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晓得(xiǎo) 卑劣(bēi)
蛮横(héng) 格物致知(gé)
B.缅怀(miǎn) 彷徨(páng)
埋没(mò) 挑拨离间(jiān)
C.阻碍(ài) 膏药(gāo)
剥削(xiāo) 招摇撞骗(zhuàng)
D.凸显(tū) 超越(yuè)
严峻(jùn) 愧不敢当(kuì)
答案
D A.横hèng。B.间jiàn。C.削xuē。
·
·
·
·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署假 屠杀 探察 袖手旁观
B.激变 检讨 清谈 不知所错
C.纳闷 继承 控制 远近闻名
D.采访 恢复 推祟 不以为然
答案
C A.署→暑。B.错→措。D.祟→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班的班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让
同学们心服口服。
B.只要我们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C.他老是爱强词夺理,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
求疵。
答案
D A.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B.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
为正派。C.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D.吹毛求疵:故意挑剔
毛病,寻找差错。此处将贬义词误用为褒义词。
·
·
·
·
·
·
·
·
·
·
·
·
·
·
·
·
4.(2018青海西宁中考)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去“认
真”。)
B.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删去
“通过”或“使”。)
C.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删去
“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D.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
衷叹息。(将“叹息”改为“赞叹”。)
答案
A A项病句修改不正确。应该是语序错误,改为“我们认真学
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2017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
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
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语感情色彩
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
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答案
C 狂澜——中性词,沉湎——贬义词,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褒义词。
6.(2018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
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
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
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答案
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几个句子谈论的主题
是“精读”,是议论性的文段。④句提出论点,是发起句;②句是对④句
的具体阐述;①句引用诗句加以论证;接着⑤句从读书的目的方面进行
分析;③句得出结论。因此选择C项。
7.(2018山东泰安中考)根据提示,完成题目。(4分)
请从“诗意 初心 徘徊 芳菲 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
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答:
答案
(示例1)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春草芳菲的小径,徘徊
在流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示例2)读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因为文字的芳香润泽了我的生命,让
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再徘徊。
解析
审读题目,首先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三个或以上的词语,进行片
段练习的写作,注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8分)
材料一:①
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
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和青少年的追捧。
这些主旋律影片,
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
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②
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
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
其进行精准打击。
《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
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
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③
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
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
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
较个人得失、荣利。④
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
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
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
因。(2分)
答: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下面是该频
道以对联的形式为此次展播拟定的宣传语的上句,请结合上述材料,补
写出下句。(2分)
主旋律电影彰显阳刚之气,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
正。(4分)
答:
答案
(1)①为影视作品注入了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
大;③塑造了自然真实的英雄形象。
(2)(示例)新英雄形象体现时代精神
(3)①删去“和青少年”;②在“打击”后面加“的场面”(或“的场
景”等)。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军事题材影视
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给出了筛选的标准和范围。材料一,将其与
“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
庭伦理剧”对比,强调它们“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
之气”。材料二,列举我国在军事方面的高精尖技术,说明我国军力强
大。材料三列举几部军事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指出它们所塑
造的均为生活化的、真实感更强的形象。
(2)补写对联,既要考虑对联的主题、张挂环境,又要考虑对联的形式特
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合。上联扣住材料一,下联可从
材料二或材料三中找灵感。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不合逻辑。“广大观众”包括
“青少年”,可删去后者。②宾语中心语残缺。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2018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
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
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
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
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
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
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
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
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
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
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
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
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
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爱国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
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
图存的大道从容;
。他们
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
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
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0.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答:
1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
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5分)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
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
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
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9.
答案
举例论证。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解析
第一问要求对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进行分析,段中“苏东坡密州
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句里举出了苏东坡的
事例,这是举例论证。第二问,是对论证方法和论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这
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本文第③段只是举例,没有阐述其观点。第④段是
写作者对胸存大道的认识,如“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
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第③段“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
熟,修得淡泊与宁静”“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
一心为黎民苍生”阐述中,证明的分论点是“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
心系百姓”。
10.
答案
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
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
在分析文章关键语段的作用时,要联系上下文,第②段举了嵇康
坚定信念的事例;第③段举了苏东坡为国为民的例子。第④段中“可
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
姓”一句,承接了上文。而下文第⑤⑥段主要写今天怎样对待“胸存大
道”问题,第④段“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
大道从容”是对第⑤⑥段的启示,因此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文中“可见”“自古及今”等起到了文脉贯通、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的作用。最后,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11.
答案
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
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解析
解答此题
,
先分析题目要求
,
并改写成与上文相似的句式
;
然后明
确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
即论据证明论点。最后
,
依据文段内容和所给材
料进行筛选分析。如第⑤段论点是“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
,
心存家
国
,
恪尽职守”。因此
,
所选材料要与分论点一致
,
岳飞例子是对坚守节
操的证明
,
西南联大例子是心存国家的证明
,
所填空就是证明“恪尽职
守”的论据
,
所给材料只有材料②是对“恪尽职守”的证明。对文段
“岳飞事例”“西南联大例子”表述句式进行分析
——
人或物
+
内容
概括
+
观点表述。根据以上格式对材料②进行改写即可。
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
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想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
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
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
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
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
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
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
(二)(2018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
·
·
·
·
·
·
·
·
·
起一把镰刀
,
试试锋刃
,
递给我
:
今年麦倒伏
,
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
—
—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
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
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
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
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
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
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
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
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
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
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
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
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
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
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
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
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
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
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
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
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
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
·
·
·
·
·
·
·
·
1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情 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①
②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③
考试
④
挥汗如雨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答: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
战,打好麦收战役。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
变化大。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
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
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
树立了榜样。
·
·
·
15.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
“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 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
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
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
女的学习与生活
……
答:
12.
答案
①欣慰 ②割麦 ③歉意 ④恣意挥毫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首先明确“情
节”与“心理”或表现在文本中也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文章第②
段即“我”回家这一情节,由文章第③段的关键句“对于我的火线回
归,父亲很欣慰”,得出文题中第①处的答案——欣慰;文章第③④段即
“我”和父亲割麦这一情节,由此得出文题第②处的答案——割麦;文
章第⑤⑥段即“我”和父亲交流这一情节,由第⑦段中的关键句“父亲
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得出文题中第③处
的答案——歉意;文章第⑨段即“考试”这一情节,由关键句“考场上,
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得出文题中第④处的答案—
—恣意挥毫。
13.
答案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父亲在麦田纵横驰骋,辛勤劳
作,就如同在考卷上挥毫泼墨,也期望有满满的收获,所以说“麦收是父
亲的高考”。同时,父亲在麦收中的言行感染了儿子,给予了儿子信心
和力量,远胜过一般意义的陪考,所以说是“特殊陪考”。这句话形象
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麦收的珍视,对儿子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父
亲的敬仰与感激之情。(意思相近便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把握本文的中心内容以及主
旨:父亲用特殊的方式——割麦,陪伴和守望着“我”参加高考直至参
加工作;“我”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启示,也以父亲麦收时候的劲头收获
自己的“麦子”。然后,明白子女其实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
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最后,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运用了
……
(修
辞手法)+写出了
……
(内容)+表达了
……
(情感)。
14.
答案
AC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⑥段中
的关键句“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和第①段
中的关键句“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可知,父
亲以特殊的方式,守望和期待着“我”的高考成绩,所以A项错误;
“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是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
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懂得了父亲在以他特殊的方式陪伴着
“我”,所以C项错误。
15.
答案
(1)标题含义:(示例)“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
考场。“一个人”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收获。(意思相近
便可)
(2)角度举例:
从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
“望子成龙”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出父母的期望、父母害怕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
从子女的角度:父母的陪读可能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
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己的依赖心,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
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好处。
从社会的角度:“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
烈。可以看出社会的从众心理。
解析
标题含义的解读从两方面着手:浅层次和深层次。本文中,
“我”从父亲的麦收获得启示:“我”也要奔赴自己的麦田,收割属于
自己的“麦子”。父亲的麦收是文章表层次的内容,也是“我”的麦收
这一深层次内容及中心主旨的出发点。“链接材料”阐述的是现实生
活中父母竭尽所能、全心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一事实。文本中的
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麦收,告诉孩子要在自己的“麦田”里收获
自己的“麦子”。显然,出题者是倾向于文本中的父亲的,结合文章主
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层面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40分)
16.(2018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
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写作指导]“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
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
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材料中的关键词有
二,一是“德”,二是“朋友”。写作时可以论述道德的作用和意义,论
·
·
·
·
述如何得到伙伴和朋友,更重要的是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采取
“步步登高式”,从“个人”到“集体/企业”到“国家/民族”,层层递
进地论述“有德带来伙伴”这一观点,再配以富有文采的开头结尾、精
辟的中间段首句、合适的事例,就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
[例文]
有一种力量叫美德
“美德是火,点燃美好之灯;美德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美德是琴,奏出温
情之声
……
”美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品质。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
帝喾遍施恩泽于众,行仁德而守信,天下无不归顺。周文王爱民如子,礼
敬贤者,贤德之士多来归附。长者伯夷、叔齐亦来归顺于他——此所谓
得道者多助。
清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为造屋争地皮,发生
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看罢来信,立即回复: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见书立即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吴家见此情景,亦把墙让后三
尺。这样,张英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美
名流芳。
中华历代明君都讲德治,施仁政,有许多感人的史实,被千秋传颂。
一次,商汤王在路上,看到野外有人四处设网,狩猎飞鸟。商汤王感到不
忍,即令随从解开三个方向的网,只留下一面,并祷告:“鸟儿想往左边的,
就去左边;想往右边的,就去右边;想高飞的,就高飞;想落下来的,就落下
来:任凭你们自由来去!只有那些不听从劝告的,才落入网中!”
当时,汉江以南各国诸侯,知道这事都说:“汤王仁德,惠及禽兽!”影响
所及,一时之间归顺商汤者,竟有三十六国之多。
与之相反,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邻国带来惨绝人寰的战争,也让日本人
民饱尝战争之苦。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受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正义
的审判。40多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经新中国改造后获得新生,“转
身”成为高举“反战、和平”旗帜、推进中日友好关系中一支不可忽
视的力量。这充分彰显了道德的力量。多年后,日本政客中仍有少数人
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背弃和平修改宪法,已给邻国人民带来伤害与不
安,使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高度担忧。
习近平主席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
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
好。”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纵观人类历史,行德政与施暴
政,善恶昭彰,泾渭分明。美德的力量是国家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幸
福的重要因素。愿美德之花开遍世界。
[点评] 本文除立意明确、意蕴丰厚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条理清晰,说
理透彻。从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论述了美德的力量。尤其是讲究
用词。作者调动自己丰富的词汇积累,用词准确、精练、生动而富有表
现力,从而使文章情感丰富而有意蕴,更有一种昂扬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