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沿波讨源
,依纲扣本
注意高考动向
:今年靠拢,明年高仿,后年使用(全国卷)
紧跟考纲和课程标准
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规律
一、从考试说明看变化
纵向看江苏:
今年江苏考试说明和去年相比仅仅变化了必考部分的内容、题量和赋分:
现代文阅读部分
总共增加
1
分,将考查文学类文本(
3
题
15
分)、论述类文本(
3
题
12
分)、实用类文本(
3
题
12
分)共3类文本。
语言文字运用
减少3分,
古诗文
阅读增加2分(题量不变,仍是
7
题)。
这样,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各占
39
分,语用和作文共
82
分,阅读和表达几近均衡。
从样题的变化来看:
语用部分
:撤掉了语病题,增添了提炼语意和诗句中的体育文化,衔接题换了一段文字;古诗文:撤掉了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换成了袁枚的《重到沭阳图记》,使样题中没了议论文,全是记人记事的记叙文,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诗歌部分去掉了比较鉴赏,换成了
2018
年的《寄和州刘使君》;
文学作品
:去掉了雷打不动的《上善若水》《侯银匠》,保留两篇小说《会明》《圣诞节》,增补了全国卷
I
科幻小说《微纪元》;
论述类文本
:仅收入
2018
年江苏卷、全国卷文本;
实用类文本
:保留了去年收入的全国卷关于
“
垃圾处理
”
的非连续文本,新收入
2018
年全国卷有关
“
墨子号
”
的非连续文本,没有把江苏以往考过的人物传记放进去。
作文
:去掉了
“
有话则短
”
,换成了
2012
年上海卷
“
心灵中的微光
”
(江苏的倔强)
横向看全国考试说明: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表达应用
江苏比全国多了
“
提炼语意
”
这一条表述,全国比江苏多了
“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
写作
全国现代文阅读三种文体分别说明,指向性强
论述类文本:了解
政论文
、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
江苏说明
笼统,考点分不清
论述类文本包括
说理散文
、杂文、论文、评论等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
访谈
、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3.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分析综合C
(1)辨析文句意思
(2)归纳内容要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
二、从试题看变与不变
从南京几次统考看:
语用
文言
诗歌
文学
论述
实用
作文
期初
15
成语
、
衔接
、
语病
、诗句文化、得体
18
《亡妻冯孺人行述》
实词虚词主人公
“
遗行
”
11
《送李九贬南阳》
“
送
'
贯穿
思路、情感
20
《来电与应答》
(外)
重要词语、主人公形象特点、
插叙作用、作品丰富意蕴
18
《噪音和价值判断》
层次、内容概括、句子理解
水晶鞋论文(事实型)
一模
12
词
语
、
衔接
、诗句文化、得体
20
《平山堂记》
实词、内容、对
“
平山堂
”
进行哪些方面考证
11
范成大《满江红》赏析景物描写,结尾情感
15
散文《土豆兄弟》插叙作用、标题含义、赏析结尾表达效果
12
两选(内容、论证)一简答(内容分析概括)
12
两选内容、一简答(三则侧重点)
视野与幸福感(观点式关系型)
二模
12
词
语
、楹联文化、
衔接
、讽刺漫画
20《王生墓志铭》
实词、常识、为人特点
11
《
寄杜位
》
赏析颈联、尾句诗人哪些愿望
15
《婉言相告》词语含义、物象对人物刻画的作用、赏析结尾表达效果
12
《庄子浅说》
两选内容、一简答(原因分析)
12“
致远舰
”
两选内容、一简答(方面)
秘密(提示式)
三模
12
词
语
、楹联文化、
衔接
、得体
20
《孙晟传》实词、内容、翻译
3
句、
“
忠
”
的事迹
11
谢逸《渔家傲》围绕
“
渔事
”
情感变化、赏析诗句表达效果
15
李娟《孩子们》
首段作用、人物形象、
文章丰富意蕴
12
《断舍离》
两选内容、一简答(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2
访谈
两选内容、一简答(概括主张)
风光(观点式)
从全国卷看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兼顾工具性和思想性,兼顾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阅读量大大增加
:论述类、文学作品、实用类、文言、诗歌、语用选择题
诗文名句默写情境化
;
语言运用题注重
“
工具性
”
:选填成语、修改语病、填补文句、图文转换、或逻辑推论或得体或修辞运用等
情境表达
作文强调思想性和现实性
11. 《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副是(2分)
13.
《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课文《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4分)
《六国论》:
《过秦论》:
图文转换
识记、理解
万变不离其宗
形式变,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不会变
《
2017
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评价与考查
必修课程评价应
立足于共同基础
,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
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习策略,以及梳理、探究能力,
尤其是
基于社会情境
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读写活动中
的思维表现以及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评价欣赏、独立创作情况;还要考查对多样文化的理解,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关注和评析,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思考和展望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群,它们贯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两类课程中有不同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
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
,
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3.命题和阅卷原则:
(1)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
(2)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
(3)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
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
(4)选用的
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
,避免出现偏题、怪题。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
(5)
测试形式要创新
,多设置
可供学生选择
的题目和
主观性、开放性
的题目。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
4.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研究,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多角度、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应
防止单纯以纸笔测验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成效,反对追求语文教学的短期效应,反对用频繁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个人对高三复习的一些反思和打算
反思:
1
、过于受考试牵制,复习的系统性、主动性不够强。
2
、没有特别明显的轮次差异,爬坡的成效不太明显。
(教材复习、知识点复习、题型归类和重难点突破、板块轮动、综合提速和校正)
3
、对附加题的复习有点手足无措。
4
、给学生自主学语文的时间和任务都太少,学生明显在语文学科投入不够。
5
、给学生识记、积累的材料(讲义)不够有规划,等着组里
“
投喂
”
。早读还可以更
“
紧张忙碌
”
一些。
6
、个性化辅导帮扶的范围窄时间短,难以深入。
下阶段打算
:
依靠团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
广度(江苏、全国)、厚度(全部知识点、重点要厚实)、速度(卡准时间、控制好节奏)
常态化训练保基础
:选择题、课内外默写,附加题小语段、名著填空和判断
不遗余力
突破重难点
:阅读(形象、含义
、思路、
主题、艺术性)和写作(准确清晰扣题、成型结构、言之有物
——
言之有文)
“
以少总多
”“
变化多端
”“
火眼金睛
”
1
、关注知识点、题点的辨析与联结,注意读写的拓展与打通。
例如:以
知识点为线
编写讲义《
学一点景物描写
》
例如:苏北七市二模卷,分
题类
来讲评,分了两大块
“
分析概括类
”
和
“
分析鉴赏类
”
,顺带把前面所做的练习做一个归类总结(给学生做好示范)
例如:评讲孙胜老师所编的论述类选择题讲义,挑选一些文本做了
联想拓展
示范,尝试
以读促写
。
2
、鼓励学生不怕生、不怕变化,识别知识点,冷静应对。
材料永远是陌生的,题面创设的情景也极可能是新鲜的,转型期的考生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不要到考场上发蒙。识破马甲,回归到知识点上才不会出错。
苏锡常镇二模现代文《试菜》有没有对应什么知识点?
12. 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14节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请
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
。
——
情节的伏笔(暗示)与照应,内容理解
13. 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事。请比较“他”和妻
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
。
——
分析人物语言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14. 本文从
父亲的视角
来叙事,把
回忆和现实交织
起来,这种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赏析小说艺术技巧之结构思路
收集最新信息,及时了解动态,不要跑错了方向。
多见识不同题型,为所谓新题型
“
祛魅
”
(比如情境式默写、比如科幻作品阅读、比如图文转换中的
“
流程图
”
)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 ”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 ”
, 则说明李蟠的入学素养。
教学贴合学生实际
1
、
不是完成教学进度,而是让学生学会,进而会学。
教材不一定篇篇必上,也不必拘泥于必修选修、江苏全国,精选经典的材料
——
在重要的语文知识上具有典型性、在能力培养上具有可开发的余地。
备课时要了解学情,思考
“
怎样教才能让他们明白
”
。
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如果认真学了也没学会,那么放慢节奏,换一种思路再教;学会了要反复运用,巩固成果。
练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无必要,尽量不重复大量训练。
要给学生留出
“
消化吸收
”
的时间,给学生一块
“
自留地
”
。
2
、对教学(学习)内容和目标做到
“
心中有数
”
(新课标关于
“
学业质量
”
有明确的描述,可以作为依据)
量化(数量、层级、重要程度), 分步分层达标
3
、把握自己的节奏,不急不躁、稳打稳扎。
名著和古诗文阅读要早启动,重品质。作文练习要有系统,并坚持不辍
系统复习不能太早,太早效果并不好。
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会事半功倍(读、写、说、记)。
考试要理性:重视几次统考;平时尽量少进行综合性考试,要考就根据教学需要分块考查;考完少比均分,多看具体问题。
给学生吃
“
静心丸
”
(沉稳)、
“
定心丸
”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