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孟子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自由颂
1.
重点积累:“欲、舍、甚、得”等实词
2.
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
说理透
辟的论证方法。
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
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民贵君轻
”、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
《
孟子
》
。
作者简介
《
孟子
》
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
孟子
》
与
《
论语
》
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
论语
》
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
孟子
》
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孟子
》
简介
课文听读
听读课文,要求:
1
、听
准
字音;
2
、分
清
句读。
鱼,我
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
者不可
得兼
,
舍
鱼
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
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
。死亦我
所恶
,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
。
所
想要的
同时得到 舍弃 表并列
正义
比
…
重要
做
苟且偷生的事 所厌恶的
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
课文诠释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所厌恶的 那么凡是可用来避祸的手段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这样的秉性
丢失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课文全解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
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这样的秉性
丢失
一箪食,一豆羹
gēng
,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
尔而
与
之,
行道之人弗受
;
蹴
c
ù
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也。
一小筐
饭,一小碗汤
吆喝 给 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踢
过去 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
而受之,万钟
于
我何
加
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
亦不可以
已
乎?此
之
谓失其本心
。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 对于 好处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从前
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而做了这样的事
难道这也是不可以停止吗 这
叫做失掉了他们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课文全解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
ù
,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这是因为(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
,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通假字
文言积累
1
、
则凡可以
辟
患者何不为也
2
、万钟不
辩
礼仪而受之
3
、所识穷乏者
得
我
与
4
、
乡
为身死而不受
通“避”,躲避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吗
通“乡”,从前、先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而”字用法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
表转折
表修饰
表修饰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怎样提出来的
?
2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3
、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
、
“是心”
直译为这种思想
,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
?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怎样提出来的
?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文中的
比喻、对比、排比
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论点
舍 生 取 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正面
反面
合作探究
3
、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舍 生 取 义
鱼 熊掌
生 义
设喻论证
(类比论证)
舍 取
舍 取
论证赏析
义存于心
举 例 论 证
见利忘义
(正)
(反)
对 比 论 证
嗟来之食
1
、
行道之人
2
、
乞人
万钟之禄
1
、宫室之美
2
、
妻妾之奉
3
、
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论 证
“
是心
”
直译为这种思想
,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
?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巩固练习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④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⑤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
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⑦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⑨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⑩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