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
回 延 安
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人。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
《
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
写作背景
“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心口呀
莫要
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
莫把
我眼睛挡住了
……
手
抓
黄土我
不放
, 紧紧儿
贴
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
搂定
宝塔山。
千声万声
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
对母亲延安的眷念
夙愿已偿
宝塔山
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杜甫川
唱
来柳林铺
笑
,红旗飘飘把手
招
。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扑
在亲人怀。
拟人
欢迎场面的热烈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
回延安
——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像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手法
养育之恩
兴
——
起也;
取譬引类
,起
发己心。
比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忆延安
——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感激,怀念)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
炕
上坐。
满窑
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比喻、夸张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渲染)
话延安
——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
披彩虹
;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
迎春风
……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
换新衣
。
夸张
比喻
排比、拟人
拟人、比喻
延安旧貌换新颜
看延安
——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
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
枣园毛泽东旧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颂延安
——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
思路结构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逛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是
陕北民歌
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
两句一段
,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
多用叠字句
。修辞上多用
比兴、夸张
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
反复演唱
,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信天游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
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康桥
cambridge
,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
.
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
.1928
年
,
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
.
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
,
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
,
徜徉于昔日的校园
,
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
.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
唤醒了他的诗情
,
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
《
再别康桥
》.
写作背景
1928
年
6
月,诗人再次去欧洲观光。他在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
由于他当时比较忙,要赶着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轻轻的
/
我
/
走了
,
正如
/
我
/
轻轻的
来
;
我
/
轻轻的
/
招手,
作别
/
西天的
/
云
彩
。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
/
夕阳中的
/
新
娘
;
波光里的
/
艳影,
在我的心头
/
荡
漾
。
软泥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
摇
;
在康河的
/
柔波里,
我
/
甘做一条
/
水
草。
那榆阴下的
/
一潭,
不是
/
清泉,是
/
天上
/
虹
;
揉碎在
/
浮藻间,
沉淀着
/
彩虹似的
/
梦
。
寻梦?撑
/
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
漫
溯
;
满载
/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
放
歌
。
但
/
我不能
/
放歌,
悄悄
/
是别离的
/
笙
箫
;
夏虫
/
也为我
/
沉默,
沉默
/
是今晚的
/
康
桥
!
悄悄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悄悄的
/
来;
我
/
挥一挥
/
衣袖,
不带走
/
一片云
彩
。
1.
诗人选择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以表现康桥之美的?诗中所表现的康桥之美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最能代表康河之美的黄昏到星夜的景物,如
波光柳影,柔波青荇,榆阴清潭,满船星辉等
,展开抒情。
在重墨重彩的描写中突出一个“静”字,以自己无声的悄悄的告别来映衬康河宁静与和谐的美。
态度
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敬,他的心灵与大自然非常贴近。
2.
诗人对大自然是怎样的态度?表达了对母校怎样的感情?
对母校的热爱和眷恋。
感 情
3.
开头和结尾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
“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歌开头一节连用了三个
“
轻轻的
”
,结尾又连用两个
“
悄悄的
”
叠词,
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增加了诗歌的静谧、飘逸的成分。
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是承接上一句
“
但我不能放歌
”
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别离的笙歌。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康桥最好的告别。在这一句内,
“
悄悄
”
与
“
笙箫
”
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则是
“
康桥今晚是沉默的
”
倒装,这一倒装不仅造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
“
沉默
”
定义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到了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的效果。
分析意象欣赏意境
理解诗作的感情变化
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
=
意 象
景 情 交 融
金柳
___
新娘
青荇
___
招摇
一潭
___
彩虹
星辉
___
放歌
(2_5)(
寻梦
)
再别康桥
(1)
(
现实
)
悄然离去
(
笙箫 夏虫
)
(6_7)
(
现实
)
依依不舍
欣喜 眷恋
无奈 惆怅
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1
难舍难分
2
欢喜和眷恋
3
更加欢喜和眷恋
4
对康桥的永久眷恋情
5
感情达到高潮
6
情绪低落
7
难舍难分
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感情基调
首尾呼应
挥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云彩图
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两个暗喻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清澈的潭水
天上虹
彩虹似的梦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意醉情迷,物我两忘 ,主客观合一 , 更突出对康桥的依恋。
修 辞
两个拟人
“
招摇”:常含贬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
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建筑美
——
音乐美
——
绘画美
——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星辉、夏虫。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苦闷彷徨。
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及彩虹,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告别
为什么徐志摩会对康桥有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