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串讲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大题增分
素养提升
高考解读
03
02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01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通史综合检测
04
01
考什么
·
怎么考
——
析得清清楚楚
高考
“
两大视角
”
解读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2
是什么
·
为什么
——
学得明明白白
素养
“
通史融会
”
提升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多元经济的发展
(
一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37
~
1949
年
1927
~
1937
年
1919
~
1927
年
沿海工业的内迁和经济格局变化;日本
“
以战养战
”
对沦陷区经济的掠夺;内战、官僚资本掠夺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官僚资本形成垄断;民族工业较快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民族工业转入萧条;
《
九国公约
》
确定在华
“
门户开放
”
原则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开展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改革币制
控制金融
整顿税务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
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
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
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用
原因
政策
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
原因
政策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阶级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
原因
政策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
靠保证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1946
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
年
9
月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
二
)
政治上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揭开历史新篇章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37
~
1949
年
1927
~
1937
年
1919
~
1927
年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政府的
“
宪政
”
;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实施
“
训政
”
;中国共产党
“
工农武装割据
”
,红军长征;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从农村到城市
从反蒋抗日
到联蒋抗日
从城市到创建
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最高纲领
到最低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文化上
——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
三
)
重时空
——
抓
“
点
”
理
“
线
”
01
OPTION
01
OPTION
1937
~
1949
年
1927
~
1937
年
1919
~
1927
年
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提出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转化为新三民主义
02
OPTION
试能力
——
析
“
材
”
证
“
史
”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03
OPTION
拓认知
——
通
“
史
”
明
“
理
”
表现
领域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
思想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解放
思想
文化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民族工业
经济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国际地位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
(
联
)
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列强侵华
政治
03
差什么
·
补什么
——
练得扎扎实实
大题
“
针对题型
”
增分
强化信息获取、概括表达能力
——
要点要全
高考第
41
题
0
1
02
高考第
42
题
强化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说理要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新中国成立后,
《
义勇军进行曲
》
被定为正式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
1926
年
7
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
《
国民革命歌
》
定为国歌。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
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1
年
10
月,大清颁布正式国歌
《
巩金瓯
》
。
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