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鲁迅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情境导入
欣赏戏曲,导入新课
那夜的戏好看吗?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船头看戏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
“
我
”
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
“
老旦
”
,然而
“
老旦终于出了台
”
,并不停地唱着。
不爱看。表现:戏子的脸都渐渐的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打哈欠、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各管自己谈话。
月夜归航
2.
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
“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正面、侧面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超。
归航偷豆
3.
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
“
偷
”
。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
“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
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走近人物
评人物,简笔式速写
课文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用“我喜欢文中的
XX
(人物),因为他(他们)
……
(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
……
(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双喜是一个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充满自信,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孩子们的当然领袖。
⑹双喜送我回到家,
“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
”
⑴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聪明
⑵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
;
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⑶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聪明、细心。
⑷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考虑事情周到。
⑸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考虑事情周到。
做事有始有终。
⑺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反应灵敏。
双喜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豆好:
“
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
⑴
“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
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
这是应该的。
”
还问
“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淳朴、好客。
好强。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六一公公
那夜的豆好吃吗?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
说明甜蜜的童年
回忆一直珍藏
在作者的心里。
表达了对美
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
是童年那段天真
烂漫自由有趣的
生活的标志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
“
我
”
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了劳动人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
——
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课后作业
1.
识记本文的生字词。
2.
摘抄本文景物描写的句子。
3.
写一篇短文,题目是
《
童年趣事
》
。
要求:(
1
)以记事为主,但一定要把与事有关的人写
好;(
2
)事情的发生、经过、结尾要写清楚,重在经
过上,要写得比较具体;(
3
)要扣住“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充分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