,
“
星期五
”
这个具有代表作用的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是每个人的愿望。
常见问法
1
.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选文第
……
段中加点的
“……”
具体指代的内容有哪些?
3
.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知识放送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
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性;
②
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
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
.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
.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
.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
.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
题型一、重点字词的赏析
解题技巧
(1)
看清题干,找准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的本义,品味语境。
(2)
揣摩感受语境,具体分析其作用。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3)
最后从词语的本义和延伸意入手,结合语境,结合议论文语言严密、生动、简洁、准确的特点概括总结。
题型二、代词的指代内容
解题技巧
(1)
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段落。
(2)
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
(3)
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
(4)
将指代内容带入验证。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乎文义。
题型三、句子理解
解题技巧
(1)
从句子结构、内容来分析。首先分析句子主要讲什么,再通过内容分析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并且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对句子内涵的揭示作用。
(2)
从句子位置来分析。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有效地理解句子含义。句子出现在靠近结尾或结尾段,或者是某个分论点的结尾处,对前文起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时就必须对其上文内容有所了解,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句子的作用;句子出现在文章的首段,那么理解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句子在中间段,那就要从它的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分析,那就要注意审视句子的上下文段的内容。
(3)
从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句子的上下文和所考查的句子基本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可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加强对所考查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