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 辛亥革命
史料探究
素养落实
随堂训练
课前预习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
·
素养提升
【
主题立意
】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
是近代中国走向
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事件。
【
学习目标
】
(1)
通过相关知识梳理
,
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通过史料探究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
,
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
客观评价辛亥革命
,
体会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
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
·
释疑解惑
一、背景
——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
社会根源
(1)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
,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
清政府内外交困
,
试图通过
来挽救统治危机。
2.
组织准备
(1)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
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05
年
,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在东京
成立。
新政
中国同盟会
3.
思想准备
(1)
三民主义
:
同盟会宗旨是“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
,
孙中山在
《
民报
》
的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民族主义、
和民生主义。
(2)
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
,
宣传了革命思想。
4.
军事准备
:
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5.
预备立宪
:
清政府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
它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
境地。
6.
有利条件
:
湖北新军被清政府派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
,
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民权主义
二、经过
——
武昌首义
1.
时间
:
年
10
月
10
日。
2.
首义人
:
熊秉坤、金兆龙。
3.
结果
:
起义胜利后
,
成立
,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宣布“五族共和”
,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4.
影响
:
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
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结果
——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
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成立
:
年
1
月
1
日
,
孙中山在
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以五色旗为国旗。
1911
整的公民权
,
奴隶以及外邦移民
湖北军政府
1912
南京
(2)
颁布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
)
①
内容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
规定了内阁制和
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性质
: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
局限
: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
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
局面。
2.
帝制终结
(1)
清帝退位
:
1912
年
2
月
,
下诏退位
,
清王朝
260
多年的统治宣告
结束。
(2)
袁世凯就职
:
1912
年
3
月
,
袁世凯在
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整的公民权
,
奴隶以及外邦移民
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宣统帝
北京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推翻了中国
2 000
多年来的
制度
,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3.
使
观念深入人心。
整的公民权
,
奴隶以及外邦移民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
概念解读
】
预备立宪
:20
世纪初
,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
,
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立宪”
,
其目的并非实行民主政治
,
而是为了缓解统治危机
,
最终实现“皇位永固”。“预备立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
,
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
,
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保路运动
: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
,
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
,
要将路权收归国有
,
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
,
造成武昌空虚
,
为辛亥革命首役
——
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
特别提示
】
革命阵营里的旧官僚是指辛亥革命中投身革命的原清朝官员
,
他们大部分是清朝的汉族官吏
,
很多热衷于洋务运动
,
他们参加辛亥革命主要是因为反满
,
而不是为了民主。这些人一般支持袁世凯的反动活动。
【
特别提示
】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虽加速了革命的成功
,
但更消极的是把领导权拱手让给骨子里反共和的新军阀
,
埋下了革命失败的种子。
【
走出误区
】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结束了中国
2 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探究主题
1
辛亥革命的成果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
,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
总揽行政事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
行使司法权。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
·
史料教学
【
问题
】
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
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有何意义
?
【
解读
】
“
中华民国之主权
,
属于国民全体
”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
体现自由平等
;
“
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大总统总揽行政事务
,
法院行使司法权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辅佐临时大总统
”
体现责任内阁制原则。
【
结论
】
基本原则
:
人民主权原则
,
自由平等
,
三权分立原则
,
责任内阁制原则。
性质
: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意义
:
以法律形式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
,
结束帝制
,
建立民国
;
推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
探究主题
2
辛亥革命的结局
材料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
: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
,
专心于儒家经典。
……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
,
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
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
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
》
【
问题
】
据材料
,
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
?
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
解读
】
“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
,
专心于儒家经典
”
说明儒家传统文化影响
,
“
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
”
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缓慢
,
“
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
体现照搬西方制度
,
没有结合中国国情。
【
结论
】
原因
:
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
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
照搬西方体制。
观点
:
同意。理由
:
共和体制有名无实
;
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观点
:
不同意。理由
:
结束了封建帝制
;
建立了中华民国
;
颁布了
《
临时约法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深化拓展
】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从革命史观看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从现代化史观看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
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
从社会史观看
,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如断发易服等运动和社会风尚如自由、平等解放意识的变革。
(4)
从整体史观看
,
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探究主题
3
辛亥革命的评价
材料一
(
辛亥革命后
)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
,
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
,
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
,
再要想做中国皇帝
,
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
梁启超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
,
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
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
,
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
“
光荣革命
”
,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
,
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
都经过了国会
,
没有打大仗
,
减少了流血
,
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
袁刚
《
国会和辛亥革命
》
材料三
民国三年
,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
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
予中华民国人也
”
。老农
“
忽作惊状
,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
。当戴氏告诉老农
“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
时
,
老农茫然惶然
,
连声说
:
“
我非革命党
,
我非中华民国人。
”
【
问题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评价辛亥革命。
【
解读
】
材料一从政治及思想角度显示辛亥革命意义
,
材料二从争取民主的方式的角度肯定辛亥革命
,
材料三体现辛亥革命对下层群众影响甚微
,
说明群众基础不足。
【
结论
】
积极
:
政治上结束君主专制
,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
经济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
较和平的实现政体的转变
,
有利于社会稳定。
局限
:
缺乏群众基础。
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
·
学以致用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
武昌首义
2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3
、
4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
2017
·
山东潍坊期末
)
据统计
,1902
~
1911
年
,
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
1 300
多次
,
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这表明
(
)
A.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
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
C.
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解析
: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
“
民变
”
次数多
,
发生的地区广泛
,
说明清政府统治遇到严重危机
,B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朝内部人民的反抗
,
而非外来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
,A
项错误
;
武昌起义发生于
1911
年
10
月
,
与材料中
“
1902
~
1911
年
”
不符
,C
项错误
;
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问题
,D
项错误。
2
.(2017
·
江西抚州期中
)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胜利
,
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武汉街头的是
(
)
A.
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
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
清朝已经灭亡
解析
:C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
“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胜利
”
。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
故选
C
项。孙中山没有担任军政府都督
,
排除
A
项
,
中华民国在
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
,
排除
B
项
,
清朝灭亡是在
1912
年
2
月
12
日
,
排除
D
项。
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革命派企图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
2017
·
山东青岛期末
)《
官话报
》
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
,
但
1912
年
1
月
4
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
,
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
)
A.
清末新政失败
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
清朝统治覆灭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解析
:B
材料表明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也改变了立场
,
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B
项正确
;
清末新政与时间不符
,A
项错误
;
当时清朝统治尚未覆灭
,C
项错误
;
材料未体现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D
项错误。
5.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
使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
(
)
A.
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
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
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B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
这并不足为怪
,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
林伯渠
《
荏苒三十年
》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
,
陈独秀说
:
“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
,
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
,
才能够号令全国
,
称作元首
;
一旦亡了国
,
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
,
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
,
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
——
陈独秀
《
偶像破坏论
》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
,
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
,
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
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
,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
没有辛亥革命
,
就没有五四运动。
(1)
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
据材料二分析指出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综合以上分析
,
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解析
:
第
(1)
问结合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回答即可。第
(2)
问要注意紧扣材料
,
并结合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功绩来回答。第
(3)
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概括归纳即可。
答案
:
(1)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
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
;
发动武装起义
;
建立革命政权
——
中华民国等。
(2)
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
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
(3)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结束了
2 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