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李白
七言绝句
禄丰县彩云中学何春祥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
3
、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
、背诵诗歌。
作者简介
李白
(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
《
望庐山瀑布
》
、
《
行路难
》
、
《
蜀道难
》
、
《
将进酒
》
、
《
梁甫吟
》
、
《
早发白帝城
》
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写作背景
这首
出自
《
李太白全集
》
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
年)以前。
峨眉山
/
月歌 李白
峨眉
/
山月
/
半轮
/
秋,
影入
/
平羌
/
江水
/
流。
夜发
/
清溪
/
向
/
三峡,
思君
/
不见
/
下
/
渝州。
字词注释
【
1
】
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
2
】
半轮:
(
看图理解
)
上弦月或下弦月。
【
3
】
影:
诗句中指月影。
【
4
】
流:
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
5
】
夜发:
夜里出发。
【
6
】
向:
驶向。
【
7
】
思:
思念。
【
8
】
君:
指峨眉山月。作者的友人。
【
9
】
下:
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
10
】
渝州:
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翻译诗句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分析诗句
前两句(写景):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
后两句
(抒情):
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
阅读理解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月影 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 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句赏析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峨眉山
──
平羌江
──
清溪
──
三峡
──
渝州
,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小结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主题思想
全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的画面
,
体现作者李白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
,
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
,
脍炙人口
.
虽与朋友远隔千里
,
但情谊依然不改
,
透露着“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