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一课
《
庄子
》
二则
●教学目标
1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
.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3
.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中的比喻,体会故事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
论语
》
平实质朴,富含哲理;
《
孟子
》
文笔雄健,铿锵有力;
《
荀子
》
行文气魄雄浑;
《
老子
》
清远深邃;
《
墨子
》
质朴;
《
庄子
》
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
《
庄子
》
散文中的片段,去感受一下庄子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自主预习
1
.走近作者
庄子
(
约前
369
~前
1286)
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庄子
》
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
北冥有鱼
》
选自内篇中的
《
逍遥游
》
,他的哲学思想体系被誉为“老庄哲学”。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北冥有鱼》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点拨】
本文讲述一条大鱼变化为鹏的故事。
(2)
结构梳理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
“
北冥有鱼
……
天池也
”
讲大鱼变化为
“
鹏
”
的故事。
第二部分
“
齐谐者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讲《齐谐》对鹏的记载。
第三部分
“
野马也
……
亦若是则己矣
”
写鹏鸟所见与我们所见的道理一样。
三、合作探究
(
一
)
文本探究
1
.鱼变为鹏经历了几次变化?
【
交流点拨
】
经历了二次变化,第一次由大鱼变化鲲,第二次由鲲变为鹏。
2
.本文讲了这样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主要为了表现什么主旨?
【
交流点拨
】
要有鹏的精神,不断拼搏进取,要有鹏的气度,远大理想,要敢于展翅高飞,要有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笑看风云的胸襟。
(
二
)
写作借鉴
1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
2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
.运用大量寓言,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四、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短文,理解庄子说话的用意。
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都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安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也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第
2
课时
一、情景导入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还是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二、合作探究
(
一
)
文本探究
1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
交流点拨
】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交流点拨
】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
.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
交流点拨
】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
二
)
总结全文
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
《
庄子
》
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
《
庄子
•
秋水
》
,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三、迁移拓展
阅读
《
庄子小故事
》
,想一想庄子是如何对待生与死的?
庄子小故事
庄子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出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地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和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为什么要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