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时 统 计
总复习 统计与概率
统 计
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
1
)班建立手拉手班级。
整理和描述数据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
1
)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
3
个问题
开展调查。
(
2
)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
3
)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
4
)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1
)
①男女生人数;
②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③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④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⑤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籍
……
(
2
)如:
①制作男女生人数统计表,需要收集男生的总人数与女生的总人数;
②制作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需要收集喜欢篮球项目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喜欢跳绳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喜欢乒乓球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人
……
(
3
)如:六(
1
)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六(
1
)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
4
)如:
①从六(
1
)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中可知:六(
1
)
班男生有
22
人,女生有
18
人,全班有
40
人,男
生比女生多
4
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55
%,女
生占全班人数的
45
%
……
②
从六(
1
)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可
知:六(
1
)班男生喜欢篮球项目的人数最多,
六(
1
)班女生喜欢跳绳项目的人数最多
……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
①调查记录。如:了解六年级男、女生人数。
②查阅资料。如:收集珍稀动物种类。
③做实验获取数据。如:研究黄豆发芽率。
六(
1
)班家庭成员人数调查结果如下:
六(
1
)班家庭成员人数调查结果如下:
(
1
)绘制条形统计图整理六(
1
)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
1
)怎样整理六(
1
)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
2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
3
)笑笑买课外书用了
20
元,那么笑笑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
2
)可以清楚的看出
2014
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
(
3
)
20÷50
%=
40
(元)
答:笑笑的零花钱共有
40
元。
(
4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
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作用:
可以清楚的看出各数量的多少,便于
比较多少。
(
4
)举例说明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既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又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作用:
可以清楚的看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1.
平均数的意义:若干个数相加的和,除以这
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就是这些数的平均数。
总数量
÷
总份数=平均数。
2.
生活中的平均数:
①中国居民身高平均数发布:男
167.1cm
、女
155.8cm
。
②
2014
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7595
美元。
③武汉八月份白天平均温度是
33℃,
夜晚平均气
温是
25℃……
3、在一组数中,出现
次数
最多的数是
众数。
众数有可能没有,也有可能不止一个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 数
:
反映
总体平均水平
反映
中等水平
反映
多数集中水平
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一组数据中如果某个数据出现次数相对较多,一般选它作为代表。
一组数据如果比较接近一般选它作为代表。
一组数据如果相差较大一般选它作为代表。
分析数据:
在统计中,用(
平均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也是充分,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用(
中位数
)或(
众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它们通常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算法简便。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合选择(
中位数
)或(
众数
)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