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整体把握
写作背景
题材类别
表达技巧
典故
怀古词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对比
用典
虚实结合
实
:眼前所见
虚
:联想历史人物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写作背景
写于
1205
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
66岁
。两年后去世。
当时
韩侂胄
执政,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
伐金
大功
。他想借用
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
镇江知府
。
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
草率
行事。然而
韩侂胄
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
疑忌
,
辛弃疾被调离镇江,
后来
北伐失败
。
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字词梳理
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里指
英雄业绩
,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寻常
巷陌:
普通
。
金戈铁马
:
指代
精锐部队
。
元嘉
草草:
仓皇
北顾:
可堪
回首:
哪堪,怎堪,也就是
怎能忍受
的意思。
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
草率马虎
。
回头向北望
。
赏析用典
孙
权
刘
裕
刘
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何人? 何事?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赏析用典
孙
权
借古抒怀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
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
,于建安十四年(
209
)在京口建都城,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
刘
裕
借古讽今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赏析用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北朝
宋武帝刘裕
,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
以京口为基地
,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
北伐
,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刘
义隆
借古讽今
草率北伐失败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赏析用典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
好大喜功
,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
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
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
。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北顾,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流”。
“
封狼居胥
”
: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
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
。(封,积土为坛于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利。)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
拓跋焘
借古讽今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
赏析用典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佛狸,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的小字。他
击败宋文帝
,率军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
建立行宫
,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
完颜亮发兵南侵,曾驻扎在佛狸祠
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辛弃疾是
以古喻今,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
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
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
,竟在佛里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
疑难句理解
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
入侵者的行宫
误以为是一座
福佑人民的神庙
,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
一
二
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
沦陷区百姓
久而久之也会
安于异族的统治
。
想到这些
,辛弃疾对南归后的四十三年的经历
感到不堪回首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登高望远,引出了对
43
年前的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
22
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
颇
借古抒怀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赏析用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
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赏析用典
孙
权
刘
裕
刘
义隆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
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
对英雄业绩的仰慕,
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
草率北伐失败
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
赏析用典
拓跋焘
廉
颇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
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
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定义
:引用
古籍
中的
故事
,或
词句
,从而丰富而
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
作用
:言简意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主旨
与《水龙吟》的比较:
手法
同:①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
②风格雄健、豪放
异:前期词多些昂扬、激愤,后期词多些苍凉、悲壮。
孙权、刘裕
——
南宋统治者
刘裕
——
刘义隆
用典
对比
拓跋焘是入侵者
——
受祭祀
辛弃疾有心抗金报国
——
当权者主和
赵王想起用廉颇
——
当权者不中用辛弃疾
总结
这首词借
“
怀古
”
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治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
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
素材
责任 执着 充分准备 沉潜积蓄