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1》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二 )  散文 细 “ 嚼 ” 慢 “ 咽 ” ,品读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2017 年高考三套全国卷中有两套考查了散文,足见其在高考中的分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散文的类型,把握其特点,掌握一般的阅读步骤。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 ( 一 )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 .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 .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 .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 . 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 以景勾连情思:如 “ 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 。 (2)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 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5 .常见的结构形式。 (1) 静赏式:进入景点 —— 依次静赏 —— 赏景联想 —— 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 情索式: ( 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 ) 情的缘起 —— 情的积蓄 —— 由情及人 —— 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 象征式:物的概述 —— 物的性格 —— 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4) 怀念式:睹眼前景 —— 思从前景 ( 人、事 )—— 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 二 )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 —— 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 —— 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 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 ( 形容词 ) ,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 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① 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 ② 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 —— 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 —— 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 ( 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 ,明确情感或主旨。 二、写人记事类散文 ( 一 ) 体裁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1 .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 .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 .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生活,而并非虚构。无论写人还是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 .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 二 ) 阅读模板 步骤一: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 “ 直接联系 ” ,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 ( 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 ) ,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 “ 神 ” 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 “ 神 ” 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 步骤二:把握要素,理清人与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骤三:辨清表达方式,明确写作意图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然后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三、议论说理类散文 ( 一 ) 体裁特点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 “ 三论 ” ( 论点、论据、论证 ) ,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 .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 .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 二 ) 阅读模板 步骤一:分层次,明思路 议论说理类散文,这类散文之 “ 散 ” 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 ( 或以上三种的综合 ) 、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抓住线索,概括自然段段意,然后合并相同意思的段落,往往就能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步骤二:析材料,明方法 分析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 ( 所说之理 ) 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步骤三:抓关键,明义理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 “ 理 ” 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 段、结尾段及每段的 “ 主旨句 ” 。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2017· 全国卷 Ⅲ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 ( 原卷如此。 “ 订 ” 应为 “ 定 ” —— 编者注 ) 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 啪啪啪啪 ” 响个没完没了 …… 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 “ 拍兹 ” (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 —— “ 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 “ 婆婆嘛,好得很嘛! ”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 “ 叭 ” 地亲一口: “ 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 这就是我的! ”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 ……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 “ 滋 —— ” 地一家伙下去 …… 烫糊一大片 ……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 马蹄袖 ” 。 但是后来 …… 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 “ 马蹄袖 ” 。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 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 “ 生活迥然不同 ” ,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 .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 解析 】 养金鱼并非裁缝店的生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图的质朴人情之美。 【 答案 】 B 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应先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确定其在文中的作用,然后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其含意。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结尾处裁缝行业给 “ 我 ” 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句意时要明确 “ 一样 ” 的具体内涵,从文中 “ 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 ” 可知,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 “ 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 则含蓄地表达了 “ 我 ” 对这一行业的深厚情感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稳真切生活的肯定。 【 答案 】 ① 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 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3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 回过神来 ”“ 口气往往会软下去 ”“ 时常过来瞅一瞅 ” ,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 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 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小媳妇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 “ 要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一句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 “ 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 ,这些句子简洁明快,表达出裁缝们的善良; “‘ 滋 —— ’ 地一家伙下去 ” 场面感十足,明快风趣的语句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 答案 】 ①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② 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③ 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考点一 归纳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 所谓 “ 归纳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 ” ,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 归纳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 ” 要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它有几层意思,并能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考向一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概括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观点态度,需要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分析。 概括中心意思要 “ 4 入手 ” 1 . 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 . 从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显示文章的主旨。 3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 .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2017· 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 —— 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 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 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 “ 徐徐 ” 的记录, “ 徐徐 ” 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 《 离骚 》 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 —— 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 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 《 兰竹石图 》 上题写了 “ 各适其天,各全其性 ” ,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 “ 清 ” 和 “ 简 ” 了。庾子山 《 小园赋 》 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 “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 ,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 《 大道帖 》 、王献之的 《 鸭头丸帖 》 、 王 珣的 《 伯远帖 》 ,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 —— 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 —— 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 选自 《 散文选刊 》 ,有删节 ) 1 .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 解题思路 】 第一步,审明题干: “ 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 是属于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题目, “ 哪些 ” 要求写出多种, “ 精神气质 ” 则要求归纳概括。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 阅读全文,确定对象,寻找相关区域,本题对象是 “ 竹子 ” ,内容主要涉及 ③ ~ ⑦ 段。 ② 仔细对照文本内容进行归纳。 段落 关键语句 精神气质 ③ 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 “ 徐徐 ” 的记录, “ 徐徐 ” 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 从容优雅 ④ 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 孤高兀傲、 风骨高洁 ⑤ 那就是 “ 清 ” 和 “ 简 ” 了 清简 ⑥ 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 坚韧忍耐 ⑦ 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竹节争先向上。 争先向上 ③ 整合答案,分条作答。 【 规范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 考向二 概括局部要点 “ 概括局部要点 ” 是归纳内容要点的常考方式,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 ( 层次 ) 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概括或其他指定角度的概括等。 概括局部要点 3 法 1 . 直接摘录词句法: 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 .改写拼接法: 即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 . 综合句意 ( 层意 ) 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 ( 段 ) ,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 “ 公因式 ” ,概括出内容要点。 要点: ① 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析概括,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② 研读意义 ( 象 ) 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2015· 福建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 “ 外乡人 ” 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 摘编自 《 散文选刊 》 2015 年第 4 期 ) 2 .文中说: “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 精神层面的影响 ” 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 解题思路 】 第一步,审明题干: 抓住 “ 精神层面的影响 ” ,明确概括的对象。抓住 “ 包含哪些方面 ”“ 简述 ” 可以明确考查的能力要求是概括。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 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第 ⑤ 段段首,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抓住其引出的内容,找出概括的区间。 段落 相关语句 精神层面的影响 ⑤ 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不怕苦 , 宽容待人,懂得珍惜。 ⑥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受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③ 先摘取关键词,再整合作答。 【 规范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① 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 ② 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