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
.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
2
.
理解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
.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
二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
.
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森林面积缩小
、
草原退化
、
生物多样性锐减
、
水土流失
、
湿地干涸
等。
2
.
我国存在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的原因
:
地域广大
,
受季风气候影响
,
由北向南、从东到西
,
气候
和
地势
差别明显。
3
.
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自然和人为
的原因
,
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表导读
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
教材图
4.16)
这幅图主要用来说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分布
,
从生态环境的类型、分布等方面
,
说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
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该图可以看出
,
我国生态问题的分布特征为
:
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危害程度大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大于人口稀疏区。
一
二
图
中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成因如下
:
A
区处于大兴安岭两侧
,
属半干旱地区
,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严重
,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
草地退化严重
,
原因是降水较少
,
气候较干
,
过牧严重。
C
、
D
、
E
区处于丘陵山区
,
人口密集
,
过垦严重
,
其中
D
、
E
区降水丰富
,
土壤侵蚀严重。
F
区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
地质条件复杂
,
过垦、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
,
致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G
区处于青藏高原
,
属高寒地区
,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
生态十分脆弱。
一
二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
.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
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
对资源采取
掠夺
式、
粗放
型开发利用方式
,
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3)
由于
监管
薄弱
,
执法不严
,
管理不力
,
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4)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
投入
不足。
一
二
2
.
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
重点
生态
工程取得进展
,
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
(2)
长江、黄河上中游
水土保持
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
重点地区
天然林资源
保护和
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开始启动。
(4)
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5)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
生态
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
环境保护
法制
建设逐步完善。
一
二
归纳总结
图解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
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我国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
,
生态系统也不同
,
所以各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明显的差异
,
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1
.
森林破坏
: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
:
①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
②
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
;
③
华南的福建、江西、台湾等省的山区。对森林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这三大林区
,
所以森林的破坏也就主要出现在这些地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相比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
如下图
。
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
2
.
草原破坏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我国草原分布在非季风区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山地
,
这里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牧业
,
人口增加导致不合理利用草原的现象日益严重
,
严重超载
、
管理不善、投入不足、滥垦等导致草原破坏
,
退化、沙化现象严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
.
土壤侵蚀
: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土壤侵蚀地区分布在植被保护差、降水集中、地表崎岖的地区。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等原因
,
水土流失严重。东南丘陵由于人口密集
,
对土地压力大
,
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
降水多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的影响
,
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4
.
生物多样性锐减
:
主要分布在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由于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相对较多
,
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
物种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
,
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严重的地区。
5
.
湿地萎缩
:
主要在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
由于开发
“
北大荒
”,
对三江平原的湿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国人口多
,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
,
所以在湖滨、海滨地区经常会出现围湖造田和填海造陆的现象
,
所以也导致了湿地的大量减少和萎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1
】
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
(1)
说出
A
区域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
、
C
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
,
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
比较
D
、
E
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
第
(1)
题
,A
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
,
这里人口密集
,
过垦严重
,
降水丰富
,
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第
(2)
题
,
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
,
但
B
地更严重些
,
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第
(3)
题
,D
区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
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E
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
地质条件复杂
,
土壤易受侵蚀
,
该地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
答案
:
(1)
土壤侵蚀。石漠化
(
或土壤贫瘠
)
。
(2)B
。地形起伏大
,
土层薄
;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
,
经济发达
;
土地生产能力高。
(3)D: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
:
总体在恶化
,
局部在改善
,
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
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179.4
万平方千米
,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7%
。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
,
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
.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
149
万平方千米
,
约占国土面积的
15.5%
。
20
世纪
80
年代
,
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
2 100
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
.
草原退化加剧
20
世纪
70
年代
,
草场面积退化率为
15%,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已达
30%
以上。
21
世纪初
,
我国
90%
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
,
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
1.8
亿公顷
,
并以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
,
牲畜过载
,
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
.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
,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
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
,
绝大多数国有森林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5
.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
,
我国的植物物种中
15%~20%
处于濒危状态
,
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多达
4 000~5 000
种。近
30
多年来资料表明
,
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
,
种群数量锐减。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
312
种
,
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
354
种。
6
.
地下水位下降
,
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
,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
,
在北方地区形成
8
个总面积达
1.5
万平方千米的超采区
,
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
12
厘米。
1949
年以来
,
我国湖泊减少了
500
多个
,
面积缩小约
1.86
万平方千米
,
占现有面积的
26.3%,
湖泊蓄水量减少
513
亿立方米
,
其中淡水量减少
340
亿立方米。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7
.
废渣存放量过大
,
垃圾包围城市
我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
5
亿吨
,
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
8
.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和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
,
也给农村带来更大范围的污染
,
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
1978
年以前
,
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化肥、农药等
;1978
年以后
,
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2
】
读
“
我国轮廓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1)
以甲为代表的
“ ”
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人为原因主要有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
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
,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
(3)
乙为低山丘陵地区
,
多雨
,
加之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
,
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4)
图中
1~8
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
(5)
图中
A~F
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
,
冬季采暖期长
,
重工业集中
,
环境污染以
污染最为突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
第
(1)
题
,
甲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
这里由于气候干旱、多大风
,
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
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第
(2)
题
,
丙为四川盆地
,
这里由于地形闭塞
,
气候湿润多雨
,
加之大气污染严重
,
是我国的重酸雨区。第
(3)
题
,
乙为我国的江南丘陵地区
,
这里主要的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
,
与这里人类的不合理耕作及过度砍伐森林有关。第
(4)
题
,1~8
城市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
淡水资源短缺是当地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其成因与当地降水偏少且变率大、河流径流量小有关。第
(5)
题
,A~F
各城市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
这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
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
(1)
荒漠化 气候干旱、多大风
,
太阳辐射强烈
,
地表疏松
,
植被稀疏 滥垦滥伐滥牧
,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
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天然气为主
(3)
不合理耕作
,
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
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
降水偏少且变率大
;
河流径流量小。
(5)
燃煤 空气
(
大气
)
1
2
3
4
5-6
7
1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
,
盆地地形
B.
青藏高原地势高
,
人口稀少
,
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
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解析
:
四川盆地的酸雨危害属于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环境问题
;
青藏高原南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
;
西北干旱
、
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是
草地退化和土壤侵蚀
;
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
原因主要是过垦、过伐、过牧。
答案
:
D
1
2
3
4
5-6
7
2
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
对应正确的是
(
)
A.
内蒙古草原
——
光热不足
B.
青藏高原
——
高寒气候
C.
黄淮海平原
——
森林砍伐
D.
西北地区
——
矿产开采
解析
:
内蒙古草原、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为气候干燥和过度放牧
;
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为降水较少、人口密集和过度垦殖。
答案
:
B
1
2
3
4
5-6
7
3
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B.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海南及新疆等地
C.
扩大自然保护区
,
建立生态走廊
,
采育结合
,
合理放牧
,
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D.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
:
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大兴安岭西侧
;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的半干旱草原地带
;
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
答案
:
D
1
2
3
4
5-6
7
4
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重点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黄土高原地区
:
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
,
保持水土
B.
东北地区
:
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
黄淮海地区
:
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
“
鱼塘
—
台田
”
模式
D.
西南地区
: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解析
:
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
东北地区应注意对荒地的保护
;
黄淮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
,“
鱼塘
—
台田
”
模式是黄淮海平原治理低洼地的模式
,
盐碱地的治理需要调控水盐运动等
;
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
,
再加上降水较多
,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
,
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成为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重点。
答案
:
D
1
2
3
4
5-6
7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代表我国的
“
三北
”
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表
,
完成第
5~6
题。
1
2
3
4
5-6
7
5
表中代表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
三北
”
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
,
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
防风固沙
B.
保持水土
C.
净化空气
D.
涵养水源
解析
:
第
5
题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在四个防护林中
,
甲的面积最大
,
为
“
三北
”
防护林
;
乙次之
,
为长江流域防护林
;
丁的面积最小
,
应为珠江流域防护林。据此可得出答案。第
6
题
,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
,
加上春旱现象严重
,
沙尘暴现象时有发生
,
因此该地的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答案
:
5.C
6.A
1
2
3
4
5-6
7
7
下图为
“
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
”,
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
近年来
,
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
,
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
2
3
4
5-6
7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不同植被距海远近、地形起伏和图例可以得出
,
甲地地势起伏大
,
植被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乙地植被在沿海的平原地区
,
主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
;
而丙地植被在沙质海岸上
,
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第
(2)
题
,
根据题干得知
,
该地位于华北沿海地区
,
气候较干旱
,
特别是春季蒸发旺盛
,
而且是荒草地
,
如果将荒草地开垦为耕地
,
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
答案
:
(1)
甲
:
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
乙
:
降低风速、阻挡
风沙
。
丙
:
固沙阻浪。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
土地盐碱化
;
水污染。
(
答出两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