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
在我爷爷的时代,没有书本,没有笔
……
在我爸爸的时代,只有小黑板
……
在我们的时代,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书本,还有计算机大教室”
——
这是新学期开学,一位学生写下的入学感言。
2008
年春天,
16
个省区市和
5
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到了秋季,全国所有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2008
年
9
月
1
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
——
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珍贵的教科书
移
(
转移
)
环
(
环境
)
境
(
处境
)
顽
(
顽强
)
强
(
坚强
)
艰
(
艰苦
)
椅
(
桌椅
)
席
(
主席
)
党
(
党派
)
省
{
况
(
情况
)
恨
(
悔恨
)
珍
(
珍贵
)
zhēn
huán
yí
jìng
wán
qiáng
jiān
yǐ
xí
dǎng
kuàng
hèn
Xíng (
反省
)
Shěng (
省会
)
炮火连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盘旋
:来回往复。
激励
:激发勉励。
振奋人心
:使人们为之兴奋振作。
渴望
:急切地盼望
,
就像很渴的时候没水喝一样。
我来学生词
完整无缺
:完整没有一点儿缺损。
转移
:迁移,移动。
顽强
:非常坚强。
时代背景:
1947
年春天,
蒋介石
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为挽救其垂死的统治,在军事上企图集中兵力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即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实行所谓重点进攻。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兵力达到
23
万多人。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因而敌军曾先后占领过我军主动放弃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中国共产党疏散了延安的学校、医院、机关、居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的领导人最后撤离了
延安
,隐蔽在附近的山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解放军最高指挥官彭德怀按照中央军委制定的
“
蘑菇战术
”
(
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它
)
,出色地组织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役,最后,敌人被歼灭十多万,只好狼狈地逃出陕甘宁边区。在这段时间里,
延安小学师生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
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的。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便利。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课文导读
自读课文,读后谈谈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说说为什么教科书是
“
珍贵的教科书
”
?
1947
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教科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分段学文
读课文想一想:当时延安小学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中哪个是最困难的?
没有
( )
,就
( )
;
没有
( )
,就
( )
;
没有
( )
,就
( )
;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
( )
,
( )
。
桌椅
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椅
黑板
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
粉笔
拿黄土块代替
书
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排比句
说明了当时的学习条件极差。
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
如果把“多么”去掉,有什么不一样?
比一比:
“
多么”一词加重了语气,表明我们非常希望能获得教科书。
第
1—2
自然段:主要写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每人能有一本教科书
——
盼书
。
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
兴奋
地对我们
说:
“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
听到这个
振奋人心
的消息,我们都
高兴得跳起来
。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
节省
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
“
走哇,领书去!
”
“
书还在印刷所呢!
”
指导员微笑着说:
“
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
“
我去!
”“
我去!
”
同学们
争先恐后
地喊。最后指导员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分段学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红色字体的词语表达的感情。
“
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
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
这里指导员先问
“
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
”
,然后自己回答
“
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
,这是什么
修辞手法
?
第四自然段
:
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自问自答
,或明知故问,
不需别人回答答案
的修辞方式叫做设问。
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魏巍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
本句中,作者先 提出
“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
这一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
我们的战士
……”
第
3-7
自然段:主要写情况紧急,“我”和指导员去取书
——
取书
。
“
振奋人心”“争先恐后”两个词语表现了“我们”想尽快得到书的急切心情。
“
节省”一词体现了党对“我们的关怀”。
3
、朗读比赛,看看哪组同学最能读出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心情,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
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
同学们。
正在这时候,三架飞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
……”
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炸了。我耳朵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
等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捆书还完整无损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
……”
喊了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
……
书
……”
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
……
好好学习
……
将来
……”
分段学文
想一想:
在指导员说“快卧倒
……”
这句话时,他想到的是什么?
从指导员醒来的第一句话“书
……
书
……”
可以看出爆炸的那一刹那,指导员想到的是一定要好好保护那捆“我们”渴望已久、而且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教科书。表明了指导员对“我们”殷切的关爱和希望。
>
-
第十自然段
“
指导员
趴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一动也不动
。那捆书
完整无缺
地
压
在他的身下,已经
被鲜血染红
了。
”
说明了什么?
指导员为了让“我们”拥有教科书,不顾自己的性命 ,表现了指导员对“我们”的爱和期望。
舍身护书
第十自然段
指导员说的话:
(1)“
快卧倒
……”
(2)“
书
……
书
……”
(3)“
你们要
……
好好儿学习
……
将来
……”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敌机突然轰炸
,
情况紧急
,
张指导员说的
话被打断
。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张指导员伤势太重
,
生命垂危
,
说话断断续续
。
这里的省略号表明:
前
2
个省略号声音断断续续,第
3
个指导员已经牺牲了,言尽而意未尽。
<
第
8—11
自然段:主要写在回村的路上,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
——
护书。
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分段学文
1
、为什么说教科书是
“
珍贵的
”
?
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一方面是
来之不易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它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
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是指导员
用生命保护下来
的,凝聚着指导员的鲜血,也寄托着指导员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和平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分段学文
2
、
“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
”
指什么?如果指导员没有牺牲,他会继续说些什么?
第
12
自然段:主要写指导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本文以书为线索,主要写了“
盼书
——
取书
——
护书
”三个部分,表现了指导员舍身护书的英勇品格也体现了他对后辈的关爱和希望。
小练习:
1.
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
说说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2.
指导员,指导员
……
3.
你们要
……
好好儿学习
……
将来
……
A.
表示呼喊重复
B.
表示事情经过的省略
C.
表示重伤,说话断断续续
D.
表示话没说完
B
A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