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四节 入乡问俗
——
语言和文化
学习重点
1.
学习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
2
.
认识汉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
探究
·
体验区
探究疑难
体验“语”“文”魅力
考点
·
对练区
在演练中巩固
在运用中提升
内容索引
探究
·
体验区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为什么汉语和英语中对与
“
狗
”
有关的词语有不同的理解?
解引子
1
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汉语中与
“
狗
”
有关的词往往是贬义词,而英语中跟
“
狗
”
有关的词则不然。
答案
阅读
课堂活动
“
民以食为天
”
,思考:以饮食文化为例,谈谈汉文化对汉语言有着怎样的影响。
析活动
2
答案
汉语中常用跟
“
吃
”
有关的词语来描写人物形象
。
这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
“
民以食为天
”
,
常用跟
“
吃
”
有关的词写人物
,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用跟
“
吃
”
有关的词语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类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第二类是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第三类是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
跟
“
吃
”
有关的词语之所以可以用来描写人物,是因为这些词语的借代义或比喻义可以表现人的某方面特征。
总之,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关于
“
吃
”
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
1.
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知要点
3
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也支配着民族语言的特点。
(2)
民族文化是语言的根,反过来,语言也承载着民族文化。
(3)
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①
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汉、英语中对亲属的称谓不同。汉语中的表亲关系非常明确,分得很细,这与民族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②
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如
“
冰
”“
玉
”
在中国人眼中代表高尚和纯洁,而在外国人眼中则不然。
③
在语言和表达上,中国人有对己谦对人恭的表达习惯,外国人则没有。
2.
汉语中常用的谦辞和敬辞有哪些?
答案
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则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
“
家大舍小令外人
”
,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
“
家
”
,如家父
(
家严
)
、家母
(
家慈
)
、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
“
舍
”
,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
“
令
”
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
“
家
”“
舍
”“
令
”
外,谦辞还有
“
小
”
(
如
“
小女
”
,称自己的女儿
)
、
“
拙
”
(
如
“
拙见
”
,称自己的见解
)
、
“
鄙
”
(
如
“
鄙见
”
,称自己的意见
)
、
“
寒
”
(
如
“
寒舍
”
,
称自己的家
)
、
“
愚
”
(
如
“
愚见
”
,
称自己的意见
)
等等
。
常见的敬辞有
“
贵
”
(
如
“
贵庚
”
,称别人的年龄
)
、
“
大
”
(
如
“
大作
”
,
称对方的作品
)
、
“
高
”
(
如
“
高见
”
,称对方的见解
)
、
“
贤
”
(
如
“
贤弟
”
,
称比自己小的男子
)
、
“
尊
”
(
如
“
尊姓
”
,问对方的姓
)
、
“
光
”
(
如
“
光临
”
,称别人的到来
)
、
“
拜
”
(
如
“
拜托
”
,托人办事
)
、
“
赐
”
(
如
“
赐教
”
,请求别人给予指教
)
、
“
雅
”
(
如
“
雅正
”
,表示请对方指正
)
、
“
惠
”
(
如
“
惠顾
”
,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
、
“
鼎
”
(
如
“
鼎力
”
,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
测基础
4
1.
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产生不同民族语言差异的根源。
B.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
民族语言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渗透于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D.
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是表面的,其实质是一样的。
答案
解析
√
语言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
2.
根据下列加颜色词语带有的文化内涵判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
青梅竹马
,形影不离。
B.222
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当
豆蔻年华
。
C.
他们两人同坐一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算是
相敬如宾
了。
D.
误会消除了,夫妻俩又
破镜重圆
了。
答案
解析
√
A
项
“
青梅竹马
”
只能用于说非亲的男女儿童
。
B
项
“
豆蔻年华
”
用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
。
C
项
“
相敬如宾
”
用于夫妻之间。
3.(2016·
江苏
)
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
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
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
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
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
①
古琴
②
评书
③
昆曲
④
木偶戏
B.
①
昆曲
②
评书
③
古琴
④
木偶戏
C.
①
古琴
②
木偶戏
③
昆曲
④
评书
D.
①
昆曲
②
木偶戏
③
古琴
④
评书
答案
解析
√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
。
①
“
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
意思是说戏曲演员们借助表演揭露人性,借前人旧事来展现今朝面貌。
“
假笑啼
”
对应昆曲演员们的表演
。
②
“
关节
”“
绘声绘影
”“
连环
”
体现了评书说书人的高超技巧和评书章节回合的特点
。
③
“
白雪阳春
”“
雅曲
”“
高山流水
”
符合古琴的特点
。
④
“
傀儡
”“
舞台
”“
机关
”
符合木偶戏的特点。
考点
·
对练
区
题型 识记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例题
(2016·
浙江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
(2)
题。
《墨子
·
节用》:
“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
①
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
②
不劳,其兴利多矣。
”
注
①
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
德:通
“
得
”
。
(1)
从这段文字看,
“
节用
”
的含义
是
。
(
不超过
6
个字
)
明考点
1
答案
解析
去
无
用
之
费
本题从理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在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上,结合
“
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
等语句可以判断出。
(2)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
“
为政
”
思想。
答案
解析
①
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
②
合理地节约用度
。
③
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和概括。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划
分层次。首句是总领句,后面两句是具体体现。借助文段中的关键词句
,如
“
非外取地也
”“
去其无用之费
”“
民德不劳
”
等,即可概括出。
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
1.
“
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
”
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下面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
A.
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
B.
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C.
谢谢,你真有眼光。
D.
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
练考题
2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下列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封书信一般应有
“
称呼
”“
正文
”“
祝语
”“
署名
”“
日期
”
等部分。
B.
给老师写信,
“
称呼
”
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
书信的
“
祝语
”
部分,如写
“
此致敬礼
”
,应将
“
此致
”
退后两个字
的
位置
,
“
敬礼
”
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
书信的
“
署名
”
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答案
解析
√
应看对象而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惯用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
万事如意
。
B.
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
敬祝痊安
。
C.
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
××
顿首
。
D.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
“
此事望你
钧裁
。
”
答案
解析
√
“
钧裁
”
是对上级或长辈的尊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
我们
认真
思考呢?
B.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
我们
认真
思考吗?
C.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
我们
认真
思考的。
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
我们
认真
思考了。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项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比较委婉
。
B
项反问语气,表达肯定
。
C
项肯定语气,确定了问题的结论
。
D
项
“
恐怕
”
表示一种估计和担心,双重否定,表达肯定语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
B
项
“
敝
”
是称呼自己的谦辞,
“
敝校
”
意为
“
我们学校
”
,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
运用不当,可以改为
“
母校
”
。
“
躬
”
意为
“
亲自
”
,
“
躬临
”
是敬辞
,不能用于自己,
“
不能躬临
”
可以改为
“
不能参加
”
。
5.(2014·
江苏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某汽车运输公司,修建了一个新的停车场,场门口两侧各有一个标语牌,下列内容不宜写在标语牌上的一项是
A.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经济献计献策。
B.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
大干快上,多装快跑,争分夺秒。
D.
场兴我兴,场荣我荣。
注意行业性质。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2015·
福建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
[
注
]
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
《孟子
·
滕文公上》
)
注
易:修治,耕种。
(1)
尧、舜的
“
忧
”
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
“
忧
”
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
(
意思对即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
材料
的中心是一个
“
忧
”
字。尧、舜以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为忧,农夫以耕种的丰歉为忧。准确理解文言句意是解题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为什么说
“
为天下得人难
”
?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①“
得人
”
中的
“
人
”
,是治国理政的人才
。
②
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
。
③
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
(
意思对即可
)
答案
解析
同样要理解文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考译文
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惠,教人行善叫忠,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示例
)(1)
这
“
吃
”
是
“
遭遇
”“
承受
”
,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
(2)
最古怪的是
“
吃一堑,长一智
”
,连
“
堑
”
也讲究
“
吃
”
,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
8.
顺着下面几句话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
中国有了不起的
“
吃文化
”
: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
吃野猩
,
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
。
但也有
“
吃黄牌
”“
吃官司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此题扩展后的语句要在总体上与原文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
“
吃
”
与人体消化有关,
“
但
”
后则明显转折,写与精神有关的
“
吃
”
。注意整个语段意思的完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
1
:汉字在当前面临着消亡危机。由于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不需要手写汉字,就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少人都不会写很多汉字了。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应该像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样,加强汉字的听写。
材料
2
:汉字在当前虽然有着一定的危机,但汉字作为中国人的交流工具,
是绝对不应该也不会消亡的。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汉字,知其所以然。
你对
“
振兴汉字的办法
”
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
字左右。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示例一
)
要振兴汉字,就应该从小学抓起。应该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其次,打造更多更优秀的类似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引发全民对汉字
“
失写
”
的关注,激发国人对手写汉字的热情;再次,还可以辅之以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汉字教育,增强民众对传承汉字的责任心。
(
示例二
)
振兴汉字,从书法、考试、比赛等方面入手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
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止汉字使用的乱象,应该要从小学抓起,
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逐步了解汉字的内涵,不仅要了解一个字怎么写,也要了解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其字形结构、本义、流变过程如何,即
“
知其所以然
”
,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识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
12
题。
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刘再复
如果说《论语》是儒家文化的原形,那么《山海经》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形象性原形原典。它所凝聚、所体现的是一种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中华文化精神,其中的英雄无私无畏、不知算计、不知功利,他们代表
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
,不仅因为小说的开篇就紧连着《山海经》,而且因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和他心爱的诸女子,以及浸透于全书的赤子情怀,都远离《山海经》之后的巧取
豪夺的世界。贾宝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他的天真挑战着一个
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的污浊世界,与夸父、精卫一样呆傻。《山海经》所呈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热爱人、造福人的文化精神,是婴儿般拘囿质朴内心的精神。《红楼梦》连接、呈现并丰富化了的正是这种精神。《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及唐僧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二人所形成的心灵结构,是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结构。孙悟空如同不死的刑天,而唐僧则给他以慈悲的规范,唐僧所要造就的英雄是造福的英雄,这一基本精神和《山海经》完全相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若以《山海经》为坐标和参照系,便可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发生了严重的
“
伪形
”
。其英雄已不是建设性的英雄,而是破坏性的英雄,其生命宗旨是不断地砍杀人。他们不是要去
“
补天
”
,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无法无天或自己想成为
“
天
”
。他们已失去《山海经》时代的天真,或把天真编织为粗暴与凶狠,或埋葬天真与正直,走向天真无邪的极端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两书袭用传统的
“
忠义
”
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指向
——
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鲁迅则用
“
三国气
”
与
“
水浒气
”
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这两部经典便走到了
“
伪形
”
的高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国原形文化系统中
,早期又有一个女性文化的原形。女性在原形中具有创世的地位,既补天又造人的创世者女娲就是女性,这是中国文化原形的象征。《山海经》中另一女性精卫
(
炎帝之女
)
,化为精卫鸟后以填海为目标,是
“
补天
”
的对应性行为。西周时期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
嫄
,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孕生后稷。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有
“
知其雄,守其雌
”
和
“
牝常以静胜牡
”
的
“
雌性优胜
”
理念,反映出其哲学精神指向是重
“
水
”
性、柔性和雌性。这都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
——
英雄文化不等于雄性文化,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男性英雄应该充分尊重女性。这种雌性优胜的哲学是中国的原形哲学,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是这种哲学的变形变质。两部经典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砍杀和利用女性,从而展示了中国文化最黑暗的一页。
(
有删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下列对
“
原形文化
”
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原形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与《山海经》中的英雄,
他们
都
具有赤子情怀,远离污浊世界。
B.
中国原形文化的精神,在《山海经》《红楼梦》和《西游记》里的
英雄
人物
身上,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
C.
中国原形文化认为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这为女性站立于大地奠定了
哲
学
基础,《山海经》里的女娲就是其中的代表。
D.
中国原形文化系统,既包括能造福人类、内心慈悲、勇于担当的
英雄
文
化
,还包括体现
“
雌性优胜
”
的女性文化。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项对原文理解有误,原文说《山海经》中的英雄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
。
B
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山海经》《红楼梦》《西游记》中的英雄人物体现了中国原形文化精神,但
“
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
”
在文中无法体现
。
C
项张冠李戴。文中说
“
这都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
”
一句的
“
这
”
指
“
雌性优胜
”
理念,而不是选项中的
“
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关于中国文化发生了
“
伪形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里的英雄跟《山海经》里的英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发生
了
“
伪形
”
,变为破坏性的英雄。
B.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自己想成为
“
天
”
,他们走向英雄文化的反面
,
耍
尽心术与权谋,将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
C.
鲁迅用
“
气
”
来评价两部经典,充分说明传统的
“
忠义
”
理念不可取
,
没有
灵魂的作品将会发生
“
伪形
”
。
D.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
,
是
雌性优胜哲学的变形与变质。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原文说
“
鲁迅则用
‘
三国气
’
与
‘
水浒气
’
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
”
,其中的
“
气
”
指作者分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中袭用
“
忠义
”
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的
“
气
”
主要指两部作品没有
“
灵魂和精神
”
,不是指
“‘
忠义
’
理念不可取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呈现出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心灵结构
,
这
一基本精神与《山海经》的基本精神相同。
B.
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便走到了以
雄性
暴力
为主要内容的
“
伪形
”
文化的高峰。
C.
《山海经》中炎帝之女精卫,是又一个女性文化原形代表,她化为鸟
后
的
填海行为,与女娲补天的行为相对应。
D.
《道德经》中有
“
牝常以静胜牡
”
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必须
把
握
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以偏概全。
“
便走到了以雄性暴力为主要内容的
‘
伪形
’
文化的高峰
”
说法错误,文中说
“
到了这两部经典便走到了
‘
伪形
’
的高峰
”
,没有
“
以雄性暴力为主要内容
”
一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