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的期盼
(节选)
学习目标
1
.学习记者精心设计问题的能力,语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理解“精神赡养”的深刻内涵和树立关爱老人的精神理念。
严峻
(
)
赡养
(
)
唧唧喳喳
(
)
拎着
(
)
空巢
(
)
呼吁
(
)
融洽
(
)
唠叨
(
)
伺候
(
)
承载
(
)
jùn
shàn
jī
zhā
līn
cháo
yù
qià
Láo
dɑo
cì
zài
检查预习
1
、
为什么以“白发的期盼”为题?
“白发”是指老年人,“白发的期盼”形象而准确地表明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与渴盼,从而引导听众深刻思考,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资料丰裕的社会形势下,该如何赡养老年人。
倾听新闻,走进文本
2
、“精神赡养”
包括哪些内容?
“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3
、阅读从
(
“
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录音
”
)
到结束,回答下列问题。
(1)
高先生和吴老师两人的精神需求是什么?两位老人在对待后代上有什么共同点?
①
他们需要的都是人伦之乐。
②
两位老人对后代都很宽容。高先生理解孙子学习对他一生的重要,以养鸟的方式克服对孙子的思念;吴老师有病也不告诉在美国的两个女儿,原则上不拖累子女。
(
2
)
如何理解
“
父母在,不远游
”
的观点?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古人行孝的标准,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离家远游,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离开父母身边,就要让父母知道你所去的地方。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告诫中青年子女应该知道孝顺父母,时时关心父母,并非强调是否真的“远游”的形式问题。
4
、“
当我把话筒从老年人转到他们的子女
——
当今的中青年人面前时,我听到了无奈的声音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中青年人对
“
老人的精神赡养
”是什么
态度?
毛女士和陈先生代表中年人,他们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没有高度重视;大学生代表青年,他们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持漠视、淡然的态度。
1
、造成老年人
“精神赡养”
缺失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时代的变化。传统中国家庭的赡养模式是在农业社会中形成的。那时候人们守土为重,形成大家族,以不流动为前提。而今,是以人口流动为特征,现代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已威胁到传统伦理道德。
探究讨论
2
、
《
白发的期盼
》
的结尾有什么妙处?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
(
出拨电话、通话声
)
儿:妈,是我。妈:你怎么样?”
“情到浓时人憔悴,爱到深处心不悔。”可以说
《
白发的期盼
》
播到这里,已情到浓时,作品以声传情,体现了广播人“视声音为生命”的极致追求。同时,作品以一个对话的细节体现了母爱的高尚:儿子平淡的回答与母亲深深的关切,揭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让听众心颤之触动如余音绕梁,久久萦回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