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传统文化
当 堂 检 测
当 堂 检 测
考 向 探 究
考 向 探 究
应 考 策 略
应 考 策 略
考 向 探 究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近两年来,浙江中考传统文化考题越来越热,主要涉及的知识有谦辞、敬辞、称谓、年龄、节气、对联、民俗、灯谜、歇后语、戏剧等,考查题型比较灵活,一般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本书把教材中涉及的重要传统文化知识分类梳理出来,复习时要识记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并结合考题进行巩固训练。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1.
[2017·
金华
]
“
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
(
)
D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并判断“拆字对联”的能力。“拆字对联”,顾名思义,即利用汉字方块字的特点,采用离合汉字部件的方法,巧妙地变成的对联。“拆字对联”的上、下联分别有一个字或几个字被拆开单独成字。A项,上联将“柴”拆分成“此”和“木”,将“出”拆分成“山”和“山”;下联将“烟”拆分成“火”和“因”,将“多”拆分成“夕”和“夕”。B项,上联将“沙”拆分成“水”和“少”,下联将“柯”拆分成“木”和“可”。C项,上联将“冻”拆分成“东”和“二点”,将“洒”拆分成“西”和“三点”;下联将“切”拆分成“七”和“刀”,将“分”拆分成“八”和“刀”。而D项,“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下联中并没有拆开字,其表达的意思为:只要有恒心,又何必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去做事),最不好的是做一天,歇十天。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A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本题考查对谦辞的理解。所谓谦辞,指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
A
项,“家君”是谦称,指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
项,“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C
项,“甫”是古代在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
D
项,“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3.
[2017•温州]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___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C
A
B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解题时要紧扣语境,通过对选项语句的准确理解和语境中句子含义的理解,准确选择相应的语句。第①句前面提示冬至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因此相对应的俗语应该是C项“冬至一阳生”;第②句前面的提示是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把它当作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因此②句应该是讲冬至节日重要性的A项;第③句后有“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因此应该是指过了冬至如过了年的意思,所以应选择B项。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4.
[2017•宁波]
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B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对联,要注意其常识,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形同、平仄相协,宽对即可。从结构上看,上联是“四字短语+三字短语”;从词性来看,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认真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B项是符合要求的。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5.
[2017•舟山]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①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②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
柳枝
(
杨柳、柳条
)
月亮、鸿雁
(
大雁、雁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第①空抓住“送行”“折下”“惜别”,可以想到古人的折柳送别,故可以填“柳枝”或“柳条”;第②空抓住“邮件”“思乡”,可以想到古人多用鸿雁传情、寄明月以思乡,故可以填“鸿雁”或者“明月
”。
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整理
一、古代年龄称谓
1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
1
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
出自九上
《
雨说
》)
2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出自九下
《
愚公移山
》)
3
.垂髫: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出自八上
《
桃花源记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应 考 策 略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4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
诗经
•
齐风
•
甫田
》
:“总角丱
(
guàn
)
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5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
《
赠别
》
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6
.及笄
(
jī
)
: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
15
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
礼记
•
内则
》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7
.弱冠:男子
20
岁。古代男子
20
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
礼记
•
曲礼上
》
记载:“二十曰弱,冠。”
(3
~
7
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
《
到民间采风去
》)
8
.而立:指人
30
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
.不惑:指人
40
岁。惑,迷惑,疑惑。
10
.知天命:指人
50
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11.耳顺:指人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8~11出自七上《〈论语〉十二章》)
12.中岁:指中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出自八下《终南别业
》)
13.黄发:指老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出自八上《桃花源记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二、科举文化
1.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出自八下《过零丁洋》)
2.进学:进了县学。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学生员。
3.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4.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
5.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
(2~7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现指考试不及格。(出自八下《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出自九下《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出自八上《故宫博物院》)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三、戏曲文化
1.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
出自七上《天净沙•秋思
》)
2.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
3.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4.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5.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2~5出自七下《社戏》)
6.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
出自九下《变脸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四、祭祀文化
1.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
(
出自七下《社戏
》)
2.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大家族分若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年”。
(
出自九上《故乡
》)
3.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
出自九上《陈涉世家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五、对联文化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也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等。(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名联举例
:
药王山: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
烂柯山:数千年弈理根追石室;几十处仙踪源遡飞梁。
孔庙: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2.对联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但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则符合
。
总之,写对联一定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练,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作对联
。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是同样的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对联的大忌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
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
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
3.花朝节。
时间:旧时阴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出自八下《满井游记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4.春社日。
时间:立春后,清明前
。
习俗: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出自九上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晏殊《破阵子
》
5.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
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传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的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6.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
7.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8.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
习俗:穿针乞巧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
9.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
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10.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
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出自八下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11.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
)。
习俗:喝腊八粥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七、二十四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出自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
出自八上《大自然的语言
》)
3.你还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八、古代的称谓
(
一)谦称
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出自七上《陈太丘与友期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出自七下《孙权劝学
》)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
3.“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臣本布衣
。
(
出自九上《出师表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4.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
。”
(
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
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5.其他谦辞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
……”
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
在下:对自己的谦称
。
我小老: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
“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
二)尊称(敬称
)
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
出自七上《陈太丘与友期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陛下”等。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出自七下《木兰诗
》)
(2)上使外将兵。
(
出自九上《陈涉世家
》)
(3)愿陛下亲之信之。
(
出自九上《出师表
》)
3.君对臣或对朋友的敬称是“爱卿”或“卿”。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出自七下《孙权劝学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4.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1)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出自七下《伤仲永》)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自九上《出师表》)
5.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出自七下《孙权劝学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6.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相公”“足下”“夫子”“先生”等。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出自八上《湖心亭看雪》)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
(2)然足下卜之鬼乎!(出自九上《陈涉世家》)
足下:对于别人的敬称
。
(3)夫子何命焉为?
(
出自九下《公输
》)
(4)愿借子杀之。
(
出自九下《公输
》)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出自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7.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佝偻丈人承蜩。(出自九上《敬业与乐业
》)
8.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如“世先生”“世兄弟”。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
9.“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
。
(
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
三)贱称
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出自九上《智取生辰纲
》)
这厮:对人轻蔑的称呼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
四)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白丁”“黔首”“黎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1)往来无白丁。
(
出自八上《陋室铭
》)
(2)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出自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2.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樵夫”是称呼砍柴的,“舟子”是称呼船夫。
(1)舟子喃喃曰。
(
出自八上《湖心亭看雪
》)
(2)送东阳马生序。
(
出自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
3.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适庖官进鸡汤
。
(
出自九上《杨修之死
》)
“
庖”指厨师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1.
[2017•德州]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当 堂 检 测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A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
解析
]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识。
A
项,因为神话中说,太阳里有金黄色的三足乌鸦,故古人把太阳称为“金乌”,也称“赤乌”。“曦和”也代指太阳。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2.
[2017•日照]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诸葛亮的《出师表》。
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D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D项,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用的是“号”而非“字”,故错误。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3.
[2017•南充]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A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这类题目往往包罗万象,只有平时多积累,考试的时候才能辨别正误。A项中“‘河阳’指黄河南岸”错误,“河阳”应是“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错误,“河阳”应为“汉水南岸”。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4
.
[2017•
莱芜
]
文化常识填空。
(1)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
《
贵妃醉酒
》
中,梅兰芳扮演的杨贵妃属于
________
角。
(2)《
史记
》
共一百三十篇,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
________
、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旦
世家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是记忆和书写能力。(1)考查的是戏曲知识。“生”,扮演男子;“旦”,扮演女子;“净”是花脸;“丑”是滑稽人物。梅兰芳虽是男演员,但他扮演的是杨玉环,是女角色,所以属于旦角。(2)考查《史记》的体例,平时应该准确记忆。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5.
[2017•绍兴]
下列句子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个文化流派?根据句意选择。
(1)礼之用,和为贵。( )
(2)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A
D
B
[
解析
] 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以和为贵,所以(1)句属于儒家学说。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所以(2)句属于墨家学说。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第(3)句属于道家学说。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6.
[2017•山西]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
注
]
甲骨文“ ”=
(
林野
)
+
(
太阳
)
+
(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
根
)
A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
.甲骨文的“春”,写作“”,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普照,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林野遍布新绿。
C
.汉字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和“洋”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D
.隶书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C
答案:
[
解析
] 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汉字的能力。四个选项涉及汉字演变、汉字意义、汉字造字法、汉字字体特点。通过表格材料,即可明确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A项正确。从“注”中对甲骨文的字形的理解,B项正确。从汉字构成方式看,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从甲骨文的“春”分析,“春”属于会意字。“洋”为左形右声的形声字。C项错误。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画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D项正确。
专题五┃传 统 文 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