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古代诗文阅读(江苏专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一 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 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Ⅰ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 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 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 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 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 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 ( 选自元稹《诲侄等书》 ) 1 2 3 (1) 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 解析 答案  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解析  “ 谪窜 ”“ 期 ”“ 所怀 ”“ 贻 ” ,句意对。 (2) 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 答案  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 解析  “ 谕 ” 同 “ 喻 ” ,打比方; “ 独 ” ;句意对。 1 2 3 (3) 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译文 解析 1 2 3 答案  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 解析   “ 效职 ”“ 致命 ”“ 志 ”“ 尚 …… 乎 ” ,句意对 。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 全身 1 2 3 避 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与死无法向人诉说。不幸的是我残余的性命尚能保全,重新又担任了官职,常常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前,播扬名声于后代,待死后就可以在地下告慰祖先了。 1 2 3 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 “ 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 [ 注 ] 其奚辞? ” 1 2 3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 选自袁枚《鲍竹溪先生传》,有删改 ) 注  旧史官:作者的谦称。 1 2 3 1 2 3 (1)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译文 解析 答案  我将 ( 尽力 ) 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解析  “ 奋 ” ,竭力、尽力; “ 永 ” ,使 …… 长存; “ 奚辞 ” ,怎么推辞;语句通顺。 1 2 3 (2) 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译文 解析 答案  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 解析  “ 业 ”“ 训词 ”“ 相 ”“ 勖 ”“ 毖 ” ,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榜中举的沈椒园廉使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同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会一起来聊聊兄弟欢聚之情。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只是未能置备士相见的礼物 ( 只是没有机会实行士相见的礼仪 ) 。今年是乙卯年,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志道把先生的《行状》给我,要求我为先生作传。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 “ 有这样的事情!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不见先生如同见先生一样。我将 ( 尽力 ) 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 1 2 3 先生名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县棠樾人。世代为望族,幼年学习《四字书》,听人讲解,很快就能领悟。不久,生母去世了,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为长辈欢愉准备好美味。先生晚年,儿子鲍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的爱好一样。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先生可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1 2 3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 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1 2 3 隆兴二年,金犯淮 堧 ,人相惊曰: “ 寇深矣! ” 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 “ 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 ” ,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 “ 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 “ 乐庵 ” ,卒,年七十九。 ( 节选自《宋史 · 李衡传》 ) 1 2 3 (1) 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1 2 3 译文 解析 答案  ( 只是 ) 把预定 ( 缴纳 ) 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 ( 张贴 ) 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 ( 催缴赋税 ) 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 解析  “ 期 ”“ 榜 ” ;后两句句意通顺,须补出相应的词语。 1 2 3 参考译文 (2)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译文 解析 答案  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 解析  “ 猬 ”“ 靖晏 ” , “ 于 ” 省略。 (3)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答案  ( 李衡 ) 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解析  “ 上 ”“ 请老 ”“ 夺 ” 。 1 2 3 参考译文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 ( 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 ,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 ( 征收 ) , ( 只是 ) 把预定 ( 缴纳 ) 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 ( 张贴 ) 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 ( 催缴赋税 ) 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 1 2 3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 “ 贼兵进入到腹地了! ” 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 ( 到外地 ) ,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 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 ( 弹劾 ) 这件事,说 “ 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 ” ,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 “ 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 ” ( 李衡 ) 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 “ 乐庵 ” ,死 时年七十九。 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得分点意识,且不少能把得分点翻译到位,获得不错的分数。可是一旦涉及一些关键得分点或者说翻译中的重难点,如多义实词、活用实词、陌生疑难实词及省略句等,还是不尽如人意。因此,二轮复习必须把训练重点锁定在翻译的重难点的精准突破上。 问题直击 Ⅱ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 1. 必须强化语境意识 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 ( 上下文 ) 和外部语境 ( 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 (1) 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 ( 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 ) ,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 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 保证文意通顺,避免 “ 望文生义 ”“ 刻意硬译 ” 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 “ 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 。 2. 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 (1) 外看段境 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 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 ① 事件经过, ② 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 (2) 内看句境 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 ( 主谓宾 ) 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 ? ① 了解说话人对话的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② 关注该语句所在 “ 说话 ” 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 “ 之 ” 本该译为 “ 我 ” 却译成了 “ 他 ” 等。 1. 阅读下面的文段,试结合语境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 ( 根据簿册 ) 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 (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 ) 即时小练 1 2 ①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译文 解析 答案  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让百姓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解析  “ 课 ”“ 益 ”“ 阅 ” ,大意对。 1 2 ②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译文 解析 答案  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而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解析  “ 进 ”“ 见用 ”“ 冗散 ” ,大意对。 1 2 2. 阅读下面的文段,试结合语境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蜡 ( 指蜂蜡 ) 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建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 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 选自刘基《灵邱丈人》 ) 译文 解析 答案  不满一月,有的蜜蜂就整个族群离开了,他没有对此忧虑不安。 解析  “ 期 ”“ 举族 ”“ 恤 ” ;省略句,补出主语。 1 2 二、精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 疑难实词 —— 善于推断 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 “ 拦路虎 ” ,它们主要是一些疑难实词。这些实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较难确定的多义实词,另一类是很陌生的实词。 (1) 对于多义实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语境中推断,即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 请看下例: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封 [ 注 ] 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 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 ( 选自刘大 櫆 《封大夫方君传》 ) 注  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画线句中 “ 远业 ”“ 经理 ”“ 游 ” 是得分点,最关键的是 “ 游 ” 字。 “ 游 ” 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有 “ 游玩 ”“ 游学 ”“ 交往 ” 等义项,此句中不少考生会不假思索地译为 “ 游学 ” 或 “ 游玩 ” ,这是不看语境之故。从上文看,方君上三辈都在楚中 “ 业贾 ” ( 做生意 ) ,而父亲、哥哥又不能到楚地打理生意,方君没有办法才到楚地 “ 游 ” ( 游历 ) ,确切地讲不是 “ 游学 ” ,而是 “ 游贾 ” 。接下来就可以得知 “ 远业 ” 是 “ 远方的生意 ” ,而不是考生误译的 “ 远大的事业 ” 或 “ 遥远的家业 ” 了 。 多义实词所需语境一般不会太远 ( 指跨段落的语境 ) ,只在所在译句的上下几行文字中。 在结合语境确定该义项后还可以把该义项代入原句中,看是否合乎上下文的情理和事理等。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阅岁, ( 赵公 抃 ,传主赵 抃 ) 徙通判宜州。 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 。 (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 即时小练 译文 解析 答案  有个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未溃烂。 解析  “ 当 ” ,判罪; “ 系狱 ” ; “ 溃 ” ;定语后置句。 3 4 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 “ 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 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 选自《新唐书 ·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 译文 解析 答案  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 解析  “ 而 ”“ 吏 ”“ 尔 ”“ 当 ”“ 安 ” ,大意对。 3 4 (2) 对于陌生实词,要借助字形推断、邻字推断、对称推断、联想推断、语境推断等多种方法推断其义。请看下例: 刘承规本名承 珪 ,以久疾羸瘵,上 ( 皇上 ) 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 珪 为 规。 (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 ) 如要翻译上句, “ 羸瘵 ” 一词极其陌生,是 “ 拦路虎 ” 。这时可用字形推断法, “ 瘵 ” 是形声字,从 “ 疒 ” 旁,可推知与 “ 病 ” 有关;也可用邻字推断,如 “ 羸 ” 是 “ 衰弱 ” 义, “ 瘵 ” 紧随其后,应为 “ 积久成病 ” 意。因此, “ 瘵 ” 是 “ 病 ” 义,在句中译为 “ 多病 ” 。 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每道翻译题,都有这样极其陌生的实词,对此,千万不要慌张,要坚信借助学过的多种推断方法一定能推断出来 。 解析  “ 禽 ”“ 囊橐 ”“ 穷治 ” ,句意对。 5.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赵子 潚 ) 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子 潚 以礼延土豪 ,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 “ 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 ” 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 。 ( 选自《宋史 · 赵子 潚 传》 ) 即时小练 译文 解析 答案  群吏震惊恐慌,抢着指明海盗所在,海盗都被擒获。对于强横狡诈窝藏海盗的人,赵子潚都加以彻底查办,海道最终得以畅通。 5 6 6.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壬申,余游北,见良乡题壁诗,风格清美,末署 “ 篁村 ” 二字,心钦迟之,不知何许人,和韵墨其后。忽忽十余稔,两诗俱忘。 丙戌秋,扬州太守劳公来,诵壁间句琅琅然,曰: “ 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翁方 塓 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就圬。 宗发爱之,苦禁之。店翁诡谢曰: ‘ 公命勿圬是也。第少顷制府过,见之,保无嗔 否? ’ 宗发窃意制府方公故诗人,盍抄呈之,探其意。制府果喜曰 : 5 6 ‘ 好诗也,勿 塓 。 ’ 今宗发离北路又四年,两诗之存亡未可知。 ” 予感劳公意,稽首祝延之。不意方公以尊官大府而爱才若是,亟录所诵存集中,夸于人,道失物复得。然卒不知篁村为何许人 。 ( 选自袁枚《篁村题壁记》 ) 译文 解析 答案  我在大兴做县宰的时候,在良乡供设帷帐迎接上官,看见店家老人正在粉刷客馆,篁村的原诗和你的和诗将依次被涂抹掉。 解析  “ 宰 ”“ 供张 ”“ 塓 ”“ 将次 ”“ 就圬 ” 。 5 6 2. 活用实词 —— 语法语境双重把握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很普遍,在高考翻译中 “ 现身率 ” 也越来越高。准确识别活用实词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依据语法分析准确判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 “ 而 ” 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语法分析固然需要,但现在更强调在语境中判断,即更多的是从语义角度判断,要结合人物关系及前后的内容判断。 请看《过秦论》 “ 外连衡而斗诸侯 ” 中的 “ 斗 ” 字,是作使动词呢,还是作一般动词 ( 同诸侯争斗 ) ?这其中不单单是从语法上判断 ( 把 “ 斗 ” 看作不及物动词 ) ,更要从语义上确定。 “ 外连衡 ” 是说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所以 “ 斗 ” 字自然是 “ 使诸侯国间相互争斗 ” 了。 因此,判断实词是否活用,一要依据语法分析,二要结合语境联系语意。 7.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为穹谷、 嵁 岩 [ 注 ] 、渊池于郊邑之中, 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 选自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 注   嵁 岩 :峭壁。 即时小练 7 8 解析  “ 辇 ”“ 沟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疲 ” ,使动用法; “ 险阻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① 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译文 解析 答案  就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造出来。 解析  “ 逸 ”“ 因 ”“ 全 ”“ 于是 ” 。 ②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答案  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7 8 解析  “ 翳 ”“ 土涂 ” ,被动句式。 ③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译文 解析 答案  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有清泉,却为污泥所埋没。 参考译文 7 8 参考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幽谷、峭壁、深渊等自然景致,就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开凿山涧沟壑,跨越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耗尽人力财力,才能够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最终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安逸舒适,又可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态,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现在在这里出现了 。 7 8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有清泉,却为污泥所埋没。成了毒蛇盘伏,狸鼠出没的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和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做刺史,已过一个月,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厅堂,作为参观游览的地方。 7 8 8.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初,历礼部、刑部二侍郎。时史弘肇怙权专杀,闾里告讦成风。归谠言曰: “ 迩来有匿名书及言风闻事,构害善良,有伤风化,遂使贪吏得以报复私怨,谗夫得以肆其虚诞。 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凡有披论,具陈姓名。 其匿名书及风闻事者并望止绝。 ” 论者韪之。 归谠虽号廉直,而性刚介,言多忤物。显德三年冬,大宴广德殿,归谠酒酣,扬袂言曰: “ 至于一杯而已。 ” 世宗命黄门扶出之。归谠回顾曰: “ 陛下何不决杀赵守微。 ” 守微者,本村民,因献策擢拾遗,有妻复娶,又言涉指斥,坐决杖配流,故归谠语及之。 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 ( 选自《宋史 · 卷二十一》 ) 7 8 解析  “ 诬罔 ” ,动词活用为名词; “ 披 ” ,揭发; “ 具 ” ,详细;句意对。 ① 请明行条制,禁遏诬罔。凡有披论,具陈姓名。 译文 解析 答案  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令条例,禁止诬告造谣的行为。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说明姓名。 7 8 解析  “ 翌日 ” ,第二日; “ 释 ” ,原谅、宽恕; “ 饮 ” ,使 …… 饮; “ 愧 ” ,使 …… 惭愧;句意对。 ② 翌日,伏阁请罪,诏释之,仍于阁门复饮数爵,以愧其心。 译文 解析 答案  第二天,边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 参考译文 7 8 参考译文 边归谠,字安正,幽州蓟人。后汉初年,担任礼部、刑部二侍郎。当时史弘肇依仗权势独自掌握生杀大权,乡里盛行揭发诬告的风气。边归谠上书说: “ 近来有人匿名写传闻和道听途说的事,这样做陷害了善良温厚的人,有损风俗教化,会让贪官污吏得以报复私人的积怨,陷害他人的人得以任意夸大虚无荒诞的事情。请皇上明确地实行法令条例,禁止诬告造谣的行为。凡是有揭发议论的,要详细地说明姓名。那些通过匿名写传闻的 ( 行为 ) 希望您能阻止杜绝。 ” 议论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7 8 边归谠虽然廉洁耿直,但是性格刚烈狷介,说话常常冒犯他人。显德三年冬天,皇上在广德殿大摆筵席,边归谠喝酒喝醉了,挥着衣袖说: “ 只是喝了一杯而已。 ” 世宗叫宦官扶他出去。边归谠回头说: “ 陛下您为什么不杀了赵守微? ” 守微,本来只是一个村民,因为为世宗献策而被提拔为拾遗,他有妻子又再娶妻,说话又涉嫌指斥朝士,被判处了杖刑并被流放,因此边归谠说到了他。第二天,边归谠伏在皇帝的阁前请罪,皇上下诏原谅了他,让他在阁门前又喝了好几杯酒,来使他内心感到惭愧。 7 8 3. 省略句 —— 联系语境,增加成分 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在近年的高考中,省略句成为考查最多的特殊句式。可是不少考生对此重视不够,在翻译中只是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导致译出的语句不通不顺,自然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要解决这一难点,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 (1) 强化联系语境的意识 要知道句子省略了哪些成分,必须联系前后语境,不仅要做好语法分析,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译句大多和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 ( 2) 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 只要符合主谓宾的语法规范,符合前后语境,翻译时就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成分使句意更加顺畅。这应成为翻译的原则。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 (3) 建立清晰的思维步骤 ① 确定谓语动词后,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 ② 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受事者; ③ 补出省略的成分; ④ 联系语境验证,思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符合逻辑常识。 9.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 “ 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 (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 即时小练 解析  “ 事之大者 ” 为定语后置句; “ 咨访 ” ,咨询,征求意见; “ 专 ” ,专权擅断; “ 宜咨访然后行 ” 为省略句。 译文 解析 答案  大的事情, ( 陛下 ) 应当 ( 向太后 ) 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 9 10 11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 “ 祖宗以来,未有 美人称 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 诏有司: “ 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 选自《宋史 · 庞籍传》 ) 解析  “ 范讽 ” 和 “ 李迪 ” 是两个人名; “ 数 ” ,多次、屡次; “ 善 ” ,与 …… 交好; “ 寝 ” ,停止、平息; “ 皆寝不报 ” 前加主语 “ 李迪 ” 。 译文 解析 答案  ( 庞籍 ) 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参考译文 9 10 11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 ( 上对下的告谕 ) 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 “ 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 ” 命令有司说: “ 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 ” ( 庞籍 ) 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 ( 庞籍上奏 ) 宫禁之事不实,庞籍因此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 庞籍 ) 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 9 10 11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 ( 指传主韩宗伯 ) 乡试出昆山徐司寇门,而傅腊塔节制两江,承意兴大狱构徐,凡素居门下者争避匿。 公适在籍,独盛舆从,朝夕至门,且为别白于在事者。 ( 选自方苞《记长洲韩宗伯逸事》 ) 解析  “ 适 ”“ 盛 ”“ 从 ” , “ 为 ” 后省略宾语。 译文 解析 答案  韩公当时恰好在当地,只有他乘车带领随从隆重前往,早晚都到徐府,并且向当权的人为徐司寇辩白。 9 10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