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章
环境污染
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1
.
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
,
结合实际
,
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
.
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形成原因。
3
.
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
二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
.
环境的自净能力
:
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
消纳
、
同化
能力
,
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
.
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类型及机理
(1)
物理
净化机理
:
混合
、
稀释
、
挥发
、
扩散
、
沉淀
等。
(2)
化学净化机理
:
氧化还原
、
酸碱反应
、
分解
、
凝聚
等。
(3)
生物
净化机理
:
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
同化
、
氧化
、
分解
等。
3
.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
河流
水
>
湖泊
水
>
地下
水。
4
.
水污染
: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
,
如果污染物
大量
排入天然水体
,
并超过其
自净能力
,
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
理化性质
,
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
,
造成
水质恶化
、
水体利用价值降低
甚至丧失的现象。
一
二
图表导读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
(
教材图
2.2)
本图在河道剖面上
,
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位置不同
,
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如下表所示
:
一
二
二、水体污染
现象
2
.
水体
富营养化
一
二
3
.
海洋石油污
图表导读
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
(
教材图
2.6)
本图以示意图的形式描述了水体
(
湖泊
)
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
,
富集的植物营养会使藻类大量滋生
,
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
引起鱼类的死亡。死亡后的藻类又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应者。因此
,
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
,
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
,
湖泊演变成沼泽。因此
,
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
,
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
水体自净能力与水污染的关系
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一是取决于水量
;
二是取决于水的流速或水体的更新速度。一般来说
,
水体自净能力的大小排列是河流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一般而言
,
在水体污染强度相同的条件下
,
自净能力强的水体因其自净速度快
,
相对来说容易使水体变得清洁
;
而自净能力差的水体
,
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水体混合
,
稀释慢
,
污染后自净较难。海洋的面积大
,
流速也快
,
对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也强得多
,
相对来说不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水不停地流动
,
若干天就可更新
,
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
,
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
,
污染物被氧化快
,
自净能力较强。湖泊水流动性小
,
更新周期长
,
以年或月计。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
,
自净能力更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1
】
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
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
,
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少
,
污染物稀释快
C.
湖泊水流动性小
,
水中溶解氧多
,
污染物被氧化快
D.
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解析
:
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
,
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
>
湖泊水
>
地下水
,
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
D
特别提醒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有的经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过程被消纳或同化
,
但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如不迁移出去
,
会长期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甲基汞在食物链中的富集造成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水体污染的类型、危害及其防治
1
.
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根据污染物的差异
,
可以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类型
,
具体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
.
水污染的
防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2
】
(2014·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
,
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
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第
(1)
题
,
河流污染的变化特点要分段表述。水污染形成的原因与降雨量有关
,
降雨导致地表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
,
影响了河流污染的程度。第
(2)
题
,
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
首先是宣传教育
,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
;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
再次要加强管理
,
禁止污染物的无序排放
,
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
也可以采用引水冲污的方法净化河水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
(1)
污染总体呈
“W”
形变化
(
先减轻后加重
,3
日污染最严重
,
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
。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
;
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
;
河流流量小
,
河水自净能力差。
(2)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
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
;
引水冲污
,
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
答三点即可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拓展
延伸
影响赤潮形成的因素
易形成赤潮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
气候条件
:
气温越高
,
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②
环境条件
:
环境污染
,
如化肥大量施用
,
灌溉冲刷出的废水中含有营养物质
(
氮、磷
),
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盐类
,
这些废水通过江河汇入大海
,
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③
生物条件
:
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
④
水域条件
: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
,
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
,
自净能力差
;
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
,
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1
2
3
4
5
6
7-9
10
1
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
,
正确的是
(
)
A.
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
,
人类的破坏力越大
,
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
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
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
,
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
,
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
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
,
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解析
:
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
且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
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答案
:
D
1
2
3
4
5
6
7-9
10
2
下列水体类型中
,
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
A.
河流水
B.
淡水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咸水湖泊水
解析
:
河流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
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
,
自净能力也强。
答案
:
A
1
2
3
4
5
6
7-9
10
3
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
)
A.
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
,
很少有径流注入
B.
光照强
,
水温高
,
水面上空气流稳定
C.
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
D.
流速较快的河流
解析
:
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相对比较封闭
,
受海流的影响小
,
不利于污水扩散
,
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
,
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光照强
,
水温高
,
水面上空气流稳定
,
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
,
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
,
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河流流速越快
,
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答案
:
D
1
2
3
4
5
6
7-9
10
4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
)
A.
氮、磷等营养元素
B.
汞、镉等金属元素
C.
油类污染物质
D.
工业冷却水
解析
: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氮、磷等。
答案
:
A
1
2
3
4
5
6
7-9
10
5
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
B.
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
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
它是一种人为现象
D.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
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
解析
:
湖泊沼泽化主要是人类向水体中
排放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引起
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
,
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
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答案
:
D
1
2
3
4
5
6
7-9
10
6
海洋石油污染中
,
危害最严重的是
(
)
A.
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
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
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D.
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
解析
: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有很多
,
如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海上石油运输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污染
,
其中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会造成海洋或附近海岸环境的严重破坏
,
危害最为严重。
答案
:
D
1
2
3
4
5
6
7-9
10
经过综合整治
,
曾被济南市民称为
“
小黑河
”
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
,
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据此完成第
7~9
题。
7
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
)
A.
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
上游来水
C.
海水倒灌
D.
地下泉水
8
过去该市的河水黑臭
,
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
,
你认为要解决居民用水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
(
)
A.
大量抽取地下水
B.
海水淡化
C.
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
,
关闭所有化工厂
D.
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
1
2
3
4
5
6
7-9
10
9
引水补源
,
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
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
A.
增强了河水的自净
能力
B
.
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C.
将污水带到了河流
下游
D
.
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
解析
:
第
7
题
,
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
,
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第
8
题
,
解决河水黑臭问题必须要从污水源头控制
,
而
A
项做法过于被动
,
只治标不治本
;B
、
C
两项做法成本太高
,
目前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和关闭所有化工厂都不现实。第
9
题
,
引水补源一方面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
另一方面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
,
同时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
但无法加速水中重金属的富集
,
且富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答案
:
7.A
8.D
9.D
1
2
3
4
5
6
7-9
10
10
(2013·
课标全国文综
Ⅱ
)
阅
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题
。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
,
泉水受到污染
,
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1
2
3
4
5
6
7-9
10
解析
:
危害主要从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
,
水质下降会危害人体健康
;
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
,
会降低农产品质量。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
:
危害
:
泉水
(
地下水
)
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
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
;
引用泉水
(
地下水
)
灌溉
,
会污染土壤
,
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
污染物超标
)
。
原因
:
泉水
(
地下水
)
更新速度慢
,
自然净化周期长
;
深埋地下
,
人工净化困难
;
涉及地区广
,
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