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作品
马丽华,女,1953年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毕业后
进藏,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
后任专职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
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
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1997年,作家出版社将《藏北游
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集出版,命名为《走过西藏》。这本
合集是马丽华最具代表性的文集。其中,《西部开始的地方》《北上无
人区》《文部远风景》《永远愉快的科加》《朝圣者的灵魂》等篇章
是其代表性作品。
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为长江的源头、神秘的雪域
高原,令人向往。以此为题,引人遐想,吸引读者。
中心意旨
课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
神奇瑰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
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
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文章共15段。第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
的景象。作者通过向导之口概括介绍了各拉丹冬的地貌、西北阴坡和
东南阳坡的不同,为下文做了铺垫。作者整体勾勒出各拉丹冬雪山变化
多端、神秘高峻的形象,描写了隆冬将尽时节各拉丹冬地区风云变幻、
严寒依旧的环境特点。
第3—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先写驻地条件
的艰苦和高山缺氧带来的痛苦,但雪山壮丽的景色、人与自然的互动冲
淡了作者身体的苦痛,在砾石堆上远望到的冰雪世界则让作者由衷地赞
美了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忍受着身体的痛苦,作者近望冰山,大笔勾
勒出冰山的千姿百态
,
也叙述了在探险中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作者重点
描写了置身于冰窟的所见所闻
:
纷纷扬扬的雪粒、漂亮的冰体、冰山上
纵横的裂纹、太阳下的冰世界、呼啸的风。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邈远
的思绪,慨叹大自然的永恒与伟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永恒壮美的各拉
丹冬雪山、冰河、冰塔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第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虽然在冰河上行走艰
难,常常要爬行甚至翻滚,作者的体力也渐渐不支,但所有人都还在探
寻、考察,人类的探索精神在自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然后,作者
写到长江源头的流水声,让人仿佛听到了伟大乐章的精彩序曲。最后一
句独立成段,以极其平实、简洁的语言收束全文。
2.移步换景
从整体来看,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处的两句话浓缩了作
者的行踪,也点出了文章的详略,即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较详),
到驶过冰河(较略),最后进入冰塔林(最详)。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
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
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
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
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
山的裂纹、皱褶,有着“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有如“琼瑶仙境”,在阳
光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作者笔下的景物各有特点,共同营造出
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突出表现了各拉丹冬地区的原始风景给
人带来的精神震撼和心灵触动,令读者心驰神往。
3.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整体来说比较平实、自由、随性,有些句子简洁而形象,如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
吁”;有些句子则亲切自然,如“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
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但是,作者在锤炼语言方面其实很下功夫。如描写冰体:“挺拔的,敦实
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
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短促的
句子节奏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最后部分节奏放
缓,形成一种张弛结合的音乐美,让句子又融入段落主体比较舒缓的节
奏中去。又如描写在砾石堆上见到的冰雪天地:“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
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
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大笔挥洒,如同印象派
的画作,同时又包含着自然的哲理和对自然的崇仰,句子有分量,耐咀
嚼。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不少幽默的句子,如描写自己由于病痛而行动
迟缓“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描写自己拍摄冰山时“脚下一滑,
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等等,透露出作者乐观、坚强的精
神。这些精彩的描写句、精练的哲思句、幽默的点染句在文中俯拾皆
是,形成了文章审美的聚集点,调节着全文的节奏,闪烁着思想、情感、
精神的火花,使全文既流畅自然,又张弛有度,平易处读来轻松自如,锤炼
处则需细细品味,很能吸引读者。
重点难点
1.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的身体状况,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使
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见者”,体会到她身上的乐观与坚
强,阅读感受也更亲切、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
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
文中写到作者身体状况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从疼痛发烧,到高原反应外
加新伤剧痛,再到身体与精神极度痛苦甚至麻木。随着身体状况的恶
化,作者的内心体验也发生着变化:最先还有心思担心身体的不适会不
会影响自己的心态;不久就体验到高原冰河的环境艰险,哀叹“我要死
了”;最后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衰竭”,甚至想到就在此地长眠。与此
同时,作者观景时的思绪也在发生变化:远观、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
物主的创造力;由眼前的景物想到寒风的永恒、冰体的改变和冰川的消
长;想象长江源头的流水将演绎出宏伟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
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
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这
样的“悖反”使文章产生了独特的内在张力,值得细细品味。
从文章的整体审美特征的角度来看,在展现各拉丹冬的大美的同时,呈
现出苦难美和悲壮美。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心灵的行走,做该做的
事情,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这种美并没有采用悲
剧“对抗—毁灭”式的呈现方式,却因女性作家细腻的表述而显得真切
动人。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反复叙写身体的痛苦,其实也是表达敬畏自然的一
种方式。不断加重的身体痛苦,其实也是理解、体验自然的一种方式,
对各拉丹冬这样原始的自然来说,甚至是必需的方式。人的痛苦在伟大
而恒久的自然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2.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无论是简笔勾勒、大笔涂抹还是详细描写,都重在写神而非绘形。作者写各拉丹冬雪山的变化多端、难现尊容、男性气质,寒风的“漫不经心”、永不懈怠,冰体的奇形怪状,冰下流水的一往无前,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因为原始的景物不易做具体细致的“绘形”;另一方面是因为藏北的雪山冰河本就容易引发人们的崇仰。
与上述特点相对应的是作者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
的描写融在一起,文中有不少“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
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这样的句子。
作者在把主观与客观交织融合时,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
上的延展:或感慨于自然历史的无尽(写冰河上的风),或畅想眼前奇景的
形成过程(写冰塔林、冰川),或联想当下景物的“未来”(写冰下流
水)。这样的写法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了文章独特的韵味,同时还
能引发读者的遐思迩想,使读者能更好地沉浸到文章营造的境界中去。
[虔诚·虔敬]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恭敬”的意思。虔诚:恭敬而有
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如: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虔敬:恭敬。如:他
对老师的态度是虔敬的。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
文对人和事的描绘与叙述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
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真挚的感情。
抒情散文是指注重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这
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述,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
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即使描写的是
自然风物,也赋予了其浓厚的思想感情。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随电影摄(niè)制组走向各拉丹冬。
B.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
C.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yū yū)。
D.慢慢从砾(lè)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答案
B A.摄shè。C.吁吁xū xū。D.砾lì。
·
·
·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查热。
B.我们搭起牛毛帐蓬。
C.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D.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采夺目。
答案
C A.查→察。B.蓬→篷。D.采→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B.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指破坏景观的种种行为)
C.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震
……
(形容很
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
D.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这里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答案
B “大煞风景”比喻在高兴的时候使人败坏兴致。
·
·
·
·
·
·
·
·
·
·
·
·
·
·
·
·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是琼瑶仙境,
的晶莹和洁白。
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
万年来
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
。
A.肃穆 永恒 漫不经心 懈怠
B.静穆 永恒 漫不经心 懈怠
C.肃穆 永远 随心所欲 停歇
D.静穆 永远 随心所欲 停歇
答案
B 细读选文,根据语境和词义做出判断。肃穆:严肃而恭敬,形
容气氛、表情等。静穆:安静庄严。永恒:永远不变。永远:表示时间长
久,没有终止;指永久的未来。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随心所
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懈怠:松懈懒惰。停歇:
停止;停止行动而休息。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住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
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
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明媚( ) ②风云变幻( ) ③磅礴( )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 改为
② 改为
(3)“秋高气爽”的意思是:
·
·
·
·
·
·
答案
(1)①mèi ②huàn ③bó
(2)①住 驻 ②嶂 障
(3)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解析
(1)“礴”应注意声调,不读bō。
(2)对于音同形近的字,可根据形旁推断字义,进而判断书写是否正确。
(3)注意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不可望文生义。
2.选词填空。
(1)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
(景观 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2)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
(凄凉 悲凉)。
(3)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
(领教 领会)了
一番。
答案
(1)奇观 (2)凄凉 (3)领教
解析
(1)景观: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2)凄凉:寂寞冷落(多形容环境或景物)。悲凉:悲哀凄凉。
(3)领教:体验;经受。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
(恭敬而有诚意)
B.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
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C.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有意显示、炫耀
自己的本领)
D.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
了面。(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答案
B 应根据具体语境解释词语。此处“风景”应指兴致。
·
·
·
·
·
·
·
·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B.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C.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条件之一。
答案
D 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2.下面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B.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
C.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D.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答案
A A项使用的是记叙,其他三项使用的是描写。注意表达方式
和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
现手法指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抑扬等。
3.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
②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③我就更不在话下了。
④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⑤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正确的顺序是:
答案
②⑤④①③
解析
先交代地点,搭帐篷住下,然后再提喝水的问题,所以前两句顺序
就是②⑤;①句“不很适应”应紧接④句,③句“我就更不在话下了”
是紧承①句。所以顺序是②⑤④①③。
4.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答案
C A.这幅作品题的是“长江颂”。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行
书。D.作品中的“颂”是繁体字,没有错误。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B.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
C.“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D.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答案
B “老远喊我”后面的逗号应为冒号。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
雕塑感。
B.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
了。
C.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
肩。
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答案
B A项使用了比拟和比喻;C、D两项使用了比喻。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B.到长江源头探险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就曾摔倒在冰河上,摔断了尾椎
骨。
C.文中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
赞美。
D.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找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答案
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注意把握关键情节,
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
逐项进行分析。D项理解分析错误,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并没有找
到贝壳、植物的化石。
(2017北京昌平二模,1—6)在“览祖国山水,寻华夏文明”的语文综合实
践活动中,某小组计划制作一本宣传图册,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
准备和校验工作。(20分)
1.(★★☆)下面是几幅泰山的摩崖题刻。请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泰山气
势磅礴、地位崇高的作品作为宣传画册的封面,并结合其书体特点及题
刻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
你选择:第
幅
理由:
答案
一 楷书笔画平正,结构整齐,给人庄重之感,用楷书书写“五岳
独尊”这几个字,更能表现泰山雄浑气势和特殊地位。
解析
“五岳独尊”最能体现泰山气势磅礴、地位崇高,因此选第一
幅。阐述理由时应紧密结合书体特点及内容。
2.(★★☆)小组成员给下面一段描写漓江山水的文字附上了几句赏析
的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
色的变化要生动得多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
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
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
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一只小小的渔舟,
从岸边溪流里走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
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
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这时我想,这难道不是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
雨江南》吗?
A.选段开头把从桂林到阳朔的景比作“画卷”,形象地概括出了桂林山
水的美。
B.选段中运用“打着
……
”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雨的细密,衬托了漓江
的静美。
C.选段中用“走入”一词,让小小的渔舟有了人的情态,为美景增添了
生气。
D.选段结尾处语气强烈,意在强调要把眼前的景和李可染的画作相提并
论,一求高下。
答案
D “一求高下”理解有误。这是一个反问句,含有肯定的意思,
意在强调眼前的景像李可染的画。
3.(★★☆)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
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
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胸藏
,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答案
A 根据诸葛亮的生平可知,隆中对策,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东
连孙权(吴国);八阵图是其一生心血,他事事谨慎,亲力亲为。再根据对
联特点,可以判断上联空为“三分鼎”,下联空分别为“八阵图”“东
连吴”“谨慎”。
4.(★★☆)宣传图册中还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字,请你仔细研
读,完成(1)—(3)题。(6分)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崇尚山水自然的庭院空间
中,水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可见,庭院中对水的
经营,是
符
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
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觉到开朗
宁静,而分散用水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
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一
般庭院规模较小,以聚水为主。庭院规模不大,利用曲折分散的水体来
营造和丰富空间层次。而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则采用带状或聚散结合
的水池构图以求空间的丰富。
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
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
,妙在
。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
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
应
用于园林的装
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
区
分成了不同种类,
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
料。“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历代的造园家
们都十分讲究叠石技巧。根据石头的天人造型,用各种奇巧的手段,将
石块堆砌组合成假山景观。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符合(fǔ)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
·
B.符合(fǔ)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
C.符合(fú)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
D.符合(fú)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B.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C.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D.自然天成 千姿百态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第一段中“经营”一词的意思。(2分)
答:
答案
(1)D (2)B
(3)这里是指对庭院中水系的布局、规划。
·
·
·
·
·
·
解析
(1)“符”易错读为fǔ;“应”是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平时要注
意字的笔顺。
(2)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自然天成:不经人力干预,天
然生成形成。
(3)“经营”是多义词,应结合语境解释。
5.(★★☆)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小组成员想对参观污水处理
厂的活动进行报道,并准备将文字稿放到宣传册中。下列标点修改不正
确的一项是(2分)( )
①3月22日是“世界水日”。②我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
下走进了学习实践基地——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以《留住绿水青
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③同学们走进厂区,参观雨水
收集装置、污水处理池等
……
④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污水处理
过程,学习了节水知识,增强了爱水意识。⑤活动结束后,大家还纷纷表
示——爱护环境,就要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人人争当“节水宣传员”。
A.第②句中的破折号换成冒号。
B.第②句中的书名号换成引号。
C.第③句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
D.第⑤句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
·
·
·
答案
A 第②句中破折号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指出学习实践基地就
是“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而冒号一般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总括语的
前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括上文。
6.(★★☆)表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文不胜枚举,小组成员选取
了一些古人的作品,设置成了竞答题目,请你完成(1)—(3)题。(5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
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
生、社会的思考。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并说出带给你的思考。
句子:
,
。
思考:
答案
(1)山岛竦峙 (2)黄鹤一去不复返
(3)(示例)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考:这两句诗让我想到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
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积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于富有哲理的
句子应结合人生、社会,谈自己的看法。
1.(2018青海西宁二十一中月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
误的一项是
( )
A.上车的人十分多,大家在推推搡搡中前进。
B.颐和园的长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画廊。
C.李明最近沉迷游戏,无心学习,作业上络绎不绝地出现错误。
D.部队一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就忙着安营扎寨。
答案
C A.推推搡搡:形容乱推乱搡。B.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
相符合。C.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D.安营扎
寨: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
·
·
·
·
·
·
·
·
·
·
·
·
·
·
·
2.(2018广西南宁四十九中月考,5,★☆☆)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
体的一项是
( )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
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
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
呀!”
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
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答案
B A.家父:谦辞,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C.高足:敬辞,赞扬别人弟子本领高强。D.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3.(2017重庆南岸期末,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
(4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人生启示:
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
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
;
,
。
答案
(示例)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落叶在风中
飞舞 是为了展示美妙的舞姿
解析
注意修辞和句式。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是:
××
在
……
,是为了
……
。
(2018福建中考,10—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好沉的一抔土
石 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
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
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
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
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
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
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
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
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
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
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
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
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
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
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
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
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
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
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
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
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
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
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
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
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
浪
……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
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
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
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
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
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
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
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
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
·
·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
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
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
(3分)
(2)赏析加点词语:
(3分)
·
·
·
·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
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
答案
D 文章虽有叙事,但主要写“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没有
议论,语言特点也不是“朴素”。
2.
答案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
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段落的作用,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一般起领
起下文的作用;在文章的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一
般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等作用。答题方向一般是“内容
上+结构上”。第②段强调印象中的黄河口土质,紧承上文,与第③段写
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3.
答案
(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
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
出高粱的壮硕。
(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
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解析
(1)赏析句子,一般的答题格式是“修辞手法+具体展开+作用+情
感”。原句明明是写高粱穗,却将它比作锣鼓槌,所以很明显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另外“擎”字是“往上托;举”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写出高粱的壮实、有力。
(2)赏析关键词,一般的答题格式是“词本义+词文中义+内容+人物形
象”。“腾出”是在写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本义是
飘着降落下来,而文中是在写珍鸟,所以可以看出珍鸟非常的轻盈。
4.
答案
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
指日可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第⑨段最后一句写道:“攥得好苦!”第⑩段首句便是:“但不论
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这里就已经告诉我们:“沉重
的历史已经过去。”而当“我”听到王总坚定的话语,那么坚定,充满
信心,是因为“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最
后一段“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即写出未来新
洲的美好指日可待。答案在文中的第⑨—
段,比较容易确定位置,比
较难的是需要考生自己去整合归纳。
5.
答案
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
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意思答
对即可)
解析
根据第⑦段“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
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
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
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
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
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归
纳概括即可。
1.(2018浙江义乌中考,20,★★☆)今年暑假,小乔初中毕业了,爸爸计划
带他去自驾旅游。小乔在《世界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很
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服他爸爸参加这个活动。(120字左
右)(8分)
招 募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冰火之旅”河西走廊科普活动
探险不冒险 一场梦境之旅
2018年7月15日—2018年7月23日
活动地域:河西走廊祁连山(七一冰川 老虎沟冰川)
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
库木塔格沙漠、罗布泊、哈密、大海道
带队领导:李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随队科学家:吴建军(沙漠学家) 井哲帆(冰川学家)
活动费用:8700元/人 集合地点:嘉峪关 活动形式:汽车自驾(车辆自备,当地方便租车,费用自理)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客服微信:微信号kxtx1000
注:报名截至6月20日,限额30名。
答:
答案
(示例)叔叔,这个活动值得一去。它是由专业的机构组织、专业
人士带队的,能在不冒险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而且它是一个
科普活动,在行程中有沙漠学家和冰川学家随行,他们能结合活动地的
冰川、沙漠作科学、专业的讲解,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很适合学
生。
解析
写劝说语时,要围绕广告中的带队领导与科学家对安全方面的保
障,做到让小乔的爸爸放心。同时,说明白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影响。在
表达时,理由要充分,语言要亲切,符合人物身份。
2.(2017浙江宁波中考,1,★☆☆)读下面这节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宁波,宁波
三江六塘河,是你的脉搏
那时,无数的船jiǎng(1)
,拍打先民的海涂湖泊
激荡历史的漩wō(2)
东海的独木舟,在七千年前就集体歌唱
它认得海上丝chóu(3)
之路荡漾的轻放
认得越人龙腾虎yuè(4)
,飞渡劈波
古老的意志穿越死亡
开出生生不息的花朵
答案
(1)桨 (2)涡 (3)绸 (4)跃
解析
“桨”不要错写成“浆”;“涡”和“绸”,分别与“水”和
“丝”有关,所以是“氵”和“纟”旁。“跃”,本义为“跳”,所以是
“足”旁。
2016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三峡国际旅游节”即将到来之际,虹影
中学准备开展“走近三峡话风光”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
面的任务。
1.[发短信,赞三峡]假如你是本年度旅游节的特邀嘉宾,请你为“三峡国
际旅游节”开幕拟写一条手机短信以示祝贺。
答:
2.[听歌曲,悟内涵]“船过西陵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一声
的号子,我一身的汗!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胆!”这是流传在巍巍三峡的
一首《船工号子》,从这铿锵有力的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呢?请简要写
一写。
答:
1.
答案
(示例)三峡风光,险峻秀丽,闻名中外,享誉四海,祝“三峡国际
旅游节”圆满成功,愿三峡风光常驻人们心中!
解析
扣住题中“祝贺”这一关键词来写短信,表达对三峡风光的赞美
和对旅游节成功举办的祝愿。
2.
答案
(示例)峡江两岸的人民质朴、憨厚、勤劳、勇敢,他们长年累
月不辞辛苦地劳动着,历经世事沧桑,演绎着一部部辛酸史。但是他们
勇于抗争,骨子里镌刻着坚强。这首《船工号子》唱出了三峡人民的心
声,唱出了三峡人民的精神。
解析
联系歌词中的“我一身的汗”“我一身的胆”等语句
,
从“不辞
辛苦”“勇于抗争”等角度来感受三峡人民的精神面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业
的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大众旅游”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每逢旅游
旺季,热门景点人多拥挤,游客乱扔垃圾、随手涂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
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天价鱼”,众多旅游地商户都将游客当作了
“待宰肥羊”;不合理低价团、强迫和诱导购物等消费陷阱屡禁不止。
针对这样的现象,请你对旅游者、导游以及当地旅游部门各说一句话。
(1)对旅游者说:
(2)对导游说:
(3)对当地旅游部门说:
答案
(示例)(1)亲爱的游客,在观赏美景的时候请别忘了留下您的美德。
(2)导游,您好,能和游客相遇是一种缘分,请珍惜这一缘分,莫设“消费陷
阱”坑游客。
(3)旅游部门的领导,你们好!游客能来咱们这里旅游,就是对咱们工作最
大的支持。作为主人,咱们应将热情好客体现在有效管理中,不要让一
些不文明的“宰客”行为吓跑了游客。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不同的说话对象,要有不同的重
点。对游客,应侧重提醒文明出游;对导游,应提醒其不要设“消费陷
阱”;对当地旅游部门,应提醒他们做好旅游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
不管针对哪个说话对象,都要有称呼,有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