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心声
8.
心 声
得分
________
卷后分
________
评价
________
léng
huǎng hū
窸窣
niǎn
pū
quán
zān
chī
xiá
mī feng
tuò
lánɡ
窘
dū nang
dù
嗽
噎
qì
手掌里的清凉
(2016·
孝感
)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sā
sǎ
疲倦
倚仗
椅子
蜷缩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
“
侧起的池子
”
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
“
吭哧吭哧
”
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
“
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哥哥说:
“
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
”
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
“
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
段奇清
/
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
3
.本文标题原为
“
兄弟俩
”
,后来改为
“
手掌里的清凉
”
。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5
分
)
4
.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4
分
)
(1)
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暖的,这里用
“
手掌上的清凉
”
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暗示了文章的中心,由手掌上传递的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
(3)
以
“
清凉
”
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渴望
(
期盼
)
清凉
传递
(
给弟
)
清凉
运用比喻
(
拟人
)
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
为下文哥哥帮弟弟解凉做铺垫
)
。
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时的费力。
6
.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
(3
分
)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7
.妈妈为什么相信
“
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
?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
(6
分
)
甲
因为他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
(
体贴父母
)
,遇到困难肯动脑
(
聪明
)
,而且肯吃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