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二讲 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2016·
铜仁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甲
】
鱼
,
我所欲也
,
熊掌
,
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生
,
亦我所欲也
,
义
,
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亦我所欲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故不为苟得也
;
死亦我所恶
,
所恶有甚于死者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恶有甚于死者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
一箪食
,
一豆羹
,
得之则生
,
弗得则死
。
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为宫室之美
,
妻妾之奉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
乙
】
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后值倾覆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C
【
解析
】
A.
卑鄙:低微鄙陋;
B.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D.
通“德”,感德。
B
【
解析
】
A.
介词
,
比
/
介词
,
在;
B.
助词
,
的;
C.
介词
,
用
/
介词
,
因为;
D.
连词
,
表顺承
/
连词
,
表转折。
3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段选自课文
《
鱼我所欲也
》
,
出自
《
孟子
·
告子上
》
,
《
孟子
》
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
《
出师表
》
,
作者诸葛亮。
B
.
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
,
“
义
”
比
“
生
”
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
,
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
.
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
,
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
,
感人肺腑。
D
.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
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
解析
】
乙文段只是追述先帝知遇之恩
,
表达效犬马之劳的忠心。并没有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D
4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
,
人人都有
,
只是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
(2)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
不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二、
(
中考改造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甲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期日中
。
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元方时年七岁
,
门外戏
。
客问元方
:
“
尊君在不
?
”
答曰
:
“
待君久不至
,
已去
。
”
友人便怒曰
:
“
非人哉
!
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
”
元方曰
: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
;
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
。
”
友人惭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
乙
】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住西湖
。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日
,
更定矣
,
余挐一小舟
,
拥毳衣炉火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
,
天与云
、
与山
、
与水
,
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
,
惟长堤一痕
,
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
,
有两人铺毡对坐
,
一童子烧酒
,
炉正沸
。
见余大喜
,
曰
: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拉余同饮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问其姓氏
,
是金陵人
,
客此
。
及下船
,
舟子喃喃曰
:
“
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
B
【
解析
】
委:丢下,抛弃。
C
【
解析
】
A.
才
/
竟然;
B.
指元方
/
指这件事;
C.
只;
D.
顺承连词
/
转折连词。
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的结尾
,
虽寥寥数语
,
却字字生辉。
“
惭
”“
下
”“
引
”
三个动词
,
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B
.甲文的人物对话
,
虽然只有三言两语
,
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
,
紧扣人物性格
,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C
.乙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
.乙文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
解析
】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C
4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非人哉!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
,
却丢下别人走了。
(2)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
.
友人、
“
亭中二人
”
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
,
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示例:友人因太丘
“
舍去
”
,
当即生气怒骂
,
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
,
他惭愧并
“
引之
”
示好
,
个性率真
,
态度诚恳。
“
亭中二人
”
与
“
我
”
萍水相逢
,
当即视同知己
,
“
大喜
”
,
拉余
“
同饮
”
,
率真恳切
,
溢于言表。
三、
(
中考改造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甲
】
①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
②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③
坐潭上
,
四面竹树环合
,
寂寥无人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
节选自柳宗元
《
小石潭记
》)
【
乙
】
①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
,
从口入
。
初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②
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
,
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
、
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停数日
,
辞去
。
此中人语云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
节选自陶渊明
《
桃花源记
》)
B
【
解析
】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D
【
解析
】
D
项与题干中的
“
之
”
均为代词
,
它。
A.
助词
,
的;
B.
助词
,
的;
C.
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3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甲文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从侧面加以烘托
,
突出潭水的清澈。
B
.
从乙文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一句可以看出
,
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
.
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
,
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
D
.
从表达方式上看
,
甲文第
②
段侧重于描写
,
乙文第
②
段侧重于叙述。
【
解析
】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并不一致:甲文表达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
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
,
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述
,
祖先为了逃避秦朝时的战乱
,
带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
.
甲乙文段中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
,
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甲体现了作者被贬谪后怀才不遇的孤凄悲凉之情。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
中考改造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甲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苏轼
《
记承天寺夜游
》)
【
乙
】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孔子云
:
“
何陋之有
!
”
(
刘禹锡
《
陋室铭
》)
D
【
解析
】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代奏乐的声音。
A
【
解析
】
A
项均为介词
,
在。
B.
形容词词尾
,
……
的样子
/
通
“
燃
”
,
点燃;
C.
就
/
就是;
D.
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
代词
,
它。
3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
(
的月光
)
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
_
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
,
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
(
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
。
4.
【
甲
】
文作者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
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等苦闷复杂的思想感情;
【
乙
】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
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怀。
借景抒情的手法
高洁傲岸
(
安贫乐道
)
五、
(
中考改造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甲
】
晋太元中
,
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
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
,
从口入
。
初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
节选自
《
桃花源记
》)
【
乙
】
燕地寒
,
花朝节后
,
余寒犹厉
。
冻风时作
,
作则飞沙走砾
。
局促一室之内
,
欲出不得
。
每冒风驰行
,
未百步辄返
。
廿二日天稍和
,
偕数友出东直
,
至满井
。
高柳夹堤
,
土膏微润
,
一望空阔
,
若脱笼之鹄
。
于时冰皮始解
,
波色乍明
,
鳞浪层层
,
清澈见底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山峦为晴雪所洗
,
娟然如拭
,
鲜妍明媚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柳条将舒未舒
,
柔梢披风
,
麦田浅鬣寸许
。
游人虽未盛
,
泉而茗者
,
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
亦时时有
。
风力虽尚劲
,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凡曝沙之鸟
,
呷浪之鳞
,
悠然自得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
节选自
《
满井游记
》)
D
【
解析
】
俨然:整齐的样子。
C
【
解析
】
C
项“于”都翻译为“在”。
A.
的
/
音节助词,无意义;
B.……
的样子
/
这样;
D.
被
/
是。
3
.
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选文
【
甲
】
通过渔人的所见桃林、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
,
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
,
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
.
选文
【
乙
】
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
,
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写
,
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
.
选文
【
乙
】
的作者写初春景象
,
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
,
如
“
柳条将舒未舒
,
柔梢披风
,
麦田浅鬣寸许
”
,
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
.
【
甲
】【
乙
】
两文都属于游记
,
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
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
,
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
,
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
解析
】
桃花源记不是游记。
D
4
.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
,
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
,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
,
互相通达
,
各家各户鸡鸣犬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六、
(
中考改造
)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施八尺屏障
,
口技人坐屏障中
,
一桌
、
一椅
、
一扇
、
一抚尺而已
。
众宾团坐
。
少顷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满坐寂然
,
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
,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其夫呓语
。
既而儿醒
,
大啼
。
夫亦醒
。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妇拍而呜之
。
又一大儿醒
,
絮絮不止
。
当是时
,
妇手拍儿声
,
口中呜声
,
儿含乳啼声
,
大儿初醒声
,
夫叱大儿声
,
一时齐发
,
众妙毕备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
侧目
,
微笑
,
默叹
,
以为妙绝
。
未几
,
夫齁声起
,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盆器倾侧
,
妇梦中咳嗽
。
宾客意少舒
,
稍稍正坐
。
忽一人大呼
“
火起
”
,
夫起大呼
,
妇亦起大呼
。
两儿齐哭
。
俄而百千人大呼
,
百千儿哭
,
百千犬吠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火爆声
,
呼呼风声
,
百千齐作
;
又夹百千求救声
,
曳屋许许声
,
抢夺声
,
泼水声
。
凡所应有
,
无所不有
。
虽人有百手
,
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人有百口
,
口有百舌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
忽然抚尺一下
,
群响毕绝
。
撤屏视之
,
一人
、
一桌
、
一椅
、
一扇
、
一抚尺而已
。
(
《
口技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当世无双
,
公亦以此自矜
。
尝射于家圃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睨之
,
久而不去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康肃问曰
:
“
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
”
翁曰
:
“
无他
,
但手熟尔
。
”
康肃忿然曰
:
“
尔安敢轻吾射
?
”
翁曰
:
“
以我酌油知之
。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以钱覆其口
,
徐以勺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
,
而钱不湿
。
因曰
:
“
我亦无他
,
惟手熟尔
。
”
康肃笑而遣之
。
(
《
卖油翁
》)
C
【
解析
】
矜:夸耀。
D
【
解析
】
D
项加点的
“
而
”
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A.
助词
,
的
/
代词
,
代指卖油翁;
B.
名词
,
手指
/
动词
,
指明;
C.
副词
,
于是
/
副词
,
竟然。
3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口技
》
中反复使用数词
“
一
”
和
“
百
”
,
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
,
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
.
《
口技
》
中对犬吠
,
妇人欠伸
,
夫呓语
,
儿啼
,
夫醒
,
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
,
使听众如临其境。
C
.
《
卖油翁
》
中陈尧咨射箭技艺
“
当世无双
”
,
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
“
睨之
”“
微颔之
”
,
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D
.
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
,
前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
,
突出了口技之妙;后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卖油翁倒油技术的娴熟。
【
解析
】
卖油翁并不精通射箭
,
他认为陈尧咨当世无双的射箭技艺不过是
“
惟手熟尔
”
。
C
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
,
离开座位
,
挽起衣袖露出手臂
,
两条大腿哆嗦直抖
,
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2)
康肃忿然曰:
“
尔安敢轻吾射?
”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
康肃公
(
听后
)
气愤地说道:
“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
的本领
)
呢?
”
卖油翁说:
“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
(
这个
)
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