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B版数学选修4-5课件3.1 数学归纳法原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人教B版数学选修4-5课件3.1 数学归纳法原理》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 . 1   数学归纳法原理 1 .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 2 .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 . 3 .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 1 . 归纳法 由有限多个个别的特殊事例得出 一般结论 的推理方法 , 通常称为归纳法 . 名师点拨 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 , 归纳法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 (1)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部分 ( 而不是全部 ) 特例得到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 不完全归纳法所得到的命题不一定是成立的 , 但它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 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 是发现数学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 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 (2)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 ( 有限种 ) 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 又叫枚举法 . 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 , 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 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不多时 , 采用完全归纳法 . 【做一做 1 - 2 】 从 1 = 1,1 - 4 =- (1 + 2),1 - 4 + 9 = 1 + 2 + 3,…, 猜想第 n 个式子为       .  2 .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 , 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数 n 0 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时 , 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 (1) 证明当 n=n 0 时命题成立 ; (2) 假设当 n=k ( k ∈ N , 且 k ≥ n 0 ) 时命题成立 , 证明当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 完成两个步骤后 ,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 n 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 数学归纳法 . 名师点拨 1 . 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 只完成步骤 (1) 而缺少步骤 (2), 就作出判断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 因为单靠步骤 (1), 无法递推下去 , 即 n 取 n 0 以后的数时命题是否正确 , 我们无法判定 . 同样 , 只有步骤 (2) 而缺少步骤 (1), 也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 缺少步骤 (1) 这个基础 , 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 , 步骤 (2) 也就没有意义了 . 2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 , 即 n=k+ 1 时为什么成立 ? n=k+ 1 时成立是利用假设 n=k 时成立 , 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 n=k+ 1 时命题成立 , 而不是直接代入 , 否则 n=k+ 1 时也成假设了 , 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 3 . 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 , 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做一做 2 - 1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相互依存 , 缺一不可 B.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C.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 , 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 D. 数学归纳法中第一步必须从 n= 1 开始 答案 : D 故当 n=k+ 1 时 , 不等式成立 . 上述的证明过程中 , 不正确的一步的序号为       .  解析 : 在 (2) 中 , 由 n=k 到 n=k+ 1 的证明 , 没有用上归纳假设 , 故 (2) 错误 . 答案 : (2) 1 . 为什么数学归纳法能够证明无限多正整数都成立的问题呢 ? 剖析 : 这是因为第一步首先验证了 n 取第一个值 n 0 时命题成立 , 这样假设就有了存在的基础 . 假设当 n=k 时命题成立 , 根据假设和合理推证 , 证明出当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 这实质上是证明了一种循环 . 如验证了当 n 0 = 1 时命题成立 , 又证明了当 n=k+ 1 时命题也成立 , 这就一定有当 n= 2 时命题成立 , 当 n= 2 时命题成立 , 则当 n= 3 时命题也成立 ; 当 n= 3 时命题成立 , 则当 n= 4 时命题也成立 . 如此反复 , 以至无穷 . 对所有 n ≥ n 0 的正整数命题就都成立了 . 数学归纳法非常巧妙地解决了一种无限多的正整数问题 , 这就是数学方法的神奇 . 2 . 什么时候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证明时 n 0 是否一定要为 1? 剖析 : 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涉及正整数 n 的命题 , n 可取无限多值 , 但不能简单地说所有涉及正整数 n 的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 明 ( n ∈ N * ) 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 , 一般说来 , 从 n=k 到 n=k+ 1 时 , 若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 , 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较简单 , 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 .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时 , 要注意起点 n 并非一定取 1, 也可能取 2 等值 , 要看清题目 , 比如证明凸 n 边形的内角和 f ( n ) = ( n- 2) × 180°, 这里面的 n 应不小于 3, 即 n ≥ 3, 第一个值 n 0 = 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例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分析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关键是第二步 , 要注意当 n=k+ 1 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 n=k 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 , 增加了哪些项 , 减少了哪些项 , 问题就会顺利解决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四 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 2 】 求证 : a n+ 1 + ( a+ 1) 2 n- 1 能被 a 2 +a+ 1 整除 , n ∈ N * . 分析 : 对于多项式 A , B , 若 A=BC , C 也是多项式 , 则 A 能被 B 整除 . 若 A , B 都能被 C 整除 , 则 A+B , A-B 也能被 C 整除 . 证明 : (1) 当 n= 1 时 , a 1 + 1 + ( a+ 1) 2 × 1 - 1 =a 2 +a+ 1, 命题显然成立 . (2) 假设当 n=k ( k ∈ N * , 且 k ≥ 1) 时 , a k+ 1 + ( a+ 1) 2 k- 1 能被 a 2 +a+ 1 整除 , 则当 n=k+ 1 时 , a k+ 2 + ( a+ 1) 2 k+ 1 =a · a k+ 1 + ( a+ 1) 2 ·( a+ 1) 2 k- 1 =a [ a k+ 1 + ( a+ 1) 2 k- 1 ] + ( a+ 1) 2 ( a+ 1) 2 k- 1 -a ( a+ 1) 2 k- 1 =a [ a k+ 1 + ( a+ 1) 2 k- 1 ] + ( a 2 +a+ 1)( a+ 1) 2 k- 1 . 由归纳假设 , 得上式中的两项均能被 a 2 +a+ 1 整除 , 故当 n=k+ 1 时命题成立 . 根据 (1)(2) 可知 , 对一切 n ∈ N * , 命题成立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四 题型三 反思 证明整除性问题的关键是 “ 凑项 ”, 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因式分解等手段 , 凑出当 n=k 时的情形 , 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 3 】 平面内有 n 个圆 , 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 , 任意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点 , 求证 : 这 n 个圆将平面分成 f ( n ) =n 2 -n+ 2 个部分 ( n ∈ N * ) . 分析 : 因为 f ( n ) 为 n 个圆把平面分割成的区域数 , 那么再有一个圆和这 n 个圆相交 , 就有 2 n 个交点 , 这些交点将增加的这个圆分成 2 n 段弧 , 且每一段弧又将原来的平面区域一分为二 , 所以增加一个圆后 , 平面分成的区域数增加 2 n , 即 f ( n+ 1) =f ( n ) + 2 n. 有了上述关系 ,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证明可迎刃而解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证明 : (1) 当 n= 1 时 , 一个圆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 , 且 f (1) = 1 - 1 + 2 = 2, 所以 n= 1 时命题成立 . (2) 假设 当 n=k ( k ∈ N * , 且 k ≥ 1) 时命题成立 , 即 k 个圆把平面分成 f ( k ) =k 2 -k+ 2 个部分 , 则当 n=k+ 1 时 , 在 k+ 1 个圆中任取一个圆 O , 剩下的 k 个圆将平面分成 f ( k ) 个部分 , 而圆 O 与 k 个圆有 2 k 个交点 , 这 2 k 个点将圆 O 分成 2 k 段弧 , 每段弧将原平面一分为二 , 故得 f ( k+ 1) =f ( k ) + 2 k=k 2 -k+ 2 + 2 k= ( k+ 1) 2 - ( k+ 1) + 2 . 故当 n=k+ 1 时 , 命题成立 . 根据 (1)(2) 可知 , 对一切 n ∈ N * , 命题成立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 对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 可以先从有限情形中归纳出一个变化的过程 , 或者说体会出是怎样变化的 , 再去证明 . 也可以用 “ 递推 ” 的办法 , 比如本题 , 当 n=k+ 1 时的结果已知道 : f ( k+ 1) = ( k+ 1) 2 - ( k+ 1) + 2, 用 f ( k+ 1) -f ( k ) 就可得到增加的部分 , 然后从有限的情况来理解如何增加的 , 也就好理解了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易错辨析 易错点 :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时 , 两步缺一不可 , 且最易出错的地方是在第二步证明中未用归纳假设 . 【例 4 】 已知在数列 { a n } 中 , a 1 = 3, 其前 n 项和 S n 满足 S n = 6 - 2 a n+ 1 , 计算 a 2 , a 3 , a 4 , 然后猜想出 a n 的表达式 ,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 错解 : 当 n ≥ 2 时 , a n =S n -S n- 1 = 6 - 2 a n+ 1 - (6 - 2 a n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错因分析 : 本题在证明时出现的主要错误是未用归纳假设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1 2 3 4 5 1 下列代数式中 , n ∈ N * , 则可能被 13 整除的是 (    ) A. n 3 + 5 n B.3 4 n+ 1 + 5 2 n+ 1 C.6 2 n- 1 + 1 D.4 2 n+ 1 + 3 n+ 2 解析 : 当 n= 1 时 , 只有 D 项能被 13 整除 . 答案 : D 1 2 3 4 5 2 若凸 n 边形有 f ( n ) 条对角线 , 则凸 ( n+ 1)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 ( n+ 1) 为 (    ) A. f ( n ) +n+ 1 B. f ( n ) +n C. f ( n ) +n- 1 D. f ( n ) +n- 2 解析 : 从凸 n 边形到凸 ( n+ 1) 边形 , 对角线增加了 ( n- 1) 条 . 答案 : C 1 2 3 4 5 3 下列四个判断中 , 正确的是 (    ) A. 式子 1 +k+k 2 + … +k n ( n ∈ N * ), 当 n= 1 时为 1 B. 式子 1 +k+k 2 + … +k n- 1 ( n ∈ N * ), 当 n= 1 时为 1 +k 解析 : 对于选项 A, 当 n= 1 时 , 式子应为 1 +k ; 选项 B 中 , 当 n= 1 时 , 式子应为 1; 答案 : C 1 2 3 4 5 4 已知在数列 { a n } 中 , a 1 = 1, a 2 = 2, a n+ 1 = 2 a n +a n- 1 ( n ∈ N *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 4 n 能被 4 整除 , 假设 a 4 k 能被 4 整除 , 则下一步证明       .  答案 : a 4 k+ 4 能被 4 整除 1 2 3 4 5 5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 + 2 + 2 2 + … + 2 n- 1 = 2 n - 1 的过程如下 : (1) 当 n= 1 时 , 左边 = 1, 右边 = 1, 等式成立 ; (2) 假设当 n=k ( k ∈ N * , 且 k ≥ 1) 时 , 等式成立 , 即 1 + 2 + 2 2 + … + 2 k- 1 = 2 k - 1; 即当 n=k+ 1 时等式成立 . 根据 (1)(2) 可知 , 对任意正整数 n 等式成立 . 以上证明过程的错误是       .  答案 : 第 (2) 步未用归纳假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