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46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46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化发展历程 模 块 三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四十六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栏 目 导 航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1 . 科研的起步 (1) 措施 ①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成立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 ③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④ 1956 年,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掀起 “ 向科学进军 ” 的热潮。 01 第 1 关 梳理考点 (2) 成就 领域 成就 国防 科技 ① 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 1964 年,第一颗 ____________ 爆炸成功 ③ 1967 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______________ ” 发射成功 医学 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农业 领域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 “ 第二次绿色革命 ” 的 ______________ 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籼型杂交水稻 2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提出 (1) 背景 ①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②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邓小平提出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的号召。 ③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④ 1985 年,中共中央发出 《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 (2) 提出: 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3) 意义 ①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②成为中国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理论基础。 3 .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 原因 ①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③ “ 863 计划 ”“ 火炬计划 ” 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 成就 ①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农业、科研等方面和平利用。 ②空间技术领域: 1984 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 ____________ ” 技术的国家之一。 一箭多星 ③ 航空航天事业: 1980 年 5 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 _____________ ; 2003 年 10 月,中国成功发射 “ ____________ ” 载人宇宙飞船。 ④信息技术领域: 1983 年成功研制 “ ____________ ” 巨型计算机系统; 2002 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 . 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⑤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 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远程运载火箭 神舟 5 号 银河 [ 轻巧识记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 .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①改革学制,确立 ____________ 的新型教育制度。 ②开展扫盲和 ________________ 。 (2) 制定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 __________________ 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 工农识字教育 德育、智育、体育 2 . “ 文化大革命 ” 中的 “ 教育革命 ” (1) 经过: “ 停课闹革命 ” 、知识青年 “ ____________ ” 运动、 “ 教育革命 ” 、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2) 影响:出现 “ ____________ ”“ 人才断层 ” 局面,严重影响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 .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 背景: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 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 “ 三个面向 ” 的教育方针、 “ ____________ ” 战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 (3) 成就:基本普及了 _______________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 上山下乡 文化断层 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 轻巧识记 ]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 . “ 双百 ” 方针 (1) 背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②大规模 ____________ 的逐步展开。 (2) 目的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②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 提出: ________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 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 ____________ 问题上百家争鸣。 (5) 地位: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经济建设 1956 学术 (6) 影响 ①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②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如 《 红岩 》《 上甘岭 》《 东方红 》 等。 2 . “ 文化大革命 ” 中的文化凋零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 ____________ ” 一枝独秀。 样板戏 3 . 文化事业的繁荣 (1) 背景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 “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____________ 服务 ” ,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③国家设立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2) 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 社会主义 [ 易错提醒 ]  正确理解 “ 双百 ” 方针下的自由 “ 双百 ” 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自由出版。贯彻 “ 双百 ” 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自由发展,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 [ 思维导图 ]  新中国教育发展示意图 1 . “ 双百 ” 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2 . 1958 年开始 “ 教育大革命 ” ,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1977 年恢复高考。 3 . 1995 年,党和政府提出 “ 科教兴国 ” 战略。 4 .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的指导方针。 [ 答题术语 ] 5 .注意区分 “ 211 工程 ” 与 “ 希望工程 ” 。 “ 211 工程 ” 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工程,即面向 21 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 100 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而 “ 希望工程 ” 则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 6 . “ 两弹一星 ”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作出 《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 “ 三个面向 ” 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 02 第 2 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助推现代中国发展的 “ 科教兴国 ” 战略 B   解析: 材料中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说法太过绝对,故 A 项错误; 1985 年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践行了 1983 年提出的 “ 三个面向 ” 的方针,故 B 项正确;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体现是在建国之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故 C 项错误;国家提出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是在 1995 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全国卷 Ⅱ 、卷 Ⅲ 经常命题,如 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 Ⅱ 第 31 题,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变化; 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 Ⅱ 第 31 题,现代教育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考查的,复习时注意与当时的经济背景进行结合。 1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 .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史料一 主题: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① 学生教材 史料二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②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 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③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 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④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 密切了国际交流 , 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 。 (1) 史料一的教材图片反映了什么思想? 提示: 史料一的教材出现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2) 史料二中的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国教育事业拨乱反正时期,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提示: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中国教育界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恢复高考是 “ 文化大革命 ” 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 1983 年邓小平提出 “ 三个面向 ” ,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颁布 《 教师法 》《 义务教育法 》 等法律。 ① 通过教材中的关键字,判断所处的时期。 ②侧重强调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③从经济现代化角度论述。 ④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方面进行认识。 1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 2 .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 “ 科教兴国 ” 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 . (2017 · 全国卷 Ⅱ · 31) 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 . 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 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03 第 3 关 精练高考 C   解析: C 对: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A 错:从题干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 B 错:材料只是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D 错: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2 . (2015 · 全国卷 Ⅱ · 31) 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析: 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 “ 一五 ” 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 D 项正确。 3 . (2013 · 课标卷 Ⅱ · 3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 《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 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 从猿到人 ”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A   解析: 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 “ 开设公共必修课 ”“ 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 ,结合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 A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1 . (2018 · 湖州模拟 ) “ 10 月 16 日下午 3 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 ” 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    ) A .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 B .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C .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 .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   解析: 为了打破美苏的核技术封锁、垄断,我国积极开展 “ 两弹一星 ” 项目,终于在 1964 年 10 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 A 项正确。 2 . (2018 · 天津河北联考 ) 下面是部分国家 1993 - 2003 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 A .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 .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 .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D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是关于科技论文总数的比较,故 C 项错误;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 D 项正确。 3 . (2018 · 甘肃模拟 ) 孙丽在 《 “ 两弹一星 ” 人文精神哲学反思 》 一书中说,中国研发 “ 两弹一星 ” 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 “ 两弹一星 ” 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    )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C   解析: 据材料 “‘ 两弹一星 ’ 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 ‘ 两弹一星 ’ 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 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 两弹一星 ”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但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 C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4 . (2018 · 河南天一大联考 ) 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 80 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 90 年代中期的 “ 人文精神大讨论 ” ,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 A .注重人文关怀 B .强调历史理性 C .重在现实批判 D .借鉴先进理念 A   解析: 材料从 “ 人文精神大讨论 ” 到 “ 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 ” ,都体现出新时期文艺注重人文关怀,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历史的理性看待,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现实的批判,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借鉴先进理念,故 D 项错误。 5 . (2018 · 唐山模拟 ) 1959 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 “ 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 ” 活动, 35 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 “ 难忘的 1959 ” ,这一现象 (    ) A .是 “ 左 ” 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 .是在 “ 双百 ” 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 .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 .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 “ 左 ” 倾错误思潮,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双百 ” 方针是对对文艺工作主张 “ 百花齐放 ” ,对科学工作主张 “ 百家争鸣 ” ,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 B 项正确; 1950 年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的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故 C 项错误;电影事业的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 D 项错误。 6 . (2018 · 太原模拟 ) 1977 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 11 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    ) 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保障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C .推动了教育大革命的实施 D .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描述了恢复高考对国家的影响,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故 A 项错误;由于恢复了高考,国家选拔人才有了一个相对公正的平台,故 B 项正确;教育大革命是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的一种说法,故 C 项错误;知识青年待业问题是考试制度解决不了的,故 D 项错误。 7 . (2018 · 珠海模拟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 1951 年至 1958 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 7493 人,其中 69% 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 10 . 6% 的学习理科, 6 . 9% 的学习农林, 3 . 4% 的学习医学, 3 . 2% 的学习文科, 1 . 7% 的学习文化艺术, 1 . 6% 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    ) A .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析: 1995 年提出 “ 科教兴国 ” 战略,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由于 “ 一五 ” 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 D 项正确。 8 . (2018 · 邵阳模拟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这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教育 (    ) A .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 B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C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A   解析: 材料 “ 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 ”“ 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 ” ,体现出建国初期朝着人民教育的方向发展,故 A 项正确;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故 B 项错误; C 项是改革开放以后,而 《 共同纲领 》 制定于 1949 年,故错误; D 项是 1965 年,而 《 共同纲领 》 制定于 1949 年,故错误。 9 . (2018 · 唐山模拟 ) 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 “ 文化大革命 ” 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 “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 这种做法 (    ) A .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 .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 .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 .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B   解析: 1977 年恢复高考,故 A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 B 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 “ 左 ” 倾思想,故 D 项错误。 谢 谢 观 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