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余华曾向读者推荐法国大仲马的
《
三剑客
》
和
《
基督山伯爵
》
,他说:
“
《
三剑客
》
和
《
基督山伯爵
》
是大仲马的伟大作品,我是二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它们的,当时我不吃不喝不睡,几乎是疯了般读完了这两部巨著,然后大病初愈似的有气无力了一个月。”
◆
走近作者
◆
余华
(1960—
)
,浙江海盐人。曾当过
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
兴文联。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
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
1984
年
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中
《
活着
》
和
《
许三观卖血记
》
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
“
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
力的十部作品
”
。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
·
卡佛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著有短篇小说集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
《
世事如烟
》
和长篇小说
《
活着
》
、
《
在细雨中呼喊
》
及
《
战栗
》
。
◆
背景呈现
◆
本文写于
1986
年
11
月,是余华的处女作。余华选取了
18
岁这么一个有意味的年龄,一方面出于法律上的保险,借以避免有教唆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嫌疑;另一方面,虽然余华有独立闯世界的欲求,并且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但也显示出了他的极不自信。
◆
知识链接
◆
先锋派小说,是指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思潮之后,兴起的一种具有现代派意味的新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马原、苏童、格非、孙甘露、余华、北村等。他们的作品打破了以往文学写实的风格,放弃传统的真实观,大胆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小说表现形式,重视叙述方式与语言的创新,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
多音字
刹
解
丧
三、词语辨析
1.
消失
·
消逝
二者均为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
消失
”
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
消逝
”
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
例:
①
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
______
了。
②我向远方眺望,朦胧的夜色,正从天际袭来,弥漫了我潮湿的思绪,氤氲了我迷离的梦境。不远处,农家的炊烟渐渐地隐去,
_______
在暮色苍穹中
……
消失
消逝
2.
侦察
·
侦查
“
侦察
”
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
侦查
”
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侦察
侦查
例:
①
据日本
《
朝日新闻
》
1
月
29
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用于调查海底状况的水下机器人
(ROV)
去年
11
月在青森县的津轻海峡丢失。由于该设备可用来探测他国潜艇
,
因此分析认为
,
其丢失将对日本
______
中国的潜艇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②柳城警方随后成立专案组,经过缜密
_____
,终于在广西玉林市将
4
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嫌疑人擒获。
侦察
侦査
参考答案:
1.
蜂拥而来:像一窝蜂似的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使用正确。
2.
漫不经心:形容态度随随便便
,
不放在心上。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3.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乎情理而心里感到坦然。使用正确。
4.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很重。使用正确。
1.
如何理解
“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
这句话?
我的理解:
一开始就用了一个比喻句暗示出门远行并不会一帆风顺。把出门远行与航海联系起来,恰到好处地表现了
“
我
”
出门时内心的激动、喜悦和不安,可以看出
“
我
”
对外部世界的期待。
“
我
”
眼中的一切仿佛都是新鲜而饶有趣味的,因此下面接着说
“
我像一条船
”
,更加强化了这种感受。
2.
“他们蜂拥而来
,
又立刻将汽车包围。好些人跳到汽车上面
……
他们都发疯般往自己筐中装苹果。
”
这段话有何含意
?
我的理解:
“
蜂拥而来
”“
纷纷而下
”
,富有情状的描写,写出了抢劫者之多,来势之猛;
“
苹果从一些摔破的筐中像我的鼻血一样流了出来
”
,
形象地写出了
“
我
”
被打之后的惨状,但连一点疼痛的感觉都没有涉及。所谓
“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
”
,
小说主人公的痛苦已经深到感觉不到肉体疼痛的地步,这种不痛表现出了小说
“
超现实
”
性,它与现实主义情节的理性逻辑不同。
3.
小说中十八岁的
“
我
”
出门远行,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的线索是什么?
“
我
”
的心情有何变化?请作简要叙述。
我的理解:
思路
情节
线索
人物心情
开端
远行初体验
不需旅店
欣喜兴奋
发展
搭车费周折
需要旅店 放弃旅店
沮丧焦
急
心安
理得
高潮、结局
抛锚遭抢劫
再找旅店 找到旅店
无助悲愤
尾声
出行前对话
重新振作
欢快
4.
文中
“
荒诞
”
性情节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
荒诞的情节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题。
“
我
”
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表了
“
我
”
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
“
我
”
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司机与其他人一起形成了
“
我
”
不能理解、给予
“
我
”
狠狠打击的
“
世界图景
”
。正因为其
“
荒诞
”
,从某一方面把“真相”浓缩了
,
使之更醒目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
寓示着“我”出门远行遇到的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活。
5.
文中虚构的意象设定蕴涵了哪些人性的哲理思考?
我的理解:
小说中几个重复出现的意象值得品味,小说一开始写到
“
我
”
对下巴那几根
“
胡须
”
的珍视,表明了
“
我
”
为长大而骄傲。另外两个意象
“
公路
”
和
“
旅店
”
贯穿小说始终,对这两个意象的解读可以是多元化的。公路上一个个充满诱惑的高度和一个个令人沮丧的弧度,暗示了生命总是在不断地希望与失望、肯定与否定中循环前进的,但这期间没有先知的指引,只能靠行路者自己苦苦探寻,这多少有些悲壮,那没有具体地方的旅店便是人们生命中所要永恒追求的理想家园
,
人们也许会在快乐时暂时忘记理想
,
但当迷惘、不知所措时,
理想又会占据你的心房。所以,小说的结尾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虽然“我
”
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我
”
的心窝还是健全的、暖和的,“我
”
可以再次离开,继续寻找,这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无尽依恋
,
以及人对家园无法割舍的终极情怀。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不再是摹写、再现、反映一个现实的真实世界
,
而是虚构、想象、创造一个艺术的真实世界。
1
.
写法归纳
象征
——
化无形为有形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这篇文章中作者写
“
出门远行
”
后
,
“我
”
走在一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似乎象征一条荒芜迷茫的人生路;“我”在路上极其孤独,无人可以询问、可以依靠,似乎象征纯真青年踏进社会门槛时的无助;
“
我
”
走了一天,最后居然搭错了车,走了回头路,往起点的方向走来,似乎象征人生方向的错乱和倒转;在人人都无可依赖的同时,只有汽车才让
“
我
”
感到温暖、安定
,
人心冷如铁石,铁石反倒比人有人情味;成人世界排斥纯真的
“
我
”
,
“
我
”
被抛弃在黑暗和寒冷中,这黑暗和寒冷似乎象征着社会浓重的阴暗面。
2
.
技法指导
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
,
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
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
,
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3
.
随堂练笔
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以
“
竹
”“
松
”
为对象写一段思索人生的文字,不少于
100
字。
4
.
他山之石
(
示例
)
竹、梅、松被人们称为
“
岁寒三友
”
,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却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她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霜傲雪,她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她。
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用来作箭矢、编织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作燃料烧成灰,她却毫无怨言。
阅历使人成长
十八岁是人生的花季,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美丽的一段儿。十八岁的我们拥有了十几年的努力、拼搏,拥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拥有了对家人所赋予希望的责任。
十八岁是美好的,余华的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这篇小说以荒诞的描写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成了一首十八岁永远的赞歌。
[
适用话题
]
这则材料适用于
“
快乐地成长
”“
未来的希望
”“
梦想和追求
”“
探索与人生
”
等有关话题的写作中。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余 华
阳光从没有一丝裂隙一点小洞的窗玻璃外
面窜了进来,几乎窜到我扔在椅子里的裤管上
,
那时我赤膊躺在被窝里,右手正在挖右眼角上
的眼垢。而此刻我的左眼正闲着,所以就打发
它去看那裤子。这时有一丝阳光来到了裤管上,那一点跳跃的光亮看上去像一只金色的跳蚤。于是我身上痒了起来,便让那闲着的左手去搔,可左手马上就顾不过来了,只能再让右手去帮忙。
有人在敲门了。
起先我还以为是在敲邻居的门,可那声音却分明是直冲我来。于是我惊讶起来。我想谁会来敲我的门呢?大概是敲错门了。我就不去答理,继续搔痒。
这时那门像是要倒塌似地剧响起来。我知道现在外面那人不是用手而是用脚了,随即还来不及容我考虑对策,那门便沉重地跌倒在地,发出的剧响将我的身体弹了几下。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来到床前,怒气冲冲地朝我吼道:“你的朋友快死了,你还在睡觉。”
这个人我从未见过。我对他说
:
“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
”他坚定地回答:“绝对不会错。”
他的坚定使我疑惑起来
,
疑惑自己昨夜是否睡错了地方。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门外去看门牌号码。可我的门牌此刻却躺在屋内。我又重新跑进来,在那倒在地上的门上找了门牌。上面写着
——
虹桥新村
26
号
3
室。我问他:
“
这是不是你刚才踢倒的门?
”
他说:
“
是的。
”
这就没错了。我对他说:
“
你肯定是找错地方了。”
现在我的坚定使他疑惑了。他朝我瞧了一阵,然后问:“你是不是叫余华?”我说:“是的,可我不认识你。”
他听后马上又怒气冲冲地朝我吼了起来:“你的朋友快死了!”“但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我也吼了起来。
“
可他是你的朋友,你休想赖掉。
”
他朝我逼近一步,像是要把我一口吞了。
“
可是他是谁呢?
”
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名字。
“我从来就不认识这个人。
”
我马上喊了起来。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市民。
”
他伸出像我小腿那么粗的胳膊,想来揪我的头发。我赶紧缩到床角落里,气急败坏地朝他喊:
“
我不是小市民,我的书籍可以证明。如果你再叫我一声小市民,我就要请你滚出去了。”他的手突然往下一摆伸进了我的被窝。我整个人被他从被窝里提了出来,他将我扔到地上。他说:“快点穿衣服,否则我就这么揪着你去了。”我知道跟这家伙再争辩下去是毫无意义的,于是我就说:“既然一个快死的人想见我,我当然是乐意去的。”
此刻屋外的西北风正呼呼地起劲叫唤着。
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我看到屋门口堆满了花圈。大汉转过脸来无限悲伤地说:“你的朋友死了。”
我还来不及细想这结果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发愁,就听到了一片嘹亮的哭声。大汉将我推入这哭声中。
于是一群悲痛欲绝的男女围了上来,他们用一种令人感动不已的体贴口气对我说:“你要想得开一点。”
而此时我也只能装作悲伤的样子点着头了。
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走了上来,眼泪汪汪地抓着我的手说:“我的儿子死了。”
我告诉她:“我知道了
,
我很悲伤
,
因为这太突然了。”我本来还想说自己昨天还和她儿子一起看太阳。
她于是痛哭起来,开始用我的手擦她的眼泪。她那混浊又滚烫的泪水在我手上一塌糊涂地涂了开来。我想抽回自己的手,可她抓得太紧了。哭了一阵她对我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他死了。现在你就是我的儿子了。”
我使劲将手抽了回来,装作要擦自己的眼泪。我根本没有眼泪。然后我告诉他:“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
然后她牵着我的手来到一个房间的门前,她对我说:“你进去陪陪我儿子吧。”我推开门走了进去。死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旁边有一把椅子,像是为我准备的,于是我就坐了上去。
我在死者身旁坐了很久
,
然后才掀开那白布去看看死者的模样。我看到了一张惨白的脸,这张脸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我随即将白布重又盖上
,
心里想:这就是我的朋友。我就这样坐在这个刚才看了一眼但又顷刻遗忘的死人身旁。
[
赏评
]
余华的
《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
显示出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诡异,小说主人公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步步退让,以致最后被人强行拖去为一个素不相识的
“
朋友
”
守灵,并去充当死者母亲的孝子。荒诞不经的行为道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真实,即人生在世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这部小说在虚构的世界里描绘
“
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
”
,以荒诞来再现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的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
定风波
·
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
赏析
]
这首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下三句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从
“
莫笑老翁犹气岸
”
到
“
风流犹拍古人肩
”
彼此呼应
,
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词写出作者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
,
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
思考
]
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提示
]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