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列夫
·
托尔斯泰
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
,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战争与和平
》《
安娜
·
卡列尼娜
》《
复活
》
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斯蒂芬
·
茨威格
斯蒂芬
·
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
1881
年出生于维也纳,
17
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茨威格在
40
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在诗歌、小说、传记、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各个方面都蔚然成家,成就卓著。其中以描写女性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最为出色。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一
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
女人和景物
》 《
恐惧
》,
还有
《
姐妹楼
》《
夜色朦胧
》《
埃里卡之恋
》
等等,都是彰显着茨威格特色的优秀短篇小说。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中富有盛名有六部:
《
巴尔扎克传
》《
罗曼
·
罗兰传
》《
麦哲伦
》《
玛丽
·
安唐尼特
》《
约瑟夫
·
富歇
》《
伊拉斯谟的胜利和悲剧
》
。
《
永不安宁的心
》(
也译作
《
焦躁的心
》
)是斯蒂芬
·
茨威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列夫
·
托尔斯泰,(
1828
~
1910
)
19
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
社会活动家
.
。出生于贵族
(
伯爵
)
家庭,
1840
年入喀山大学
。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
~
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62
年后的数十年在乡村专心创作
.
列夫
·
托尔斯泰
他
以文学扬名天下
,
其代表作
《
战争与和平
》《
安娜
·
卡列尼娜
》
被视为不朽之作
,
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
他又热心于平民教育和社会进步事业
,
强调道德的完善
,
被奉为道德的楷模
,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领袖
.
晚年的作品
《
复活
》
是一部反映其精神轨迹的杰作
.
晚年和农民接触密切
,
不被贵族出身的夫人理解
,
最后离家出走
,
病死于一小火车站
,
享年
82
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读准蓝色字字音
髭
髯
鬈
黝
黑
滞
留
禁
锢
犀
利 甲
胄
乡
绅
粲
然 一
绺
绺
颔
首低眉
锃
亮
犀
利
广
袤
无
垠
尴尬
炽
热
黯
然失色
崎岖
归
宿
藏污纳
垢
zī
rǎn
quán
yǒu
zhì
gù
xī
zhòu
shēn
càn
hàn
zèng
xī
mào
yín
gān gà
chì
àn
qī qū
sù
gòu
li
ǔ
犀利
:
名门望族
:
藏污纳垢
:
郁郁寡欢
:
乡绅
:
滞留
:
黝黑
:
伯爵
:
归宿
:
粲然
:
入木三分
:
(
武装、语言等
)
锋利
,
锐利
.
指有声望、有地位的大家族
.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
此处指处所
.
心里苦闷
.
旧指乡间绅士
.
停留不动
.
黑
:
黑暗
.
封建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
,
欧洲封爵较多
.
人和事物最终的着落
.
鲜明发亮的样子
.
形容书法有力
,
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
理解词语含义
第一部分
(1-5)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第二部分
(6-9)
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
须发特征
面部轮廓、结构
面部表情
犀利的目光
总体长相
巨大反差
列夫
·
托尔斯泰
抑
(
令人失望
)
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赞美眼睛
扬
深邃的精神世界
(
非同寻常
)
1
、课文中哪句话勾画出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
,
突出他的怎样的总体特征
?
“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
植被多于空地
,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多毛、须发浓密。
质疑探究
2
、本文运用大量夸张的比喻
,
精雕细刻、形神兼备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
,
找出文中这样的语句
,
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描写须发
:
“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
……
森林般的茂密的须发
”
“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
朝上倒竖
”
等语句
,
突出托尔斯泰面部多毛、浓须的特征
,
让读者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
描写皮肤
:
用“藏污纳垢
,
缺少光泽
,
就像用树枝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
强调托尔斯泰皮肤的粗糙
,
长相的粗鄙
.
质疑探究
描写鼻子
:
“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
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
给人
十分丑陋
的印象
.
描写眼睛
:
用“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
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
,
可以像手术刀、像
x
射线那样撕开隐藏的秘密”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
刺中了他的心窝”等语句
,
.
写托尔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
敏锐、深刻、准确
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质疑探究
小结
这些兼有比喻的夸张性的描写
,
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
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
3
、找出对托尔斯泰的穿着描写的语句
,
想想它主要突出托翁哪方面的特征
?
文中哪段是从各种角度写他这方面的特征
?
突出他衣着的普通平常
.
第四自然段
.
4
、第四自然段末句有何作用
?
表达了作者对托翁怎样的感情
?
这是对前文写托翁外貌一般的总结
.
也是作者对这位天才的最伟大的赞语
,
它表明了出身在贵族家庭的托翁心系民众
,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
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他那天才的头脑
.
质疑探究
5
、文中为什么要描写来访者的失望
?
与前文写来访者访前的“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
是侧面描写
.
6
、第七自然段末为什么要引用高尔基的话
?
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翁的眼睛的评价
.
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
,
但它表明托翁的眼睛与众不同
,
道出了托翁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
正因为这一点
,
他的杰出的才智
,
才从这双眼睛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
他的伟大作品也正是得益于这双眼睛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
.
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
7
、第八段末句
“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
……
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
有什么含义
?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
,
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
质疑探究
“
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
——
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
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
.
8
、写托翁面部的胡子、眉毛、头发等有什么作用
?
质疑探究
9
、文末的
;
两句话是否矛盾
?
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
不矛盾
,
因托翁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
,
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因
,
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
(
致力于
“
平民化
”
),
但总是事与愿违
,
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
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为最大的幸福
,
拥有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
.
给全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
这让他感到幸福
.
写作借鉴
⑴
欲扬先抑的写作特色
.
文章前半部极写托翁的外貌
,
突出其平庸乃至丑陋、普通的两个特点
.
前
半部起着“
抑
”的作用
,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这正是用来反衬托翁灵魂的高贵
,
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
.
这一点
,
当
后
文不惜笔墨写他与众不同的眼神
,
我们才感到了这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的可贵的灵魂
,
就是他创造的文学神话
,
给后人留下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
这样从形到神的细致刻画
,
渗透了作者崇敬赞美之情
,
达到“
扬
”的目的
.
质疑探究
⑵
、“画眼睛”的精妙特写
.
文章后半部分反复出现“眼睛”的特写
,
体现了“画眼睛”的美学风格
.
这特写实则观照的是托翁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能洞察世事
,
解剖人生的精神魅力
.
⑶
、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
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充满情趣
.
文中或大词小用
,
或贬词褒用
,
庄词谐用
,
情趣盎然
,
极有张力
.(
如“植被” “ 崎岖” “ 解冻” “ 部件”等词语
)
《
重读大师
》
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 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
《
战争与和平
》《
安娜
·
卡列尼娜
》《
复活
》
,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