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
.
理解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区别。
2
.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基本思想等。
一
二
图表导读
全球商业性捕鱼
“
简史
”(
教材图
1.9)
本图形象地显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实。从图中可以看出
,
在商业性捕鱼开始以前
,
由于人类捕捞量较少
,
没有超过鱼类再生的能力
,
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自从商业性捕鱼活动开始以来
,
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
,
渔具、探鱼技术的进步
,
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
,
捕鱼量大增
,
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
,
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
,
质量下降
,
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一
二
一
二
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
这种说法对吗
?
为什么
?
提示
: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
各国都享有发展的权利
,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可持续发展绝不等同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
其内涵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发展。其中
,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区别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
,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产生的问题。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
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
,
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协调关系。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的区别见下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1
】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
,
正确的是
(
)
A.
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
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
环境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
并不制约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D.
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
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行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
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
A.
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
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
,
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
,
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
,
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
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
天人合一
(3)
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
A.
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B.
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
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
,
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
,
才能生存与发展
D.
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
第
(1)
题
,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
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
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
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第
(2)
题
,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
,
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而忽视环境的干预规律
,
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
,
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第
(3)
题
,
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环境是平等的关系
,
既不能夸大人的作用
,
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的限制
,
人与环境应共同发展。
答案
:
(1)D
(2)B
(3)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地位、内容和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
2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表示
,
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地之一的甘肃省民勤县近
10
多年来
,
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
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
,
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
;
浮尘天气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
,
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二
:
中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①
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2)
②
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
,
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
。
(3)
③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治理的措施是
。
(4)
结合材料一
,
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省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
:
第
(1)
题
,
①
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
,
降水少、风力强
,
造成沙漠化进程快。第
(2)
题
,
②
地区相对
①
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
但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导致沙漠化严重。为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
我国正在实施的大规模的生态工程是
“
三北
”
防护林工程。第
(3)
题
,
③
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
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
(
直立性
);
多暴雨
,
降水集中
;
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
,
加剧水土流失。第
(4)
题
,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
,
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沙漠化严重地区
,
但只要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
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
,
逐渐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
:
(1)
气候干旱
,
风力作用强
(2)
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
,
使植被遭到破坏
“
三北
”
防护林工程
(3)
黄土的特性
;
降水集中
,
多暴雨
;
地质构造强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4)
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方式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退耕还林还牧
,
因地制宜
,
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
,
使环境得到改善。
1
2
3
4
5
6
7
1
下列关于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②
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
,
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③
环境观只是一种观念
,
不能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④
环境观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
:
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
就是人类的环境观
,
也称为自然观
,
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
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
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答案
:
A
8-9
10
1
2
3
4
5
6
7
2
传统的环境观是
(
)
①
人地对立的一种观点
②
寻求人地和谐的观念
③
顺应自然是其基本观点
④
“
征服自然
”
是其基本的观点
A.
①②
B.
③④
C
.
②③
D.
①④
解析
: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自从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
,“
征服自然
”
是其基本的观点。
答案
:
D
8-9
10
1
2
3
4
5
6
7
3
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
(
)
A.
人类能否利用自然
B.
人类能否征服自然
C.
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和谐的关系
D.
人类能否改造自然
解析
: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
,
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
,
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
,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
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
:
C
8-9
10
1
2
3
4
5
6
7
4
下列说法反映了新的环境观的是
(
)
①
“
只有一个地球
”
的公益广告
②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
“
盛世滋丁
,
永不加赋
”
④
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A.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②④
解析
:
“
盛世滋丁
,
永不加赋
”
的意思是在盛世里人口增加
,
不增加赋税
,
使百姓安居乐业
,
但结果也使得人口大幅度增长
,
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
;
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会造成
“
白色污染
”
。
③④
都不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
:
A
8-9
10
1
2
3
4
5
6
7
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
这里的科学发展观本质是
(
)
A.
征服自然
B
.
促进经济发展
C.
促进生态发展
D.
可持续发展
解析
: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为可持续发展
,
即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在内的协调发展。
答案
:
D
8-9
10
1
2
3
4
5
6
7
6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
正确的是
(
)
A.
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
,
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长
,
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
,
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存需求
解析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明
,
人类首先要发展
,
不能消极地停止开发非可再生能源
;
发展要有限度
,
不能加大、加快、无节制地开发可再生资源
;
控制人口增长
,
维护人口数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
,
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
,
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存需求。
答案
:
D
8-9
10
1
2
3
4
5
6
7
8-9
10
7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
下列文字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
)
①
竭泽而渔
,
岂不得鱼
,
而明年无鱼
;
焚薮而田
,
岂不获得
,
而明年无兽
②
斩伐养长
,
不失其时
,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③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
,
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④
起来望南山
,
山火烧山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解析
:
①
要求人们不要竭泽而渔
,
②
说明保护森林要砍伐和抚育相结合
,
③
说明统治者应该保护好本国的山川植被
,
这些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④
说明火烧山林
,
这样不仅会造成植被的破坏
,
而且造成水土流失
,
土壤肥力下降
,
不利于土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
C
1
2
3
4
5
6
7
8-9
10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
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
,
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据此完成第
8~9
题。
8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
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B.
积极
发展工业
C.
积极发展科技
,
开发新能源
D.
治理污染
9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
保持天然林
”
和
“
退耕还林
(
草
)”
是两项重要内容
,
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总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1
2
3
4
5
6
7
8-9
10
解析
:
第
8
题
,
很多环境问题是由人口过多引起的
,
由人口的过度膨胀造成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态的破坏。第
9
题
,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
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
8.A
9.D
1
2
3
4
5
6
7
8-9
10
10
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1)
可持续发展包括
、
、
。
(2)
下列人类活动中
,
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
A.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
,
引起
“
黑风暴
”
B.
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
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
,
既有经济效益
,
又疏浚了航道
D.
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
“
退耕还林
”
战略
1
2
3
4
5
6
7
8-9
10
(3)
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
,
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
烧草为灰
,
取灰肥田
B.
以人为本
,
人定胜天
C.
竭泽而渔
,
焚薮而田
D.
封山育林
,
定期开禁
(4)
简要叙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答案
:
(1)
生态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2)D
(3)D
(4)
庞大的人口压力
;
严重的资源短缺
;
深刻的环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