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好(
hǎo
)读书时不好
(h
à
o)
读书,好
(h
à
o)
读书时不好(
hǎo
)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英】莎士比亚
《
短文两篇
》
《
论读书
》
——
培根
《
不求甚解
》
——
马南邨
培根
(
1561-1626
),
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随笔
》
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
亨利第七王朝史
》
、幻想游记
《
新大西岛
》
等。
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嚼
咀嚼( )
味同嚼蜡( )
好
好读书( )
读好书( )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cī
huò
jué
jiáo
hào
hǎo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
解释下列词语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文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重要的诀窍。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
读书的正确目的;
(
目的
)
(读书足以怡情
——
全凭观察得之)
②
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
方法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③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
益处
)
(读史使人明智
——
皆有特药可医)
句段品味
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4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
、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作用:使人信服。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
、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
、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的
“
随便翻翻
”
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诸葛亮的
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马南邨
(
1912
-
1966
)
原名邓拓 、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福建福州人。
1929
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
1931
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
1934
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
。
1937
年出版
《
中国救荒史
》
,引起史学界注意。
1961
年在
《
北京晚报
》
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
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
《
前线
》
杂志上开设
《
三家村札记
》
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速读,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1
、什么是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2
、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探究学习:
1
、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
、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
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第六段
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八段
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
1
):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
2-4
):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
5-6
):
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
7-8
):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
9
):
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讨论:
“
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学习
《
不求甚解
》
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
见风使舵”新解
②“
班门弄斧”辩
③“
滥竿充数”辩
谈读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不求甚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立论
驳论
好(
hǎo
)读书时不好
(h
à
o
)
读书,好
(h
à
o
)
读书时不好(
hǎo
)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名言
:
名人论读书
▲
开卷有益。
——
【宋】赵光义
▲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英】莎士比亚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苏】高尔基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
【瑞士】凯勒
名人论读书
▲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
【英】菲尔丁
▲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
【德】马克思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德】歌德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宋】苏轼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
列宁读书趣闻
;
马克思读书趣闻
;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名人读书的趣事:
友情互赠 读书箴言
把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摘抄下来,设计成书签,配上插图加上漂亮的硬笔书法,美观醒目。
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1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